天天看點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從17歲離家開始,姚琛似乎一直在路上——從故鄉到他鄉,從鏡子前到熒幕前,從練習生姚琛到歌手姚琛,如此不停歇地跑了六年。

而作為他夢想起點的重慶,也同時經曆着劇變。

無論是在這條路上不斷向上生長、超越自我的姚琛,還是不停革新、快速發展的重慶,都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也不可避免地被貼上标簽。這些标簽不足以了解一座城或一個人的全貌,卻也不可否認成為了重慶和姚琛的一部分。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剛剛跑進第七年,迎來24歲生日的姚琛,受世界時裝之苑ELLE的邀請,回了一趟家鄉重慶。我們希望和姚琛一起,走進記憶中的重慶,也看看來時的自己,重溫那些曾在故鄉和他鄉成為他生活支點的小事,帶上廿四之年的勇氣,再出發。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三月的重慶是标準的霧都,為了追趕日光,拍攝的準備始于黎明之前。太陽不疾不徐踩着樓群向上爬,未等登頂,入口處便熱鬧起來。

姚琛一步一跳的走下台階——這是中學旁的一個露天運動場,毗鄰南山,除了有社群健身器材之外,還有一個小而巧的籃球場,和兩張乒乓球桌。沒等我們介紹,姚琛已經和籃球場上打球的男孩你攻我防起來。這樣的場景在姚琛的學生時代被反複演練過,從國小就開始讀寄宿學校的他,一周有六天都在學校,運動場就是封閉式管理下的快樂駐地。

姚琛關于重慶的記憶也就此展開:沿着學校附近的湖邊走,會經過一個小露台,能俯瞰整個學校操場。早晨九點,穿着紅色校服的學生會在這裡集合,等待着喇叭裡響起“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課間操便開始了。在姚琛印象中那是套拳法動作。從湖邊走到街上,學校附近的餐館姚琛至今還能如數家珍:馬路對面有家面店很道地,幾乎就是他們的第二食堂;這裡左轉就是豆花店,以前經常和朋友打賭,輸了就會來這裡比誰吃豆花吃得多,他最多能吃8碗,朋友就更厲害了,能吃15碗。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上衣:Moncler Genius

戒指:Blackhead

這些美食都是姚琛到了海外最惦念的。還記得剛去海外的頭一個月,姚琛每天都去同一家店吃餃子,一方面是因為語言不通、環境不熟,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那家店的餃子有家的味道。之後随着語言基礎的養成、朋友之間的逐漸熟絡,大家也會經常聚餐,諸如過年的時候大家在宿舍叫外賣,但因為規定不能出門,就會用繩子系住筐,把外賣從視窗吊上來。或者平時例行月考結束之後,姚琛和十幾個朋友便會在黑夜中潛入别人的學校,分兩隊踢足球,邊踢邊看着天一點一點亮起來。踢完球一行人帶上炸雞、牛奶雪碧和當地不常見的西瓜回到宿舍,再拿出自己家鄉的特産美食(姚琛會給大家做老幹媽蛋炒飯),沖個涼,分享完美食後,在天全明時一頭紮進下一個月。

仔細想來,練習生生活和校園生活别無二緻,在三點一線單調的生活裡,運動和美食是為數不多的調味劑,隻是到了海外,更加成為了跨國界交流的絕佳方式。那時的姚琛在他鄉急速成長,與此同時,在他的故鄉重慶,無數的高樓如野草般在這座城市四處瘋長,曾經被認為不适合人類居住的特殊地貌,也在影視和賽博朋克的熱風之下,成為了遊客鏡頭一直尋找的、絕無僅有的城市風貌。但這塊在南山和黃桷樹守護之下的快樂駐地,和當年的那份幹淨、純粹,依舊存檔在姚琛的記憶中,不曾改變。

在這份親切感的催化之下,這場拍攝比原定計劃早結束大半小時,瞧時間富裕,姚琛便趁着從業人員收拾器材的間隙,貓到運動場另一側和晨練的阿姨打起了乒乓球,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用重慶話唠着……太陽持續升起,那些光速般日出又落的日子令重慶高樓叢生,為黃桷樹畫上年輪,但在此刻這個玩心大發的少年身上,卻仿佛了無痕迹。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外套:All Saints

襯衫:Victor Li

下裝:Lanvin X Gallery Department

腰帶:Sankuanz

鞋:Both

項鍊、耳飾:Blackhead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這些年,姚琛覺得自己愈發像個精神江蘇人了,但在學校老師的印象中卻全然不是如此。很早離開父母來到寄宿學校的姚琛,除了實體範圍的限制外,精神管束其實并不算多。班裡每次有調皮搗蛋的事總少不了他,為此他還在教室的四個角落都坐過,直到上一次他重訪校園時,老師對他的印象依舊深刻。

不知是不是故地重遊的關系,當我們踏上他口中那個能俯瞰學校的“秘密天台”時,他忽然沖着操場的方向喊了一嗓子,惹得不少綠茵地上的學生回頭看。皮一下之後他從口袋中掏出手機,拍不遠處那座頂着“外”字的教學樓,邊拍邊數着樓層,想要更精準的指給我們看,哪個是他曾經四個角都坐過的教室。正當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操場上的嬉笑聲被由遠及近的轟鳴漸漸蓋過,機體被厚厚的雲層遮擋了大半,隻能隐約見到閃爍的信号燈向着天際線的方向漸漸消失,留下的尾迹雲卻分外清晰。

“以前性格很直,脾氣來的也很快,但現在更溫和一些。”這些都是在他去海外多年之後,慢慢收斂的。“因為那裡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是以你不得不把你的那些枝葉全部收住。你要在那個活動範圍内、規則範圍内,盡量讓自己去生長。”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外套:Victor Li

耳飾:Stylist’s own

發生這些轉變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姚琛在海外遇見了一位澳洲人,是他前前隊的隊長,受他性格的影響,姚琛學會了隐忍、學會了自我施壓和放松,也學到了一些控制情緒的方式。另一方面是之後他自己成為了隊長,就更能設身處地考慮隊員的感受,也能照顧到大家的想法和心理狀态。

現在的姚琛,俨然已經收獲了一些果實,這些果實絕不僅僅是關注度的上升,高品質的作品、父母的了解和支援,都是給曾經努力過的時光最好的回饋。但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一些被修剪的枝葉。這些枝葉,或許是重慶人性格裡的直接,曾經不善或不敢表達的他,開始嘗試把自己的想法悉數表達出來;或許是一些被掩藏起來的自我,因為他已經有太多想法從那個統一好的包裝裡冒出來;或許是來自姚琛自己的關注,他常常設想自己是台下歡呼的觀衆,台下的姚琛會喜歡什麼樣的表演,而台上的姚琛又會給出什麼樣的回應?這些或來自粉絲或來自朋友的建議,姚琛應該要怎樣采納才能做得更好一點點?具體是什麼,姚琛自己也說不清楚,正如他也不記得教學樓的三樓究竟是遠處那棟建築的哪一層。

再次走向出口的途中,我們偶遇了一片鐵絲網栅欄,将一座不知通向何處的木橋入口攔住,隻能透過網眼看到,綠色的藤蔓在橋上野蠻生長。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被問到今天拍攝中有哪些印象比較深刻的瞬間,姚琛的回答有些令人意外。原以為會是騎行、海洋館或者滑闆公園,因為這些才是能和“冒險”沾上邊的詞。

姚琛對“冒險”的渴望似乎與生俱來,從小他就喜歡滑滑闆,也喜歡看地理頻道,喜歡《動物世界》、《亞馬遜探險》。“我覺得那樣才能讓我的生活和大家的不一樣。我可以體驗到大家都有的生活,也可以體驗到大家體驗不到的生活,這樣我才覺得自己不算白活。”是以當三年級時在廣場上滑輪滑的姚琛,看到了街上B-Boy那些眼花缭亂的旋轉和難以置信的地闆動作時,他被徹底迷住了,在連續看了幾天之後他決定了,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個。姚琛記不清當時是怎麼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他隻記得當時也會背着音箱,找個有透明玻璃的商場當鏡子照着練習。直到後來開始打比賽,才真正進到練舞房中。

若把之前這些當做小打小鬧的嘗試,去海外則一定稱得上是孤注一擲。去之前,他以為能擺脫千篇一律的生活,但去了才發現,每天也無非是學語言、學唱歌、學跳舞,個人的空間時間還被無限壓縮,往往隻有深夜才屬于自己。“感覺自己一直在坐電梯,但不知道電梯會在哪一層停下,當電梯門一開,又是漆黑一片的走廊。因為我們想要去的地方是頂端,但不知道誰在哪一天就會中途放棄。”當那些原本可以自由撿起或放下的興趣變成了考卷上的習題,那些新鮮感也被擠進電梯,所謂的冒險也失去了煥新的意義,剩下的除了壓力還是壓力。“其實那個時候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去調節,更多的可能就是硬扛扛過去。”

就在這時,他找到了音樂。他發現隻要當自己戴上耳機就能完全沉浸其中。有些歌詞像是講故事,讓他忘記很多東西,有些歌詞帶來共鳴,還能展現“走出悲傷”的過程,這又是另一種治愈。這些忘卻一切的治愈時刻,為這段不斷前行的旅途按下暫停,不僅讓姚琛有時間欣賞沿途的風景,亦能辨認清自己重新出發的路。

現在,姚琛有了太多可以忘卻一切的時刻:騎行時感受風擦過皮膚的時刻;潛水時感受絕對靜谧的時刻;冰球項目時把球打進的瞬間……在外人看來是不同尋常的“冒險人生”,但在姚琛眼中,這些才是他真正落腳于生活的時刻,那些發現生活之美又享受其中的瞬間,正如他的答案——

一個瞬間是在過江輕軌下,無意間看到了一家店的招牌,寫着“因為喜歡,是以遇見”,看到的時候剛好陽光灑在江上,我就感覺有些浪漫;

另一個瞬間是在江邊看落日的時候,正好碰到一對新人在那裡拍婚紗照,那也是我今天用眼睛捕捉下來的浪漫。它讓我感受到重慶不光有老城區(因為我們今天去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老城區)那種讓我很懷念的感覺,它在我印象中也新增了一些不經意的浪漫。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在姚琛看來, 24歲是事業真正意義上的新開始,他會用自己全新的狀态去建構姚琛的音樂風格,關于這種風格,他給出了三個關鍵詞:熱血、忘我、能量。它們都來自過去的姚琛:熱血是在非野蠻生長中失而複得的,忘我是在練習從生存到生活時偶然習得的,能量則來自心中的故鄉——在姚琛的心中,故鄉不單純是指重慶這座城市。正如此次拍攝,雖然回到了重慶,但對于姚琛來說,這趟旅途的大部分時間更像出差,平時很多時候回來亦是如此。因為這座城市很多地方都變了,和記憶中不同了。

但每次回來,和重慶的老朋友一起吃飯,聊聊過去的事情,現在在做什麼,或是暢想一下未來,這些再日常不過的事也會讓他覺得,重慶是家。“我覺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是很放松的狀态,大家的回憶都留在最單純的時期,那時候的我們都是沒有防備心的。”不管姚琛在哪裡,朋友那句“有時間多回來,我們都在”聽過,就一直在心裡。

一直在心裡的,還有十年前和父母去過的海洋館。生活獨立後,姚琛去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海,還考下了潛水證。雖然對海洋館的記憶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海的包容與自由是随着姚琛的成長在他的心裡漸深的。就像當初他不顧父母反對堅持選擇自己的路,父母雖然不了解,但卻依舊默默支援、無法不惦念。如果選擇成為海裡的一部分,姚琛想做一隻海豚,他覺得在海裡的海豚是自由的。

即便不能做海豚,姚琛也有他自己的海。那是被生活和愛意圍繞的地方。“家就是這樣子的,隻要我想回來的時候,随時都可以回來。”也正因如此,還想去看看更多地方的姚琛,始終擁有再出發的勇氣。

短片|姚琛:第七件小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