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先說三件不同的事兒。

1. 國内油價暴漲;

2. 國外電池金屬原材料暴漲;

3. 國内新能源汽車紛紛漲價1到3萬不等;

這其實是同一件事。

要警惕身邊每一位沒有緣由卻表示要為你好的人。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一 油價就是“為你好”的代價

在油價遙遠的6元時代,大概是2008年(彼時國外油價卻比如今還高),從經濟學家到企業人士乃至民間輿論,都突然鼓噪一種“為你好”的觀點,呼籲“國内油價與國際建立關聯機制”,即國外漲我們就漲、國外降我們就降。

這至今也被譽為輿論影響國策的典範。

自此,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市場以及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的石油終端價格,與美國為主導的西方世界的虛拟交易和期貨交易挂鈎,開始幾乎以零成本的方式為對方做價格背書。

停頓一下,建議各位朋友把以上這句再細品一遍。

這造成什麼結果呢?

通俗講,石油消費從原本的買方市場,徹底轉變為了賣方市場。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更通俗講,油價不再取決于國内具體的消費需求,而是取決于西方的規則設計。

被如此框死的不止是終端消費市場,連本土油企也不能幸免。當中國本土油企的原油成本達到70美元一桶時,國外規則亦能鬼使神差的讓國際原油成本降至50美元一桶。然而,中國不止必須依然以70美元一桶銷售,還因為國際配額規則,無法實際真的以50美元一桶的價格在國外購得原油。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很多人常聽“美元石油霸權”,但并不知道具體的與自己有何相關。這就是最任人宰割的例子。你每支付的一筆油價,你額外付出的每一筆成本,都是受此支配的霸權遊戲。

是以,不同于其他汽車自媒體或達人,多雲君從不向任何人推薦任何車,而是希望僅僅以一個中國人起碼的責任,強調、重申、普及——我們必須将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還原到具體的能源産業中。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還是多雲君一直啰嗦的那句老台詞:汽車工業的百年史,真正成就的是汽車巨頭,還是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巨頭?

明晰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痛徹心扉的明白,中國為什麼會在2010年前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國家。

我們的目的隻有一個,不單單是産業更新和環保需要本身,而是從源頭上掙脫由石油絕對主宰的能源世界。因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每年高達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都是用于汽車市場。

而我們選擇的掙脫路線,正是如今水漲船高的“電動汽車”。

可是,同2008年一樣,近兩年又冒出一股“為你好”的聲音,什麼“電動車才是真的污染”、抑或什麼“氫能源才是未來”……

記住,警惕身邊每一位沒有緣由卻表示要為你好的人。

中國為什麼非要選擇電動車作為新能汽車産業的主要路線呢?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最重要的原因,非之一,是因為我們國家不單單是電池領先,更是以電池為單元,早在世界範圍内建構了一套包括光伏、風電、儲能等在内,最為成熟、完善和先進的清潔能源的産出和供給系統。而電池中諸多的必要稀有元素,能在最大程度上實作本土化。注意,不是全部,是最大程度。不止把日、歐甩在身後,更領先美國一兩個身位。這使得如今,就算是依然主要依靠煤油發電的我們,令每一款電動車的機關碳排放都要低于日本市面上最好的混動車。

而什麼是我們的弱項呢?

恰恰就是氫能源技術。

于中國市場而言,氫能源更适合大型民用車,而非消費級的家用車。這早在國家2021年出台的相關政策中寫的明明白白——2030年所有汽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占比要達50%以上,換言之,“燃油車+混動車+增程車+氫能源車”才共享剩下的50%。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鼓吹氫能源成為主流的基本可以分為兩撥,一種是别有用心的人精;另一種是不明真相的人來瘋。2008年的“中國油價與國際關聯”就是一群人精鼓動一群人來瘋所挖的坑,如今他們想在複制一次。

如果中國的能源路線大規模的選擇了氫能源,基本就是走了石油能源的老路,在别人所設計和主導的遊戲規則中尋求栖身之所。

而目前唯有“電”,才有望讓中國在新一輪的有關能源變局的博弈中,掌握下個時代的主動權,和自己的命運。

二 為了“下一步”,必須先掌握“上一步”

為什麼非要争奪“規則主導權”?這其實問了一句廢話,但是因為不問又不行,因為任何宏大叙事的概念詞,反而無法讓人們了解其中跟自己有何相關。

是以,具體是在争什麼呢?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在争“成品的上一步”。

其實幾十年來,美國基本已經退出了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消費市場,相機、電腦、汽車……都不如曾經一呼百應,就連噴薄而出的智能手機和新能源汽車市場,他們也隻需要一個蘋果和一個特斯拉而已。

同樣,當日本企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與美國的博弈中慘敗後,汲取經驗、痛定思痛也都相繼退出了消費市場,曾經名聲大噪的日本手機、相機、電腦也都幾乎不見蹤影。如今繼續在“汲取經驗”的便是南韓三星。

然而,日本的相機雖然沒落、手機雖然落伍,但卻依然在中國智能手機的浪潮中賺的盆滿缽滿;三星亦是同理。

因為它們與美國一樣,通過掌控“成品上一步”的方式、以退出局部終端市場的形式,來掌握所有終端市場。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繼續暫停一下,各位朋友可以再靜下心,細品一下這句話。

什麼意思呢?谷歌不造手機,但所有安卓智能手機想要成品,都得乖乖給谷歌交錢;索尼淡出手機江湖,但絕大多數智能手機想要成品,都要乖乖給索尼的鏡頭部門交錢。美國不像中國擁有那麼多智能手機公司,但卻擁有高通、AMD、英特爾等所有主要的晶片巨頭,倘若三星也算是半個美國公司,嗯……你懂的。

這些不做消費市場的美國公司,卻都牢牢把持着消費市場的“上一步”。

這也就能更透徹的明白華為和中興接連受到美國的打壓,也能了解為什麼華為不自主造車而去做供應商……是的,中國企業也開始嘗試争取“成品的上一步”。

撥開汽車和汽油漲價的迷霧

如今無論是我們以甯德時代為代表的自主電池制造商,還是若幹以光伏、風電、儲能為主業的新興企業,抑或比亞迪、華為對車載晶片的重金死磕,本質上都是為了去布局“上一步”。而國外種種原材料的漲價,而是對此的發難與遏制。

握住上一步,才能走好下一步。

的确,我們的汽車産業還很“弱”,但已然不“薄”,警惕任何一種無故之好,才能真的創造屬于自己的命好。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