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不能自理時,要善待餘生,學會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01

很多老人,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信誓旦旦地說,不要誰管,自己養老。

可是到了走不動的那一天,不得不低頭,依靠身邊的人。

我的老家有句土話:“想做英雄的人,難免要做狗熊。”

人啊,要學會未雨綢缪。在健康的時候,就謀劃養老的布局;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就按照計劃去做,并且适當調整計劃。

通常來說,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學會以下幾種養老方式,善待餘生。

老人不能自理時,要善待餘生,學會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02

第一,學會和兒女溝通,給兒女“孝順”的機會。

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母一直重男輕女,蘇明玉在家裡感受不到溫暖。蘇母過世之後,蘇大強一心想要再婚,愛上了保姆小蔡。

因為兒女們一直反對,蘇大強和小蔡沒有結婚,但是小蔡貪圖财産的事實,也暴露了。

顯然,蘇大強和兒女之間,存在沖突,也缺少溝通。兒女的孝順,也沒有展現出來。

當蘇大強患了癡呆症之後,拿着一個本子,對女兒蘇明玉說,當年他想辦法存了一點錢,要幫女兒買本子......感人的往事,曆曆在目,把女兒的心一下子就拉到了父親的身邊。

有道是,你養我長大,我養你到老。

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怎麼會沒有真情呢?隻是兒女很忙,會疏忽父母的感受;父母不願意麻煩兒女,很多話沒有說出口。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這份真情。

卡耐基說過:“要想使别人喜歡你,就用所有語言告訴他,你喜歡他。”

很多老人,甯願對外人傾訴,也不願意和兒女溝通。把日子過反了。

别以為,一個人走不動了,還能靠自己養老。多和兒女溝通,接受兒女的安排。雖然你不會稱心如意,但是你會得到更好的照顧。

兒女養老,憑借的是“良心”;父母依靠兒女,憑借的是“愛心”。加強互動,心靈之間,才沒有隔閡。

03

第二,放下自己的固執,接受左鄰右舍的幫助。

我的老家有一句罵人的話:“人都入土半截了,嘴巴還是一整張。”

也就是說,一個人很老的時候,餘生的時光不多了,但是還嘴硬,不願意開口求人。

老人走不動的時候,脾氣就會很暴躁。尤其是在床上躺了很久的時候。畢竟,枯燥無味的時間,會讓人胡思亂想。

事實上,在鄰居群體中,有愛心的人很多。一些日常瑣事,與其指望遠方的親戚、忙碌的兒女,不如接受鄰居的幫助。

比方說,坐輪椅下樓的時候,鄰居可以幫忙。尤其是一些住樓梯房的老人,是沒有辦法自己下樓、上樓的。買菜的事情,也可以托付鄰居。

很多小區裡,有一些退休了、身體健康的老人。他們不要去上班,随時“搭把手”,還是做得到的。關鍵是你要放下面子,主動求人,多說“謝謝”。

老人不能自理時,要善待餘生,學會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04

第三,把“異地”當成自己的家,讓生活穩定下來。

在《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裡,宋朝的周國能,棋藝超群,娶了遼國的女棋手為妻。按照妻子的安排,周國能的後半生在遼國度過。

為了孝順父母,周國能把父母接到了遼國。離别故土,父母享受了天倫之樂。

很多老人,因為舍不得老家,哪怕病倒了,還不願意和兒女進城居住,導緻兒女在城市和老家兩頭奔波,花錢事小,還心生怨氣。

想一想,很多父母,能夠跨國去養老,你有什麼舍不得的呢?

不管兒女安排你住養老院,還是去打工的地方養老,都要接受。要這樣想,世界很大,哪裡的黃土都有“故人”。

不管在兒子家,還是女兒家,都一樣。隻要大家商議好了,不吵吵鬧鬧,就行。老人心安了,日子就舒坦了。

05

第四,把病友當成朋友,彼此鼓勵着前行。

在“深圳特區報”上,有這樣一條消息:郭麗英牽頭,成立了“鳳凰涅槃”藝術團,主要目的就是讓生病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鼓勵,一起走出困境。

生病的人,比普通人更需要關愛。身體方面的照顧,有醫護人員,但是心靈和精神方面的照顧,就很少得到了。是以,病友之間互相傾訴,心情就會好受很多,也會點燃對人生的追求。

一個人不能自理了,也許還要熬好幾年。日子怎麼過?總不能天天讓兒女陪伴,讓左鄰右舍來唠嗑。是以,和病友聊一聊,抱團養老,也是一種方法。

畢竟,有了美好的信念,病痛就不那麼可怕了。接受大家的鼓舞,你就能更加精神。

卡耐基說過這樣一個觀點:“你所遇見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渴望得到同情。給他們同情,他們将會愛你。”

同情是一種情愫,雖然有些卑微,但是我們都需要。想要得到同情,就要打開心結。别一直憋着,默默承受和流淚。

老人不能自理時,要善待餘生,學會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06

曹操在《龜雖壽》裡寫道:“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不管你多厲害,曾經有多高的位置,有多少錢,都是過眼雲煙。人生最後的時光,難免是苟延殘喘的。是以你要主動接受,不要逞強。

生老病死是一個過程,也是人的宿命。

人活着,不管多難,都要找一個法子來安慰自己。隻要内心有光,外面的世界就不會黑暗。

當然,作為年輕人,要在關愛父母的同時,多關照身邊的老人。每個人都搭把手,就會有無數溫暖的手,社會就會變得暖熱。

要懂得,你今天關愛了老人,就是關愛了明天的“你”。

最後,祝願老人們,老有所養,活成一縷陽光。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