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之中,有一個人先走之後,孝順的兒女會做好以下幾件事

01

孟子說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一個人最美好的事情,莫過于侍奉自己的父母。不管生活多難,都要想辦法對父母好一些,家裡添加兩雙筷子,多一個床位,并沒有那麼難。

可是,父母會變老,并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完全服從兒女的養老安排。

最難受的是,當父母之中,有一個人先走一步之後,剩下的那個人,活得特别孤獨,養老的問題,也尤為突出。

真正孝順的兒女,會做好以下幾件事,讓剩下來的親人活得體面一些。

父母之中,有一個人先走之後,孝順的兒女會做好以下幾件事

02

第一,尊重老人的選擇,不強求他跟随兒女。

如何安頓剩下的老人,很多兒女會認為,誰的 家庭條件好,就去誰家住。這樣的話,老人的吃喝不愁,請保姆的問題,也很容易解決。

事實上,老人和任何一個兒女在一起,都願意,并且他早有打算。

五年前,我的二伯母過世了,二伯父被安排到大兒子家住。雖然大兒子家是電梯房,有一百五十多平米,但是二伯父很不習慣。最重要的是,大兒子工作很忙,常常出差。

大媳婦和二伯父對坐着,顯得特别尴尬。有時候,孫子回家,大媳婦就給二伯父臉色看。認為二伯父對孫子很苛刻,還喜歡用訓斥的口氣管教孫子。

後來,二伯父去了女兒家,雖然房子很小,還要爬樓,但是女兒天天回家,還會特意買一些家鄉的水果給二伯父。小棉襖的溫暖,展現得淋漓盡緻。

俗話說:“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父母對兒女的家庭、素質、思想觀念,是深有了解的。是以,他們要和誰一起過日子,或者選擇獨居,都有自己的道理。

兒女把父母接到身邊,總以為父母會很開心。當你真正讀懂父母的心思之後,就會發現,父母并不開心,他們失去了原有的朋友圈,面對陌生的環境,很不習慣。“随遷”需要多方面考慮。

是以,孝順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安排住宿和吃喝”,而是尊重他們的選擇,把養老的權力,交給他們自己。

03

第二,看清楚老人的黃昏戀,并且守護家裡的錢财。

電視劇《都挺好》裡,蘇大強在妻子過世之後,和保姆小蔡好上了。可是,小蔡并不是真心戀愛,隻是想占有家庭财産,想辦法把房産證變成自己的。

幸好,兒子蘇明成想方設法阻撓。在兒女的勸說下,蘇大強慢慢醒悟。

俗話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老人一個人過得很孤單,如果可以找一個老伴,可以互相幫助和照顧,固然是一件好事。作為兒女,應該支援,并且放棄那些“老不正經”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兒女要幫助老人看清社會的真相,去了解戀愛對象的家庭條件。有必要的話,和對方家庭的兒女一起吃頓飯,把話說開了,把事情挑明了。不要因為愛情,導緻财産流失,或者發生其他的誤會。

如果老人再婚了,兒女要主動接納家庭的“新成員”。生活中,别把内外分得太清楚了。

父母之中,有一個人先走之後,孝順的兒女會做好以下幾件事

04

第三,盡量擠出時間陪伴老人,驅趕人生的寂寞。

文友“流亡家園”說,他的母親過世後,父親來到了他的身邊。為了讓父親不太無聊,還特意安排他接送孫子。

可是,在父親帶着孫子擠上公共汽車的那一刻,他又特别擔心。

為了讓父親融入到城市,他常常陪父親聊天,并且帶着父親去體驗各種各樣的公交線路。其目的,就是避免父親迷路。

父親沒有抱怨什麼,但是一定有心理需求。是以,他決定,以後和父親多聊天。

知乎裡,有人問:“對于父母的唠叨,怎麼處理?”

有人說:“聽一半,丢一半。就像豬八戒一樣,每次遇到唠叨的唐僧,就說一句,師傅,我知道了。”

耳邊有人唠叨,不見得是壞事。如果有一天,連唠叨的人,都看不到了,那才傷心。

給老人說話的權力,他會感覺到更加輕松。當他在你面前,小心翼翼說話的時候,證明他的心裡特别難受,在家裡失去了自由。

05

第四,培養老人的興趣愛好,富養他的心靈。

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是一個孝順的人,他認為,孝順有三種境界:養身體,養心靈,養志氣。

頭一種很好了解,就是讓父母吃好喝好,睡得踏實。後兩種,需要讓父母自己去發現生活的美,從年老的焦慮、失去伴侶的痛苦之中走出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老人有愛好。比方說,教會老人下棋、跳舞、養花。

一個老人有了愛好,自然就會去尋找志同道合的人。雖然,老人們聚集在一起,不能創造什麼價值,但是他們會有一種“心靈相伴”的美好體驗。

哪怕是老人們在一起發牢騷,也是開心的。人啊,有時候,就需要“不吐不快”。

父母之中,有一個人先走之後,孝順的兒女會做好以下幾件事

06

意大利文學家亞米契斯說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孝順父母,不僅僅是給父母錢和房子那麼簡單,要針對父母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要學會和父母多商量。

當雙親變成單親之後,感情的缺失,會帶來養老的困擾,甚至有的老人,從此變得特别頹廢,人生失去了目标。

作為兒女,應該觀察老人的一舉一動,并且成為他們的引路人。

作為兒女,應該把老人放在心上,多一些笑臉,少一些埋怨。

願你我,善待父母,無愧于心。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