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1年,她将芳華盡付探方中

31年,她将芳華盡付探方中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劉瑞朝文 受訪者供圖

一塊塊探方,一處處工地,一個個遺址,一段段曆史,很長一段時間内,李素婷都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從事田野發掘的唯一一個女性。從26歲到57歲,31年,李素婷(如圖)隻做了一件事,投身于田野考古工作中,經曆了風霜雨雪,寒熱溫涼,讓秦磚漢瓦重制于人間,挖掘新舊石器于地下。

機緣巧合下,她被鄭州大學考古系錄取。沐浴在考古前輩的講座和風采中,深受恩師的教誨和影響,讓她從學校走向考古,從室内走向田野。

認真的态度,耐得住寂寞的秉性,是她田野考古的心得,也是她持之以恒的堅守。

“小雙橋”見證了她30餘年的田野考古生涯

3月16日,周三。寒潮冷雨,寒風淡霧。

鄭州西四環北四環附近的小雙橋考古工地上,黃色的油菜花,散布于田間地頭,桃樹、杏樹,這兒一棵,那兒一棵。

作為小雙橋遺址考古發掘項目的領隊,李素婷和隊員們來到考古工地上,走進一個個探方中,讨論着具體的工作開展情況和下一步的考古發掘計劃。

小雙橋遺址,是商中期的國都。李素婷說,這個遺址規模大,文化内涵豐富而重要,符合作為商代國都的條件。遺址地處古代文獻記載的隞地内,文化面貌比較單純,遺址堆積也比較短,年代上接鄭州商城而繁榮,遺址内又有較多的東夷文化因素,與仲丁隞都的曆史記載相吻合。而小雙橋遺址發掘項目,也成為1995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95年,那年我30歲,我從文物庫房走出來,走到田野考古上,告别了文物保管和鑒定工作,成為一名田野考古隊員。”李素婷說,那一年,小雙橋遺址也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發掘。其實,早在學校時,她就曾來到小雙橋實習,認識到了小雙橋遺址的重要性。

2014年,小雙橋遺址再度啟動考古發掘。李素婷又一次走進考古生涯起步的地方。而這一次,她的身份已經從發掘隊員變成了發掘領隊。

聯考志願本來想報法律恩師治學精神引導她走向田野

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李素婷都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從事田野發掘的唯一一個女性。

田野考古本身就比較辛苦,而在當時,女孩子搞田野發掘,更加顯得稀少和不易。那麼,究竟是什麼人、什麼事,讓李素婷投身于考古這個當時并不熱門的行業呢?

“其實聯考報志願,我當時是想報考法律專業的。”李素婷說,聽鄭州大學1982級考古專業的學生說,考古專業很好,能經常去古迹參觀,又能到田野工地實習,法律、中文等專業的學生,都很羨慕考古專業的學生。于是,她就在報考志願中加入了考古專業。

後來,她順利被鄭州大學考古系錄取。求學期間,考古系經常請河南省考古界前輩安金槐、許順湛、張家泰、楊煥成、鄭傑祥等先生講課、作報告,使她學到了許多專業上的知識,還對河南考古界前輩的工作曆史有了許多了解。

“上世紀50年代考古界有名的‘劉胡蘭’小隊,成為我們女生崇拜的對象。”李素婷說,讀研時,恩師陳旭先生嚴謹的治學精神、敬業的工作态度和巾帼不讓須眉的風采,讓她深受震撼。

畢業後,李素婷放棄高校職位,費盡周折進入可以從事田野考古發掘的研究所。工作後,上司曾考慮女同志下田野工作不便,将李素婷安排在室内工作。“我覺得既然選擇了文物考古行業,下田野做發掘是最能展現價值的地方,是以,我一再要求下田野,最終如願以償。”李素婷說。

被評“沒有女人味兒”的她很少穿裙子

許多年過去了,李素婷依然忘不了朋友對她的略帶調侃式的評價——“你怎麼沒有一點女人味兒?”

田野考古是一個需要長期出差的職業,往北去過安陽,往南去過南陽,往西去過三門峽。在一個考古工地上,動辄待上幾個月,已經是家常便飯。

經常性出差,長期在外,陪伴家人的時間就少了。但是,同樣從事文物考古行業的夫妻,給了她大力的支援,孩子的爺爺、奶奶,做了她最堅強的後盾,這使得她在工作的時候沒有了後顧之憂。

李素婷坦言,她不是一個不愛穿裙子的女人。愛美之心,女人皆有之,她不穿裙子,則與這個職業有關。

她回憶說,剛參加田野考古時,由于經常下探方,難免磕磕碰碰,僅較為嚴重的骨折就有兩次。冬天下探方,天氣陰冷,可能是受涼太多,導緻自己患上了關節上的疾病。

這也成為她的職業病。李素婷說,其實這在考古隊伍中不算什麼。隻是,這樣的身體狀況,基本就和穿裙子無緣了。而這,也是所謂“沒有女人味兒”的一個方面。

耐得住寂寞是她的體悟

近幾年,考古逐漸熱了起來,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投身于這個領域。

李素婷說,30餘年前,她所在的考古系,隻有幾個女生。如今,考古系的女生變多了,基本都是女多男少的情況。

越來越多的女孩學習考古、參加田野考古工作,這是好事。她說,但是,從事田野考古工作,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需要戒驕戒躁,埋頭苦幹,用工匠精神保住初心。

李素婷說,田野考古不同于其他的職業,需要處身于野外,夏天熱曬,冬天冷寒。有好幾次,發掘隊伍雖然根據天氣預報做了準備工作,将考古工地圍起來,但大雨傾盆,便将探方灌滿了水。冬天時候,取暖是一個大問題。在小雙橋工地時,她曾經遭遇了兩次瓦斯中度,好在都是有驚無險。

不過,随着時代的進步,田野考古的條件也比以前好多了。時光匆匆,離退休的年齡更近了。回顧自己的考古生涯,李素婷笑着說:“幹了一輩子田野考古,最大的感悟是,除了考古,其他的什麼也不會幹了。”

在小處認真,也在大處認真,着眼于手頭的工作,然後日積月累地堅持,才有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李素婷回憶說,2006年~2008年,為配合南水北調幹渠的基建工作,她參與了荥陽關帝廟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這是一座商代晚期的小型聚落,儲存得比較完整,外側的圍溝,内側的住宅,作坊區、墓葬區等,功能區劃分得比較清晰。

“聚落的形态,被完全完整地揭露了出來。”李素婷說,關帝廟項目也入選了2007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全國六大考古發現、田野考古品質獎。它也是黃河南岸地區第一個完整揭露的小型商代聚落遺址,得到專家和上司一緻好評。

在考古工地上,李素婷是有“強迫症”的。她強迫自己把事情做好,發掘中不能出錯,一定要忠實于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解讀曆史、了解過去,複原古代社會,是需要大量的真實的考古資料支援的。

下一步,他們将對小雙橋遺址内的商代高台進行發掘,期待着小雙橋再次給他們帶來驚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