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文 |李浩賢

衆所周知,因為銷售火爆,比亞迪DM-i車型的排隊交車時間需要長達數月,然而在今年“兩會”上,汽車産能過剩被人大代表們多次提及,顯然“産能過剩”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

一邊是排隊等車,一邊是産能過剩,車市正在經曆怎樣的冰火兩重天?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據乘聯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産能合計4089萬輛,産能使用率為52.47%。雖然比2020年的48.45%提高4%,但仍然有近一半的産能被閑置,處于産能嚴重過剩的區間。

另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統計的乘用車企業中,有銷量的共計86家,這些企業合計産能為3703.8萬輛,這也意味着其他無銷量的企業有385萬輛産能是完全閑置的,這類情況可能屬于那些倒閉了但又沒完全倒下的車企,例如華晨、衆泰、川汽野馬之流。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圖檔來源:乘聯會

而且仔細一看會發現,車企對這些産能的利用程度,頭部效應明顯。

此次統計的86家有銷量的企業中,大于60萬輛的企業共計16家,而這些企業合計銷量達1661.06萬輛,占總銷量的77.42%;合計産能2039萬輛、占總産能的近50%,平均産能使用率為81.03%,處于合理區間。

銷量大于20萬輛的22家企業,合計銷量占總銷量88.86%,給其他64家企業留下的市場佔有率隻有不到13%;有29家企業的銷量少于1萬輛,這些企業的産能占了總數的13%,而銷量隻占總數的0.46%,平均産能使用率隻有2.02%。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肥的肥死,瘦的瘦死”。毫無疑問,該現象的背後與近年來汽車産業的競争、轉型有莫大的關系。

舉幾例子。2021年之前,廣汽豐田在南沙擁有三條整車生産線,年設計産能為60萬輛。不過,2020年廣汽豐田全年卻生産出了76萬輛新車,産能使用率高達127%,說明生産線處于超負荷運作之中。從資料來看,2021年有11家車企的産能使用率高于100%,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另一邊廂,神龍汽車在國内共有四個生産基地,規劃年産總産能超過100萬輛,遠超廣汽豐田。但考慮到2021年神龍汽車總批發銷量僅有10.05萬輛,這意味着神龍汽車近90%的産能均為閑置狀态。從資料來看,像神龍這樣産能使用率不足20%的車企就有36家以上。

在産能配置設定不均的背景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把閑置的産能轉讓給有需求的車企,一方面能提升轉讓方的産能使用率,降低成本,一方面購買方隻需通過簡單的改建,就能以較低的成本迅速增加産能。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上述提到的神龍汽車就有類似的舉動。有消息指出,神龍汽車的武漢工廠、成都工廠将對第三方開放,通過盤活閑置産能、提高産能使用率,以降低成本,而購買方則來自東風本田,後者将利用該工廠提高電動汽車産能。

去年,北京現代将位于北京順義的第一工廠轉賣給了理想汽車。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理想汽車将把該工廠改建為純電動車智能制造工廠,改擴建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沿用率達60%,最大化盤活了現有存量廠房資源。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今年2月8日,有消息稱,在拿下漢騰、漢龍等衆泰系的生産基地之後,臨沂衆泰汽車基地也在近期被長城汽車收購,屆時長城汽車總産能将超過300萬輛/年。

擴建才是主旋律

但事實上,并非所有車企都願意通過接盤的方式增加産能。乘聯會資料顯示,已經具備生産資質的企業還有1046萬輛在建産能将陸續建成投産。

以上述提到的廣汽豐田為例。2021年7月25日,廣汽豐田新能源車産能擴建項目一期在廣州市南沙區正式投産,預計釋放産能20萬台/年,而二期項目預計在2022年建成,同樣為20萬台/年,擴充之後廣汽豐田的産能将達到100萬台/年。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當然了,對産能最為渴望的還得數一衆新能源車企。得益于2021年新能源市場紅利,有4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産能使用率超過100%,以緻于目前在建産能,大部分是用來生産新能源汽車。

首當其沖的是特斯拉。有消息指,特斯拉計劃最早于下月在上海開設一家新工廠,将産能成倍提升,以滿足中國市場和出口市場對特斯拉汽車日益增長的需求。一旦新工廠全面投入營運,特斯拉擴建後的上海工廠每年能夠生産多達200萬輛。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一汽奧迪方面,股東雙方共同投資了209億元打造的新能源工廠将于4月開工。該項目占地面積246萬平米,規劃年産能15萬輛,建成後将生産三款純電動新能源車型。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另外,去年廣汽埃安取得了12萬輛的銷售成績,超過了工廠10萬輛的計劃産能,擴産迫在眉睫。今年廣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廠二期已經順利投産,年産能将在原有10萬輛的基礎上,擴充至20萬輛。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而作為新入局的玩家,小米汽車并沒有像媒體預測的那樣,并購寶沃在北京的工廠。根據規劃,小米汽車将在北京分兩期建立累計年産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2024年首車将下線并實作量産。

上述車企不考慮買“二手工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的産業鍊、供應鍊布局遵循“就近原則”,廣汽豐田大部分供應鍊、配套都在廣州,它是不可能到北京買現代的工廠,是以大部分車企都會選擇在大學營附近擴建,這樣做的成本反而更低。而小米是純屬有錢任性,更傾向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産業園。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不過話說回來,新能源汽車的産能其實也并沒有想象中的緊缺。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32.6萬輛,而新能源乘用車的專用産能已經有569.5萬輛,産能使用率是58.4%,并沒有比大盤(52%)高多少。

這說明,哪怕是新能源行業,頭部效應也是很明顯的,例如北汽新能源就有大量的産能閑置。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動力電池也瘋狂

再換個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産能迅速擴充,意味着背後動力電池的配套也“水漲船高”。從資料來看,動力電池廠的擴建毫不遜色于主機廠,甚至更火爆。

以比亞迪為例,截止2021年底,弗迪電池在全國已經有16家動力電池工廠投産或在建設(至少還有3家在談),比自家汽車生産基地還多一倍。

資料顯示,2021年,總體規劃産能為135GWh,其中可利用産能80GWh。而去到2023年,規劃産能超400GWh,可利用産能超過330GWh。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這是什麼概念?2021年,大陸動力電池裝機量約155GWh,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約為300GWh。換句話說,2023年福迪電池的産能可以覆寫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的裝機量。

這是非常可怕的資料,要知道在弗迪電池之上還有甯德時代、LG、松下等巨頭,他們的現有産能或在建産能都不會比弗迪電池少。

還在排隊等車?汽車産能過剩才是主流

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動力電池企業為了搶占市場、搶占先機可以了解,但供給端如此瘋狂擴張,已經大大超過對應的需求量。若幹年後經過一輪洗牌,必然會留下一堆閑置産能,就像現在汽車産能過剩一樣。

這是不是有點違背了當初“碳中和”的初衷呢?但我們似乎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市場的事情就得交給市場自己去調節。

對于汽車産能過剩,大家有什麼好辦法或者想法,可以在評論裡一起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