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漲價沖擊電動車大盤,傳統車企反迎良機?

漲價沖擊電動車大盤,傳統車企反迎良機?

頭圖來源:《長江7号》劇照

“以前是我不識擡舉”、“有眼不識泰山……”在油價持續飙升,讓衆多燃油車主叫苦不疊時,一些曾經嘲諷電動車的網友态度迎來180度大轉彎。在很多業内人士認為電動車的春天即将到來時,各大新能源車企的漲價行動卻紛至沓來,讓市場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3月以來,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小鵬、哪吒、零跑、威馬等在内的一衆新能源車企陸續開啟了漲價模式,旗下産品價格上調幅度大都保持在1%-15%之間。其中特斯拉更是在一周之内進行了3次調價,盡顯“價格屠夫”本色。

一位剛剛下定Model Y的車主王俊(化名)向車市物語說道,“特斯拉第一次漲價後就直接交定金了,本來此前還有些猶豫,沒想到真的漲了。現在想想,真是早定早安生啊”。

特斯拉的“任性”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一紙通告都沒有,直接在官網調價,幹脆利索。而除其之外的其他品牌,漲價之前都得下發一則通告,漲價幅度也表現得很謹慎。尤其是傳統車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價格浮動大多保持在一萬元以下,不過部分車型漲幅已超10%。

漲價沖擊電動車大盤,傳統車企反迎良機?

資料來源:《汽車縱橫》

造車新勢力,例如小鵬、威馬、零跑等品牌旗下車型最大浮動都在2萬元以上,有的已經超過了3萬元,部分車型漲幅同樣超10%。當然也有的品牌選擇巋然不動。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就表示,蔚來不漲價,至少目前還沒這個打算。

至于此次新能源汽車集體調價的原因,目前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釋出的公告中也均有說明。所有選擇漲價的車企異口同聲“受上遊原材料價格影響”,在成本壓力的層層傳導下被迫漲價。然而漲價過後,壓力真的會緩解嗎?

#01

新能源市場最猛的一次漲價

一直以來,電動車的主旋律都是降價,但從今年開始唱“反調”了。

從目前的漲價情況來看,特斯拉以及小鵬、理想、零跑等國内新勢力漲幅最大。例如零跑C11漲幅在13%-15%;特斯拉漲幅最高的車型是Model Y,各車型漲幅保持在8%左右。

小鵬汽車補貼前售價上調1.01-2.0萬元不等,但由于主銷車型P7部分車型補貼前售價超過了30萬,是以不再享受國家補貼,導緻最大浮動也超過3萬元,最高漲幅接近10%。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社交平台解釋完漲價原因之後,也跟着調整了理想ONE車型售價,從4月1日零時起上調1.18萬元,調整後最新售價為34.98萬元。

漲價沖擊電動車大盤,傳統車企反迎良機?

對于這波集中漲價,李想在某社交平台解釋說:“目前來看,和電池廠商已經合同确定了二季度電池漲價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漲價。還沒有漲價的,大部分是漲價幅度還沒談妥的,等談妥後也普遍會立刻漲價。”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此前很多車企與電池供應商的年度供貨協定價鎖定較低,車企壓力并不突出,但是部分電池企業今年改變了價格談判規則,價格每季度談定,并有價格開口,是以在動力電池漲價後簽訂新訂單的車企壓力非常大,隻能通過漲價來緩解成本壓力。”

經過多年悉心培育的新能源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的新階段。沒想到在經曆了疫情、晶片短缺的沖擊後,動力電池原材料又成為了新的挑戰。面對如此局面,不少業内人士認為,這一封封上調價格的公告,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很多車企其實在尋求一個價格漲幅與市場需求的平衡點,在供應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漲價是一個可行的選擇。舉個例子,以5%的漲幅,如果能留住80%的潛在消費者,那就值得去嘗試。相對的,即使不漲價,很多車企目前也很難滿足80%的潛在市場。”汽車分析師劉明(化名)說道。

#02

漲價讓A0/A00市場更“焦慮”

一邊是成本上漲的壓力,一邊是消費需求的風險。究竟漲不漲價很容易讓車企們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艱的境地,需要很大勇氣做出選擇。然而特斯拉好像沒有這個顧忌,還起到帶頭作用,從去年開始就率先沖入了漲價行列。

“這就是強勢品牌所帶來的優勢,自身擁有一定的議價權,能夠持續保持一定的高溢價能力。而其他一些略顯弱勢的品牌,除了要承受成本的上漲壓力,還要平衡品牌的競争力,是以顯得很謹慎”,一位新能源車企高管這樣說道。

特斯拉之是以有這個自信,無外乎自身的品牌價值,疊加市場的強烈需求。2021年,特斯拉銷量達到93.6萬輛,以近百萬輛規模遙遙領先。而且在特斯拉的邏輯裡,一切成本的上漲都需要使用者來買單,自己要保證固定的利潤率。

然而對于那些隻有低溢價能力的小型乃至微型車,成本的上漲就隻能意味着更稀薄的利潤甚至是虧損。“總體來說,漲價對低端市場的影響會更大一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道。不少業内人士也感慨道:“這一市場本身利潤率就低,消費者對于漲價的敏感度卻最高,日子注定會很難熬。”

與此同時,疊加新能源補貼退坡、積分交易價格的降低等因素的影響,低端市場車型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2022年是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最後一年,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幅增長,新能源積分交易價格在2022年初也已下調至500-800元。

漲價沖擊電動車大盤,傳統車企反迎良機?

歐拉官方公告(部分)

在多重因素帶來的壓力下,歐拉最先扛不住了,旗下黑貓與白貓上個月開始就停止接收新訂單。歐拉汽車CEO 董玉東表示,歐拉汽車這兩款車型給公司帶來了巨額虧損,以黑貓為例,進入2022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每賣出一台虧損高達萬元,出現了賣得越多虧損越多的局面。

當然更多品牌選擇了漲價。比如奇瑞新能源小螞蟻和QQ冰淇淋,一周前就進行了上調,幅度在0.3-0.41萬元不等。3月24日,五菱官方宣布将針對旗下宏光MINIEV、五菱NanoEV、五菱榮光EV三款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上調幅度4000-8000元不等。

那麼問題來了,歐拉黑貓、白貓為什麼沒有選擇漲價來緩沖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反而隻是針對10萬元以上的好貓進行了6000到7000元不等的價格上調。

董玉東表示:“起步階段,歐拉希望在量上尋求一定的突破,以此形成一定的市場聲量。但從整體戰略來看,我們更注重推動品牌向上成長,這也決定肯定會越來越注重15-20萬元的腰部市場,而不是在底部市場糾纏。”

在他看來,黑、白貓所在的A00級市場,具備鮮明的“低價格、低續航、低性能、低安全”特點。而購買A00級車型的使用者,對于價格的敏感度更高,價格調高了很有可能就會不買賬。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A0/A00這一細分市場來說,“漲價”可能并不是一劑良方,緩解不了它們的壓力。

#03

傳統車企迎頭趕上的視窗期?

目前的純電動市場,A00+A0市場的占比達到了四成以上。最重要的是,這一細分市場基本是傳統車企統治的天下。據乘聯會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轎車零售銷量排行榜前15名中,A0/A00車型就占據了9款,包括五菱宏光MINIEV、奇瑞eQ、長安奔奔E-Star、歐拉黑貓、比亞迪e2等。

漲價沖擊電動車大盤,傳統車企反迎良機?

資料來源:乘聯會

可以預料到,其他傳統汽車品牌同樣也會遇到與長城歐拉一樣的窘境。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對這些傳統車企的沖擊會很大。

從李想的話中可以發現,本輪上調後的價格最多隻能維持一個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大機率還會有新一輪的價格調整。“目前來看,漲價至少會持續一到兩年,主要是原材料産能的釋放需要一個過程。” 許海東向車市物語說道。

在他看來,這與消費端也有很大關系,現在勢頭整體很好,如果銷量快速增加,這會更進一步刺激供求關系,對原材料增加的要求會更高。

嚴峻的局面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面露難色。近日他預計,明年(電動車)電池生産将面臨“挑戰”,電池将在2-3年内成為阻礙特斯拉發展的“限制因素”。IHS Markit也預測,原材料價格的飙升将使電動汽車電池價格的進一步增長持續到 2024 年。

“随着傳統車企轉型的深入,A0/A00車型顯然正在逐漸失去起初的作用。這一市場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位業内資深人士說道,“疊加上晶片短缺的壓力,傳統車企将會把更多精力放在中高端車型上,就像歐拉一樣。”

“長期來看,想要應對成本的上漲,車企必須要提升産品技術名額,而這顯然是A0/A00車型所無法承載的。”換句話說,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正在加速傳統品牌新能源産品上攻的步伐。

就目前看來,轉型中的傳統車企,營業利潤還是主要來自于燃油車市場,是以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另外鑒于在供應鍊端一直以來的優勢,這個階段很可能會成為傳統車企迎頭趕上的重要視窗期。

End

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及職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