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并直播,神舟十三号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授課。在約45分鐘的授課中,航天員互相配合,生動示範了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示範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抛物實驗,講解了實驗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展示了部分空間科學設施,介紹了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

航天員還把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手工藝——紮染,帶上了空間站,并示範了紮染的制作過程。
紮染上了太空
衆所周知,咱們大理白族紮染技藝曆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曆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以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的白族紮染最具代表性,周城被譽為“中國白族紮染之鄉”。2006年5月,白族紮染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在太空制作的紮染有什麼特别的?我們跟着太空教師王亞平,一起去看看太空紮染裡的細節和奧秘!
“
同學們好,我是太空教師王亞平,上次太空授課我給大家展示了失重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大家看到在失重環境下用純水可以做出地面上無法做到的大水球。今天我想給大家展示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現象還和我們國家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有關,請大家仔細觀察。
”
王亞平首先展示了在太空擰毛巾與在地面擰的明顯差異,在微重力下,水附着在手上的神奇現象,并講解了毛細吸附作用,為紮染技法介紹做好鋪墊。
在這裡我要向大家介紹一項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紮染。紮染又稱為紮缬、絞缬,是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一般來說分為紮結和染色兩個部分。
接下來大家期待的紮染示範開始了。王亞平首先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紮、縫、縛、綴、夾等多種操作,使被紮結部分保持原色,之後再用闆藍根等染料對織物進行染色。
捆紮的手法直接影響最終作品的圖案,是一個關鍵步驟,不同的綁紮方法可以産生不同的紮染圖案,你們猜我一會兒會綁紮出一個什麼樣的圖案呢?
接下來我們準備染料。這是紮染需要用到的闆藍根染料粉,将它與水混合後就是我們要用的染料了。
染色完成後将束縛部分拆開,就形成了淡雅自然、層次豐富的紮染作品。
同學們看,藍白相間的紮染作品就完成啦!是不是很漂亮呢?這是我的紮染作品,而同學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捆紮方式,來制作屬于你們獨一無二的紮染作品吧!
太空紮染讓同學們一飽眼福的同時也更加了解了祖國的傳統文化,一起見證了千年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美妙融合。
紮染在大理
白族人崇拜白色,認為其純潔、端莊、超脫凡塵,無論着衣、門樓都善用白,而坐擁藍天、環抱洱海的地理位置,又讓其與藍色緊密相連、不可分離。心靈手巧的大理白族人将一片片藍天白雲重制于布匹之上,創造出了“不用針線的刺繡、不經紡織的彩錦”。
白族紮染獻禮北京冬奧會
曆史
紮染古稱“紮缬”“絞缬”,俗稱“印花布”或“紮花布”,紮染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是大陸曆史悠久的紡織染色工藝之一。
在白族人聚居的大理,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懂得了 " 染采紋秀 ",特别在盛唐時期,紮染已成為民間時尚,紮染制品也已做帝王貢品之用。染布技藝密不外傳,除了喜洲鎮及巍山鄰近之地外,均不産紮染,而相較于周邊壩子,坐落于洱海之畔的周城村,因其紮染技藝和規模最為聞名,鼎盛時期,村裡 " 家家有染缸、戶戶出紮染 "。
白族人一生離不開紮染
紮染的藍與白
透過千年時光
早已浸潤成白族人生活的底色
●初降人世的孩子,需用染有八卦圖案的布包裹。
●老人的壽衣,要用反複浸染七八次,顔色深如墨黑的紮染布裁制。
●女子出嫁,嫁妝裡必帶紮染布做的衣服、頭飾、床上用品……
原料
白族紮染的染料來自蒼山上
天然生長的寥藍、闆藍根
艾蒿等天然植物
用得最多的是闆藍根
以前用來染布的闆藍根都是山上野生的
後來用量大了
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種植
好的可長到半人高
每年三四月間收割下來
在松木桶中漚制成染料
紮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
染色時
将白布上畫好的花紋部分用針線縫起來
俗稱紮花
紮好的布被稱為疙瘩布
疙瘩入染缸浸染時不着色
展開後即形成花紋
由于花紋的邊界受到染液的浸潤
圖案産生自然暈紋
青裡帶翠,凝重素雅,薄如煙霧
輕若蟬翅,若隐若現
工藝
根據花色、圖樣明暗的藝術需要,浸染的次數也有各自講究,漂藍色布一般浸染2道,毛藍色布要浸染4道,藏青色布則要浸染6、7道。越染得多藍色就越深,"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大概便是這個道理。
每一次浸染費力氣不說
每染一道還要撈出晾幹
再染下一道
一批布要幾天時間才能染成
染好晾幹後的疙瘩布要拆開漂洗
在藍和白的邊緣部分會出現一些淡淡的滲透
色彩就顯得更為柔和
待碾平後
一塊漂亮的紮染布就成了
傳承
傳承至今的白族紮染圖案取材廣泛,常以當地的山風物作為創作素材,或蒼山彩雲,或洱海浪花,或神話傳說,或民族風情,或花鳥魚蟲,妙趣天成、千姿百态。
近年來
大理喜洲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
古代縫紮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
相結合的基礎上
推陳出新
發展了彩色紮染這種新的手工印染技術
彩色紮染突破了傳統單色紮染色調的局限
強調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統一
利用紮縫時
寬、窄、松、緊、疏、密的差異
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
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
近些年來,各級政府先後公布了一批白族紮染技藝的國家級、省級、州級、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建成了國家級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和紮染博物館等,促進紮染的活态傳承和持續發展。
記者:張輝 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大理非遺
編輯:周華
值周:胡亞玲 楊丹妮
主編: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