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苦行僧”張頌文:曾被劇組拒800次的他,終成名,現買不起房,沒娶妻

“苦行僧”張頌文:曾被劇組拒800次的他,終成名,現買不起房,沒娶妻

前言:

在這個世界上,不追名逐利、貪戀美色的人,是極少數。在演藝圈裡,不追名逐利、貪戀美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張頌文,算是一個。今年他已經46歲,在演員的道路上已經走了二十年,但他的演員生涯,并不是熠熠生輝的,而是可以用“苦行僧”三個字來形容,可以說是演藝界的“殉道者”。從藝二十年,他說自己買不起房子,而年過半百的他,依然孤身一人。這樣的生活,究竟值不值得?

1.

張頌文,1976年5月10日生于廣東省韶關市。父親是軍人,母親是醫生。可以說,他的原生家庭雖不富裕,但也不貧寒。

他小時候特别黏自己的父親。父親因為工作要随部隊待在深山裡,他也跟着父親,這一去就是七、八年。

還由于父母都非常忙,父母工作之後經常把他交給鄰居帶,而這個鄰居是個大爺,是電影院的守門人。

由于耳濡目染,他從小就喜歡上了電影。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想當一個電影演員。隻是,他不知道,他的電影路如此曲折。

本來,出生于小康家庭的張頌文,會有一個不錯的童年。然而,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讓他至今都沒有緩過來。

在他上國中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了。張頌文也是以大受打擊,本來成績不錯的他,因為這次打擊,連普高都沒有考上。

上了職高的張頌文,并沒有感到失落。因為家裡條件不好,上職高就可以早點出去工作掙錢,減輕家裡的負擔了。

讀中專時,他就去電子廠實習過。畢業之後,他直接就去了東莞,做的是印刷廠勞工,受盡折磨。

為了改變現狀,他從工廠離職,出去做了銷售員。但命運似乎并不眷顧他,他的業績一直都不出尖。

由于沒有學曆,他做過勞工、銷售、服務員等底層工作。當時雖然是苦難,如今再回頭看,發現正是這段經曆,讓他後來塑造的人物,更具有打動人心的生活感。

雖然偶然跌落底層,張頌文依然是一個具有上進心的人。他意識到,自己如果隻靠勞動力,不僅收入微薄,工作的時間也長。

他思來想去,決定用自己存的錢,去考一個導遊證,然後出來做導遊工作。這一年,他才十九歲。

最開始,他非常喜歡這份工作,也是團隊中最勤奮的。因為導遊這份工作,比以往他做的任何一份工作,工資都高。

然而,做了幾年之後,他蓦然回首,發現自己并不喜歡這份工作。這份工作雖然賺錢,但并不是他真正喜歡的。

而他,内心一直都有一個電影夢。如果自己沒有辦法走在電影的道路上,無論掙多少的錢,自己都不會真正開心。

25歲這年,張頌文正式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院考的是聲樂、台詞、表演和形體,他對這些,一竅不通。

然而,命運在這時候眷顧了他。那一屆,有一道題是:

“假設一個旅遊團被困在了孤島上,你們該怎麼演?”

同伴們紛紛選擇了遊客這一角色,而當過多年導演的他,選擇了導演這一角色。當然,本色出演的他,因為這次精彩演出,順利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

但北電錄取他,也是有要求的。因為他一點底子都沒有,說不了國語,北電讓他先做4個月的試訓生,把國語先說标準,說不标準,就自動退學。

為了抓住這次機會,他用4個月的時間,真的改善了自己的口音。在校四年期間,他是年紀最大的,由此當選了學生會主席。

而他也是最努力的。因為他深知自己如果不努力,首先被淘汰的就是他。功夫不負苦心人,四年後,他的畢業成績是全校第一。

由此,因為成績優異,他留在了學校任教。之是以他會選擇這條路,是因為之前流浪夠了,他不想沒有後盾地去拼演藝道路,想一邊執教,一邊追求自己的理想。

張頌文在校期間的成績非常優秀,但這份優秀并沒有延續到校外。他的演藝之路,可以說是相當坎坷。

學表演的,在保證學業之餘,進校之後就可以出去跑劇組接角色了。第一年,他跑了200個劇組,沒有被錄用。第二年,他跑了三百個,一樣沒有被錄用。第三年,在他的專業能力精進之後,終于有一個劇組肯用他,這部劇就是都市罪案電視連續劇《愛的代價》。

曾經有導演對他說:

“下唇厚、法令紋深、鼻孔外翻,太難成就一張壞人臉。緻命的一對三角眼,又注定與正面角色無緣。一副跨不進一線演員的形象。”

相當挫敗的他,得到了老師的安慰:

“頌文,你相信我,既然當年我招你進了表演系,就說明你是适合當演員的,千萬不要放棄。”

是以,為了保證有飯吃,他先穩定工作,然後再追求自己的理想。

就在他特别艱難的時候,上天又一次眷顧了他。那一年有一個劇本叫《乘龍怪婿》,導演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合适的人,在看到張頌文時,就定了他。

後來導演說:

“不得不說,張頌文确實是最能演出這個人物靈魂的演員。在他試鏡之後,我覺得我找到我要的人了。”

這是他的第一個男一号。不過,這部劇并沒有讓他水漲船高,隻是讓他能夠靠演戲吃飯了。在之後的幾年裡,他依然隻能演一些邊角角色。

而他依然被懷疑做不了演員。

有次,他和周一圍一起去面試,導演和煤老闆在讨論什麼樣的人做不了演員。結果,他兩個成了“反面教材”:

“張頌文,矮,大腦門兒,一看就是廣東人,做不了演員。周一圍呢?香腸嘴,半斤八兩。”

在接戲艱難的日子裡,他對抗艱難的方式,就是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戲更好。他從來沒有想過走捷徑,隻想用努力和實力,站穩腳跟。

2007年,他拍攝《春風沉醉的晚上》時,投資人對他的履曆非常不滿意,但導演婁烨,卻力挺他。

在這部電影裡,他隻有兩場戲,一分鐘的時間。但他抓住導演問個不停,以至于後來在拍攝那場跟人吵架的戲時,群衆當場報了警。

張頌文,可以說是“戲癡”。在他的心裡,無論外在怎麼浮躁,他都堅守自己的原則,塑造好角色,完成好作品,是第一位的,至于名利,隻是附帶的。

以至于在後來資本入場的時候,他都不急不緩,一心隻演好自己的角色,無論怎麼艱苦,他都初心不變。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早在2007年,張頌文的演技,就已經爐火純青。然而,爐火純青的演技被大家看到和認可,又是很多年後。

由于敬業,出生科班,張頌文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很多的角色。是以,在很多的大制作中,我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隻是,都不是主角,但他卻塑造得特别認真。

對此,張頌文自己看得卻特别開:

“某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做到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交給命運吧。做自己喜歡的事,自己就算不成名,過得也很開心。”

2016年,他再次和婁烨合作。而這次,他終于被看見了。由于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飾演的負責拆遷的建委主任一角,讓人們記住了他,也就是俗稱的“出圈”。

姚晨說:“頌文,你演得太好了。”

媒體人史航說:“台上那個叫張頌文的人,我第一次知道你,我一邊看電影一邊搜你是誰,你吓着我了。”

那麼,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出圈背後的“代價”

接到這個角色之後,張頌文老師申請去南方某市的城建委上了一陣子班,親身體驗了這個角色,也觀察了身邊和這個角色有關聯的人。然後再用自己創造的表演美學,将這個人物呈現在了銀幕上。

其實,他每接到一個角色,都是這麼做的。他從來都不為了演戲而演戲,而是把角色當做“果實”,他用心地開墾土地、施肥,創造一個能結出果實的環境,這是笨方法,也是最聰明的方法。

以至于靠《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出圈之後,他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都能夠出圈。而這個出圈,僅僅隻是因為他炸裂的演技。

最近在《心居》中,他開始挑大梁,飾演起了男主角,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好。

觀衆,其實知道什麼是好演員。

在演藝界,有兩種成功。一種是天賦型的成功,一種是大器晚成。張頌文屬于典型的大器晚成型男演員。

他值得。

他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但他卻說:

“我特别怕我表演不靈了,現在剛剛有一點點運,我真希望可以再好運一點,讓我再接到更多好戲,讓我的演藝生命時間能夠延續長一點。因為這一切真的來之不易。”

銀幕之下,他的生活非常簡單。

張頌文租住在北京五環外順義區的一個農家院裡,不參加應酬、采訪、甚至聚會、唱k。守着自己的院子,看院子裡的花開花落,十分惬意。

朋友曾經評價過他:

“如果張頌文是社交恐懼的話,那麼全中國70%的人都不會講話了。他們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張頌文會在入座的5分鐘之内就摸清楚這桌人的底:心情、性格、職業、來意。他會在接下來的55分鐘之内控場,讓話題和愉快的氣氛都從他手指尖裡流暢地穿過,從不落地。”

他不是孤僻得無法融入人群,而是喜歡離開人群去觀察和思考,過淡泊名利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能夠讓他找到更多的自我。

談及最近的目标,他說:

“一定要學會存錢,買一套房子。國小、國中同學大部分都有房子了,他今年40多歲,還在租房子住。北京就不考慮了,我回老家,在老年之前買一套一百萬以上的房子,如果買不起哪怕是一室一廳也好。”

他的話一出,就讓人特别驚訝。

因為在大衆的眼裡,明星都是掙錢很容易的。但大家忘了,他不是明星,是一個嚴肅的演員,不恰爛錢的演員。

今年,他46歲。

除了私生活非常簡單,感情生活也非常簡單,淨乎沒有。在網上搜不到他的感情經曆,而如今的他,依然孤身一人。

也許,在他那樣高潔的人生裡,找不到一個可以和他靈魂相伴的人。

而甯缺毋濫,也是他的宗旨。

大衆會問:

“這樣的一生,值得嗎?”

他肯定會回答:

“值得”。

因為他已經用行動回答了。

不過,以他如今蹿紅的速度,很快就可以買上房了。事業穩定後,找個意中人結婚,

也是很快就可以實作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