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天壽:照顧老年癡呆的妻子六年如一日,堪稱典範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作者:鄒南江

他視患老年癡呆多年的妻子如初戀,視鄰裡如家人。在靜怡的鄉村,他用部隊的紀律限制自己,勇于擔當,樂觀積極,帶領全家人繞過命運的坎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下一代,全家和美幸福。他就是和善可親被鄉親們廣為傳頌的模範老人——陳天壽!

他對兒女及孫子們說:“人要有責任心、要有擔當、要有愛心。。。”

陳天壽:照顧老年癡呆的妻子六年如一日,堪稱典範

陳天壽夫婦合影

陳天壽的妻子患老年癡呆多年,本來是不幸的事,但他硬是和老伴兒過起了像戀愛般的生活,被大家津津樂道地贊美。

陳天壽,1949年出生在廣安市嶽池縣羅渡鎮紅花園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是跟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人。參軍12年,練就了一副好身闆,也養成了樂于助人,肯付出的好習慣。陳天壽退伍後一直在家務農。育有一兒一女,都已成家,家庭幸福美滿。

自從老伴兒六年前得了老年癡呆症(阿爾茨海默症),打亂了陳天壽的生活習慣,不過對他們家庭幸福生活指數沒有多大影響,反而讓他們家庭更團結,更和睦,更讓人感覺溫暖。

陳天壽脾氣特别好,天天照顧妻子吃喝拉撒,對老伴兒呵護備至;做家務,做農活,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被鄉親們稱頌是模範丈夫,其家庭是模範家庭。

陳天壽卻說,這是他的責任和擔當。這是作為一個軍人最起碼的道德素養!

其實,照顧好一個有老年癡呆的人非常辛苦。

在陳天壽細心照顧之下,他夫妻随時随地身上衣服都是幹幹淨淨的,如果你不跟他夫妻交流說話,你絕對看不出來她已經老年癡呆多年。說實話把夫妻照顧得這麼好,能夠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的關懷呵護的有幾個?一般正常夫妻都做不到吧,但是陳天壽無怨無悔,他做到了。鄉親們時常看見他們手牽手漫步在鄉間小路上。說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沒有這麼恩愛。令左鄰右裡鄉親們都對他豎起大拇指,紛紛贊揚,贊揚陳天壽對自己患病的妻子不離不棄,萬般寵愛。

陳天壽夫妻剛剛确診病情的時候,那時候也茫然,無助,心酸…五味雜陳。

這些年,夫妻的病情并沒有什麼好轉,越來越嚴重,不過好在夫妻的身體狀态不錯,身體好。

陳天壽說,夫妻現在誰都不認識,見誰都一樣,不管年齡大小,男的喊哥哥,女的喊姐姐。整天哼着小曲,還别說,有時候唱的小曲兒還很押韻。

陳天壽的夫妻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穿衣吃飯都要人幫忙,就連大小便都不知道去廁所,就地解決。東西亂放,到處藏。要照顧好這樣的一個病人,的确不容易。

陳天壽每天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夫妻換尿不濕——晚上怕尿床就給她穿上尿不濕。

筆者去的那天剛好遇到陳天壽的女兒陳小二回娘家,正大包小包往家裡搬東西,其中就有很多尿不濕,開始覺得奇怪,他們家又沒有小孩兒,後來聊起來才知道,原來是買給自己的媽媽用的。

因為夫妻随時随地大小便,陳天壽每天都要搞N次衛生,收拾N次房間,要洗的衣服比正常人多很多。别人去他家見到的永遠都是幹幹淨淨的人、幹淨整潔的家。

這幾年,陳天壽的夫妻吃飯,就像一歲左右的小孩兒,需要喂她吃飯,還要靠哄才吃。不過陳天壽有耐心,也很細緻,知道自己夫妻的飯量,喂她吃個軟飽。一日多餐,餐餐如此。

閑暇之餘,陳天壽帶着夫妻手拉手出去走走,嫣然一對熱戀的情侶。遇到朋友鄉親們,有人會打趣地說:“你們又出來“耍朋友”了啊”。他夫妻會主動和别人聊天,打招呼,隻是不認識人,都叫哥哥姐姐,她說的話不明是以,大家都讓她自說自話,偶爾報以微笑,她也會跟着笑。她看着大家,也許不知道别人在說什麼,不過她會亂入參與話題,在有人主動提到她名字的時候,她好像能夠感覺到,但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像一個聽不懂話的孩子。

陳天壽的夫妻得了老年癡呆,經常亂扔東西,亂藏東西,等想用的時候找不到。後來就在家裡裝了監控,一來是友善快捷找到東西,二來也是讓在外地為生活拼搏的孩子們随時随地都可以看到他們在家的情況,對安全多一份保障。

陳天壽還會種一點莊稼,養一些家禽,自給自足。村裡基本都是留守老人,他也會主動幫助有需要的鄉親。

陳天壽:照顧老年癡呆的妻子六年如一日,堪稱典範

陳天壽夫妻

陳天壽說他夫妻得病前是個要強,獨立,勤勞又善良的女人,之前家裡的大事小事會一同操持。

兒子陳勇回憶說:在我心裡,媽媽是一直為這個家庭有遮風擋雨的人。

如今她什麼都做不了,靠父親照顧。在這裡跟爸爸說一聲辛苦了。有爸爸照顧媽媽,我們很放心。前幾年沒有疫情,我們會接她出來深圳住一段時間,照顧她的責任就落在媳婦小林身上:幫她洗澡、喂她一日三餐,換洗衣服,帶她出去逛逛街........回老家的時候大家就一起照顧媽媽。

媳婦小林說:婆婆剛生病的時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過,但我在當時真的确确實實感受到了心痛的感覺,是一種無奈又心酸的感覺…我知道這個病帶走了她的記憶,不管她還記不記得我,但我還是會一如既往把她當親媽一樣看待,我嫁進陳家幾十年,她本來也是我的母親。

陳天壽的孫子小陳說:我如今也有了孩子,我要向爺爺學習,做一個有愛心,有擔當的好丈夫,好父親......我們晚輩的幸福,離不開我爺爺的言傳身教。

陳天壽感歎:現在我們真的老了,也不得不面對終有一天将要離别的事實,隻是就像我經常說的,無力改變的疾病和事實,要勇敢面對,隻想盡可能的讓這一天來的慢一點,更慢一點。最重要的一點,我要照顧好自己,照顧好我的夫妻,尤其是我自己的情緒。老年癡呆病人常有非常之舉,對于照顧者而言,本來就意味着無止境的單向付出。是以長時間照顧夫妻,有時候感受到内心力量的流失。好在孩子們會經常打電話回來,或者視訊聊天,這也是一種慰藉。照顧夫妻也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為了讓孩子們沒有後顧之憂,我更要做好,讓他們在外放心為自己的事業拼搏。

陳天壽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會用智能手機,身體硬朗,樂觀積極,大愛無疆,堪稱典範。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積澱,是一種随着時代進步而不斷發展的與時俱進的精神。

你若喜歡,為陳天壽老人點贊、點個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