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如果套用雷軍語錄概括上周三理想汽車劇透第二集是:“怎麼貴怎麼來,怎麼旗艦怎麼來”,那如期而至劇透第三集就是:“怎麼強怎麼來,怎麼自研怎麼來”。

這一次,理想集中釋放了全自研增程電動系統、全自研底盤控制系統、全自研中央域控制器三項資訊,比連載産品資訊更重要的或許是理想L9售價區間和釋出時間:45萬-50萬元、4月16日正式釋出。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關于理想汽車,業内普遍認為它是新勢力陣營中最具産品經理思維的車企,例如理想ONE的成功主要靠的不是技術先進性,而是對于基于精準客戶群體打造的極緻産品細節和配套精準營銷,進而讓理想ONE俘獲一衆“奶爸”的芳心。

不過站在定價角度,理想L9想複制類似理想ONE這種更純粹的“家庭成功學”卻不太現實。

首先,45萬-50萬元價格區間,使得理想L9面對的消費群與理想ONE(30萬-35萬元)有截然不同的差異。這個價位區間已經擠進BBA中型豪華SUV的“傳統狩獵場”,甚至還少不了與那些尺寸越級、配置越級的中大型SUV去正面交鋒。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是以,理想L9注定是一款拉高品牌形象/溢價,進入更細分SUV市場的高端産品,與沾些煙火氣的理想ONE有着完全不同的産品畫像。它所錨定的潛在人群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收入高、能接受全新汽車品牌、熱衷嘗試創新科技、希望照顧家人感受、有計劃購買家庭第N台車的需求。

更重要也是更基礎的環節,是L9需要具備與BBA一樣的豪華标簽,或者能入圈的辨別和獨特産品力。畢竟論品牌号召力和豪華積澱,這些都不是理想的優勢,而後者至少能給到車主一個購買理由:絕不是圖它便宜。

理想自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此次釋出的“全自研三件套”就是理想L9的獨特優勢和核心武器。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過去,外界一直吐槽理想ONE的三缸機不夠進階,是交智商稅。這次理想L9則徹底告别東安1.2T三缸增程器,換裝由理想自産自研的1.5T四缸增程器,熱效率達到40.5%。這樣的水準不僅遠超理想ONE那台三缸增程器,比起市面上主流發動機35%的熱效率也有明顯優勢。

這似乎意味着這台增程器并非普通汽油發動機,而是引入了許多降低自身消耗提升動能效率的新技術。不過,此前有媒體曾報道,理想X01(L9前身)将使用由寶馬授權的1.5T、代号為CE15F的四缸增程器,熱效率達到40%,參數上默契的相似,至于該增壓器是否像理想宣傳的為全自研也已變得不再重要。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另外,全自研增程電動系統配合44.5kWh電池組(比理想ONE多4kWh),理想L9在CLTC工況下實作1315km續航,其中純電續航為215km,燃油模式熱機能耗低至5.9L/100km。

對比來看,2021款理想ONE官方公布的NEDC工況熱機油耗為6.05L/100 km,在車身尺寸、品質、電機功率都明顯增強的情況下,能做到與理想ONE相近的油耗表現,表明理想L9對于功耗控制做出不少工作。

在性能方面,理想L9前後橋所配備的雙電機最大功率分别為130kW和200kW,系統總功率将達到330kW,綜合扭矩620牛·米,0-100公裡/小時加速時間5.3秒。相比理想ONE前100kW,後 140kW電機功率提升明顯,殺進6秒俱樂部的加速能力也與諸如沃爾沃XC60 T8插混等同級産品基本相當。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進階感的産品力還展現在“下足猛料”的懸架系統上。

如果把理想ONE采用的前麥弗遜,後多連杆的懸架結構比喻成PU中底材料跑鞋的話,那理想L9的前雙叉臂結構,後五連杆結構懸架系統就是帶結構減震的跑鞋。前者的好處很多,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便宜,但缺點也很明顯,穩定性、抗側傾和制動點頭能力都比較弱;而後者除了成本高及對空間布置有挑戰外,剩下的幾乎都是優點。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正是得益于理想L9更大的車身尺寸和動力系統的高度內建,讓雙叉臂有了發揮空間,這意味着相比理想ONE,理想L9會提供更佳的操控感和穩定性。

此外,标配的CDC連續可調阻尼減振器,除了能根據路面振動回報毫秒級自動調節阻尼,還會針對不同駕駛模式自動适配不同懸架高度,這也為理想L9的懸架在應對多元用車場景時打好了基礎。

本次理想L9劇透的最後一個亮點全自研中央域控制器,則看到更多“未來可期”。

其中,央域控制器采用恩智浦最新S32G晶片,運算能力明顯提升。同時,該控制器管理範疇覆寫了增程電動系統、空調系統、底盤系統和座椅控制系統等在内功能。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在過去,電子電氣架構各域會根據功能劃分的泾渭分明,像蔚來第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能劃分為底盤域、輔助駕駛域、動力域、資訊娛樂域和車身域。随着智能化汽車功能、電子元器件越來越多,容易導緻線束錯綜複雜,成本擡高;此外,車重、整車效能等都會受此影響,每一次OTA更新也會變得繁瑣,想要進行大版本更新很困難。

是以,各家廠商紛紛在高內建度電子電氣架構路上發力,例如去年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正式釋出了最新一代X-EEA3.0電子電氣架構,就采用了中央超算+區域控制硬體架構,做到了硬體和軟體的深度內建。

從 L9 多功能集中管理的中央域控制器來看,理想汽車似乎也在更高次元的內建上整合更多的子子產品,雖然其資訊展現并不完全,但仍然可以看到理想L9在高內建電子電氣架構次元上的先進性,可以讓使用者更快用上更新的功能體驗。

三項全自研,造就另一面的理想L9

三項全自研之于理想L9,所扮演的是如何在不同的場景下增強使用者正面的感覺,是如何在微小細節上深挖巨量使用者的體驗,它們都是理想登高過程中的技術延伸。

當然也能在頭頂“奶爸頭銜”之後,更好找到屬于自己的尊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