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與老子兩位曆史偉人的會見故事,記錄在這塊畫像石上

孔子、老子在我們國家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們分别創立了儒家、道家學派,一直到現在都對我們的思想、生活産生着深刻的影響。

老子至少要比孔子大十多歲,也比孔子出世出名得早,據說老子十六歲就在周朝為“國家圖書館館長”了。

公元前518年,孔子在魯也小有名氣,收了貴族子弟南宮敬叔為徒。有一天,孔子對南宮敬叔說:“周的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随即報請魯昭公。魯昭公就派孔子和南宮敬叔前往洛陽出使。

孔子與老子兩位曆史偉人的會見故事,記錄在這塊畫像石上

此次會面,老子不僅回答了孔子提出的各種問題,還送給孔子一段忠告,勸孔子要謙虛低調,要懂得明哲保身。回到魯國後,孔子反複玩味老子的話,越琢磨越覺得老子深不可測,稱老子是“龍”一樣的人物,“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随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關于孔子見老子這段曆史在《禮記》《史記》《水經注》等書中都有記載,反映這一故事的漢代畫像石也出土了很多。

“何以中國”展中的這塊畫像石,出土于山東嘉祥縣五老窪。後由建立于1909年的山東金石儲存所收集儲存,新中國成立後歸山東省文管會,1954年移交至山東博物館儲存。高48厘米,寬111厘米,厚21厘米,整體近長方形,采用減地線刻技法,圖像構圖注重平面化表達,輪廓清晰,造型簡潔,線條生動有力,具有早期中國卷軸畫的經典圖式。

孔子與老子兩位曆史偉人的會見故事,記錄在這塊畫像石上

畫像采用分層叙述的方式,上層畫像:畫面右邊有二人躬身相對,左邊一人榜題“孔子”,右邊一人榜題“老子”,孔子與老子中間,有一小孩子,一手推輪,一手指向孔子,專家推測是項橐。老子身後(右側)立一人,孔子身後(左側)有二人相對狀,其左邊一人戴雄雞冠,張臂有力,應為孔子弟子子路。畫面左邊又刻有八人,左七人一列皆右向立,居前一人身材矮小,佩劍,其身後六人作依次随行之狀,其面前一人作恭迎之狀。在矮小人物的上面有一榜題“*子”,下面的“子”字較清晰可辨、上面一字較模糊,有學者辨識為“晏”。下層刻有兩列騎士的戰争圖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