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成品油價格的持續飙升,一些高油價地區已經突破9塊/升,相對低廉的用車成本,成為除了免費新能源牌照外又一個富有吸引力的賣點,讓不少精打細算的購車人再次把目光投向了電動車。

但是近期由于動力電池材料锂、钴、鎳價格暴漲,車企也頂不住成本上漲壓力,紛紛釋出漲價函,“不是在漲價,就是在漲價的路上。”
一波又一波漲價熱是否會讓新能源熱降溫?随着國家部委介入約談上遊原材料企業,何時成本能再次降下來?屆時,消費者再買電動車,還能便宜嗎?成為了熱門話題。
理想:現在不漲價的,
是因為還沒談妥漲價幅度
今年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後,比亞迪、特斯拉、小鵬、威馬、哪吒、零跑、歐拉等不下20家車企都紛紛宣布漲價,涵蓋了新能源高中低端的多款熱門車型,漲幅幾千元到三萬元不等。甚至特斯拉一周雙漲,三款高配車型累計漲幅2.8萬元至3萬元不等。
表格來源《汽車縱橫》
号稱“賣一台虧損超萬元”的歐拉黑貓已經停止接單,理由是原材料價格暴漲,黑貓、白貓為公司帶來了巨額虧損。目前歐拉旗下僅有歐拉好貓在售,宣布3月23日漲價6000元-7000元不等。
面對漲價狂潮,理想汽車CEO 李想在微網誌上表示,凡是和電池廠商談妥了的,立刻都宣布漲價了,目前還沒漲價的,大部分是漲價幅度還沒談妥的,等談妥後也普遍會立刻漲價。
“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的幅度非常離譜。戰争、政治、疫情讓賣車還能升值,美國二手車價格整體上漲了30%。”
由此可見,理想也不是不想漲價,就等和電池廠商談妥之後,立刻跟進。而評論中,理想One以及未來理想L9的定價是否會受到這波漲價潮的影響,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
蔚來:根據客觀環境靈活決策
蔚來汽車則表示:“短期内沒有漲價的打算”,但也指出,“目前國際原材料價格包括晶片供需情況,讓整個供應鍊成本較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也會根據客觀環境變化靈活決策。”為未來可能調價提供了遐想的空間。
其實早在今年初,随着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坡,一大批車企已相對而言漲了一波。而當時蔚來則選擇自掏腰包,提供補貼,但自3月31起,不再承擔差價,其實也變相漲價5400元。
不隻新能源車企,就連兩輪電動車小牛也宣告漲價200~1000元不等。看來, 新能源汽車漲價,隻是時間問題,宣告了“等等黨”的失利。
暴漲的锂钴鎳,承壓的新能源電池
車企漲價給出的原因空前一緻,“原材料上漲”。準确來說,是锂、钴、鎳這些動力電池原核心材料價格飙漲,帶來電池成本的上升。
有車企負責人表示,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甯德時代動力電池漲了兩次價,高達2萬元。而動力電池成本約占總成本的30%~40%,影響巨大。
而動力電池企業也有些委屈,認為電池的漲幅在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方面就是個弟弟。
具體來說,锂價從2021年初的5萬元/噸到目前的50萬元/噸,價格漲了9倍。從去年年底到現如今,氫氧化锂從21.3萬元/噸增長至50.1萬元/噸,不到30萬元/噸上漲至56.8萬元/噸。受俄烏沖突影響,俄羅斯作為全球第三大鎳生産國,鎳價格出現猛漲。
那些上遊企業賺的盆滿缽滿。贛鋒锂業今年1-2月淨利潤同比增長3倍,達14億元,2021年淨利潤也增長了4倍。天齊锂業也表示,預計今年1-2月锂精礦營收同比增長約3.66倍,預計锂化合物及其衍生品營業收入同比增加約492%。
不過面對波動巨大的動力電池材料行業,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裝備工業一司會同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市場監管總局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争局日前對部分锂鹽企業進行了約談,要求锂電産業鍊上下遊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锂鹽價格理性回歸,保障市場供應,支援新能源産業發展。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今年将着眼于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産需要,适度加快國内锂、鎳等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擡物價等不正當競争行為。
多位業内人士表示,碳酸锂價格經過2個月的暴漲後,目前已趨于冷靜。随着供應量的增加,二季度價格或有所回落,上漲行情或迎來拐點。
買還是不買?這是個問題
新形勢下,買油車還是買電車?是現在買車還是等暫緩買車?這些老問題又擺在了消費者面前。
有消費者表示,現在油價這麼高,買燃油車使用成本太高,這樣看來,新能源車漲價好像還可以接受。
賽迪顧問有限公司汽車行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張亞佳張亞佳表示,傳統汽車使用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能源車漲價對于消費心理的沖擊。不過從現階段看,消費者可能暫時還無法接受新能源車價格明顯高于同級别傳統燃油汽車,如果價格持續上漲,可能會顯著抑制市場需求。
乘聯會秘書長則表示,目前原材料價格十分不正常,預估今年下半年可能回到正常價格區間,新能源汽車價格也有望回調。不過新能源汽車畢竟不是豬肉這樣的消費品,一旦漲上去,短時間内下調的機率不高。
寫在最後
國際油價最高接近130美元/桶,最近又跌至110美元/桶左右,上下浮動,但新能源車價上漲已是固定趨勢,這種情況下,電動車還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