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鼓樓高高地屹立着,不斷迎接着下一刻
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劉心武
從北京城中貫穿南北,串起了内外城門與故宮,串起了左祖右社與壇廟,北京中軸線從永定門開始往北延伸,經曆過故宮等恢弘壯麗的古建築群,收束在城北。
沿着這條北京中軸線,點在明清北京城最北端的便是北京的鐘樓和鼓樓。
緊鄰在一起的北京鐘鼓樓 圖檔來源:攝圖網
百年來,時間的秩序由此産生。
所謂“晨鐘暮鼓”,晨昏之間響徹都城的轟鳴,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規範了作息。文武百官上朝,人們生活起居,皆以此為法度。
北京鐘鼓樓位于北京中軸線北端 攝影:禹涵
除了報時,鐘鼓和鼓樓往往還标定着城市中心點。西安的鐘樓,就坐落于城中東南西北四條大道交彙處,任何人經過都需向它行上注目禮。
西安的鐘樓,屹立于城市中心 攝影:禹涵
在更遠的邊疆,鐘鼓樓又化身“谯樓”。士兵在此巡邏瞭望擊鼓傳訊,更是守衛了一方邊塞的安甯。
張家口宣化的鎮朔樓 攝影:禹涵
每一座鐘鼓樓,都是時間裡的守望者。它們是皇權的象征,也是都城的标配。它們見證着古都的功勳,同享着盛世的榮耀。
朔州古城複建鼓樓,依然在城市中心标定位置 攝影:禹涵
它們是這片土地的見證者,曆史在這裡折疊濃縮,一磚一瓦間,忠實地記錄着時間的劃痕。
如今,在全國範圍内仍有大量的鐘鼓樓遺存。它們大都成型于明清時期,經由後人的修繕與重建成為所在城市不可或缺的地标。
我們精選了一份“中國鐘鼓樓清單”,接下來請跟随小藝的腳步共同探訪這些昔日的古都中心。
01/北京鐘鼓樓
開放時間:09:30-17:30 (04月26日-10月25日 周一-周日),09:30-16:30(10月26日-次年04月25日 周一-周日)
門票:鼓樓單票20元/人;聯票30元/人
北京鐘鼓樓,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兩座古樓遙相對望。
中軸線上的鐘樓和鼓樓 攝影:高亍
北京鐘鼓樓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即公元1272年),曆史上曾遭遇過多次火災,屢毀屢建。現在我們見到的鼓樓是明代重建的,而鐘樓則是清代重建的。這兩座樓既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築之一,也是城市鐘鼓樓建制史上規模最大、形制最高的鐘鼓樓。
城内四合院遠眺北京鐘鼓樓 攝影:高亍
02/天津鼓樓
開放時間:4月1日-10月25日08:30-22:00,10月26日-次年3月31日8:30-17:00
門票:免費
天津鼓樓是天津城的标志性建築物,明朝永樂二年,天津設衛築城,但僅僅是土圍子,并不具備城市的功能。直到弘治六、七年間,天津修築了鼓樓,以鼓樓所在位置為中心,擴建出整個天津市的雛形。
如今的天津鼓樓附近,仍是繁華的城市中心 攝影:禹涵
這座鼓樓高三層,最底下的一層辟有四個拱形門洞,連接配接着東西南北四條大街。
03/保定鐘樓
開放時間:09:00—17:00
門票:5元/人
保定鐘樓,又叫鳴霜樓、宣德樓、幹雲樓,始建于明宣德年間。
這座鐘樓坐北朝南,建築格局仿遼金形式:底層一大間,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布瓦頂。
保定鐘樓被納入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攝影:禹涵
二層樓上懸有一口,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鑄成的大鐘,保定鐘樓被納入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04/大同鼓樓
大同鼓樓,始建于明朝天順七年至八年(1463年-1464年),清代屢加修葺。
大同鼓樓及南城門 攝影:禹涵
這是一座三層出檐,十字歇山頂結構的典型明代樓閣式建築,二三層樓閣又滿面門窗,周置回廊,外設憑欄,可用以登高望遠。
頂樓上架放一大鼓。古時,這裡的暮鼓聲可震及古城内外,以至于近郊四鄉。
05/代縣邊靖樓
開放時間:08:0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門票:20元/人
代縣邊靖樓,俗稱鼓樓。其外觀雄偉古樸,樓基高聳,梁架精巧,結構嚴密,曆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沖擊都完好無損。
代縣邊靖樓,為代縣縣城中心的标志建築物 攝影:禹涵
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火焚,後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年間均加修葺。
1985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06/代縣鐘樓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代縣鐘樓,為山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機關,是一座建于明朝的磚木構樓閣式建築。
代縣鐘樓 與邊靖樓相隔不遠,兩樓于城中交相輝映 攝影:禹涵
目前,整座鐘樓面寬五間,進深四椽,樓身西側設有登樓步道。樓内則留有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鐵鐘1口,清維修碑1通。
據《邊靖樓記》所記,代縣鐘樓是“為兵民之警焉”所建。此樓建成之初“鳥革罷飛,光彩炫目,洵足與城樓、鼓樓後先輝映已”。
07/榆林鐘樓
和其他的鐘樓相比,榆林鐘樓是一座富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築物。
榆林鐘樓 攝影:微網誌@區楠
目前所見的榆林鐘樓建于1921年,鐘樓的南北兩面各有四根水磨青磚圓柱,四面搭配着歐式門窗。樓頂換回了中式風格,用了一間八角木質亭間來懸挂報時的大銅鐘。
這座鐘樓位于榆林古城的中心,街寬巷直,又因摻有西方元素,曾是民國時期榆林市的标志性建築之一。
08/西安鐘鼓樓
開放時間:08:00-21:30
門票:成人票30元/人;學生票或兒童票15元/人
西安鐘鼓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内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彙處,既是古都西安的标志,同樣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衆多鐘鼓樓中形制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建築之一。
西安鐘樓 攝影:禹涵
西安鐘鼓樓都建于明朝,其修築的順序是先有鼓樓(洪武十三年),再有鐘樓(洪武十七年)。
兩座建築都極為精緻特色,鼓樓是建在長方形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檐上覆有灰色琉璃瓦,整座建築都貼金彩繪,畫棟雕梁。
西安鼓樓 攝影:禹涵
與之相對的鐘樓就更加好看了,鐘樓分兩層。
西安鐘樓 攝影 :禹涵
下層為一重屋檐,上層有兩重屋檐,四角攢頂覆有碧色琉璃瓦,各層又有鬥拱鑿景彩繪,四周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細窗及雕花門扇。各層都飾有鬥拱、藻井、木刻、彩繪等古典優美的圖案,是一座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宏偉建築。
1996年,西安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09/銀川鼓樓
開放時間:09: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銀川鼓樓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是一座清代建築風格的古建築。
這座鼓樓由,台基、樓閣、角坊三部分組成,和其他鼓樓一樣,台基在下,中通十字,同四方的街道相連。
銀川鼓樓的屋頂極有特色 攝影 :風沉郁
樓閣在中,四面圍以環廊,可供登臨閣上,扶欄眺望。頂部則飾以龍首,中置連珠,呈二龍戲珠之勢。
整座鼓樓挑檐飛脊,高聳秀麗,既是銀川市的标志性建築之一,也是甯夏和銀川市的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10/酒泉鼓樓
開放時間:全年 08:30-18:00(最晚入園17:30)
酒泉鼓樓位于甘肅省酒泉城中央,始建于東晉穆帝永和二年(346年),最初隻是當時酒泉城的東城門。
酒泉鼓樓 圖檔來源:攝圖網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時,明政府擴充城垣,将原東城門留于城中央,穿通四條大街;上部重建了木樓置大鼓,并駐戍卒打更,将其改建成了鼓樓,同長城西端的嘉峪關遙相呼應。
鼓樓在建好後,逐漸演變成肅州城中心,後來又毀于兵火。現存的酒泉鼓樓,是在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的。
11/張掖鎮遠樓
張掖鎮遠樓,又名靖遠樓,是河西走廊現存最大的鼓樓。
這座鼓樓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為三層木構塔形,飛檐翹角,雕梁畫棟,結構精巧,雄偉壯觀。基座有“十”字洞通向東西南北與四條大街銜接,樓上四面懸有匾額:東為“金城春雨”,西為“玉關曉月”,南為“祁連晴雪”,北為“居延古牧”。
張掖鼓樓夜景 圖檔來源:攝圖網
清順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國棟反抗清廷曾燒毀此樓。順治七年(1650年),清政府又重修了這座鎮遠樓,竣工後,亦懸額四面:“九重在望”“萬國鹹賓”“聲教四達”“湖山一覽”。
12/宜春鼓樓
宜春鼓樓很特别,它既是報時中心,又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方天文台。
宜春鼓樓 攝影:微網誌@方平桂子y
在建立之初(南唐保大二年,954年),宜春鼓樓被用作報時的城樓,屬于袁州府衙的一部分。
等到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當時的袁州知州騰強恕“稍新谯樓”,并制鈾壺、漏箭、影表、水海、定南針、更籌、鐵闆等器具,設陰陽生輪值、候籌報時,将其改建成了集測時、守時、授時于一體的天文台。
2006年,該樓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13/南京鼓樓
開放時間:08:00-17:00
南京鼓樓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于位居首都,因而當初修築的規模宏大,又規格極高。
據史書所記,當時的鐘鼓樓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梁城阙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鐘樓内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雲闆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他樂器。
南京鼓樓 攝影:禹涵
在明朝覆滅後,所有的陳設全部散失,鼓樓也完全坍塌,隻剩兩隻卧鐘半陷于土中。
清鹹豐年時,剩餘的兩隻鐘被毀一。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江甯布政使将尚存的一隻鐘移至現址,并撥款建了一座鐵梁鐵柱的六角亭來懸挂,稱“大鐘亭”,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巨鐘之一。
2019年,南京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14/杭州鼓樓
開放時間:09:00-21: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門票:10元/人
杭州鼓樓始建于五代時期的南朝,屢遭戰火,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建,十年動亂時期遭到拆除。
杭州鼓樓 攝影:禹涵
現存的杭州鼓樓是于2002年複建的,采用五開間,二重檐歇山頂風格,重建後的鼓樓與吳山西面的城隍閣遙相呼應。
15/甯波鼓樓
甯波鼓樓始建于唐長慶元年(821年),已有1100多年的曆史。
甯波鼓樓 圖檔來源:攝圖網
當時,明州刺史韓察将州治從小溪鎮遷到甯波“三江口”,以中山廣場到鼓樓這一帶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為城,後來又以大城磚石築成城牆,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門就是現在的鼓樓。
因而,此樓既是甯波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也是甯波市僅存的古城樓遺址。
16/光嶽樓
開放時間:08:30-11:30、13:00-16:30
光嶽樓是中國十大名樓之一,它是宋元建築向明清建築過渡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聊城古城中心的光嶽樓 攝影:禹涵
明朝建立初期,北方的局勢很不穩定,當時為了防禦蒙古複辟,平山衛指揮佥事陳镛将築土城改築為磚城,為“嚴更漏而窺敵望遠”。又用修城餘木建造了一座高達百尺的鐘鼓樓,這座樓便是光嶽樓。
光嶽樓為四重檐十字脊過街式樓閣,大部分仍是初建時的原物,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面貌,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17/宣化清遠樓
宣化清遠樓被譽為“第二黃鶴樓”,是一座氣勢雄偉、造型别緻、結構精巧的高大古樓。
清遠樓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在八米高的十字券洞上,南與昌平、北與廣靈、東與安定、西與大新四門通衢。樓内有明代古鐘,重約萬斤,鐘聲尤為悠揚洪亮。
張家口宣化的清遠樓 攝影:禹涵
清遠樓在木構技法上極為卓越,為大陸古代建築中的佼佼者,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18/鳳陽鼓樓
門票:30元/人
鳳陽鼓樓,又名“明中都鼓樓”,是大陸最大的鼓樓,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内之最。
鳳陽鼓樓 攝影:禹涵
鳳陽鼓樓修築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與鐘樓相距六裡,鐘鼓二樓,一西一東,遙遙對峙。
據方志所載,由于鳳陽是朱元璋的家鄉,是以在修建鐘鼓樓時,皆使用了當時的最高規則。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1989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19/興城鐘鼓樓
開放時間:08:00-16:30
興城鐘鼓樓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為都督焦禮所建,後多次重修。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依原址重修,鐘、鼓合為一樓。
遼甯葫蘆島興城鼓樓 攝影:禹涵
後經多次維修,基本儲存了原貌,樓内有巨鼓一面,直徑2.25米,為亞洲第一大軍鼓。
20/洛陽鼓樓
據《洛陽縣志》記載,鼓樓始建于明代。經過數次修繕,距今已有350年的曆史。
金明洛陽城鼓樓 攝影:禹涵
為洛陽老城區的地标建築之一,目前也是洛陽市級文物保護機關。
如今,随着科技的更疊變換,時間對于我們來說早已成為了一種更加精确而無情的刻度。
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被“淩晨四點鐘的陽光”替代;當手機的熒光取代了鐘表的翁鳴;當無盡的繁忙,泯滅着時間的意義。那些仍然停留在城市中央的鐘鼓樓,可能是那些遠去的時代最後的留念了。
它們或許已經失去了作為報時建築的意義,但是卻以城市地标的身份活在了每一座中國古城悠遠的記憶中。
-END-
編輯整理丨荷包蛋君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