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3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受損,輿論嘩然,國家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93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受損,輿論嘩然,國家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2013年8月19号,國家文物局釋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94件(組)珍貴文物入選,其中越王勾踐劍格外引人注目。與其他禁止文物出國展覽不同,越王勾踐劍有三次出國(境)展覽的記錄,1973年6月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1984年香港以及1993年在新加坡舉辦的“戰國楚文物展”。

在第三次展覽中,這把千年名劍受損了,而且還是人為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一切要從1965年那個冬天說起。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考古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在一号墓中意外發現了一把佩劍。

93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受損,輿論嘩然,國家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當時劍插在黑漆劍鞘裡,考古人員拔出後,劍身沒有一點鏽蝕,寒光逼人。這把劍尺寸并不大,通長為55.6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劍的主要特點如下,劍身布滿略顯黑色的菱形紋飾,劍格正面用藍色琉璃,劍格背面用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花紋,在靠近把手的部位,有兩行用金絲鑲嵌的八個鳥篆文字。

起初大家都不知道這八個鳥篆字究竟什麼意思,在郭沫若、夏鼐等著名考古專家的考證下,最終認為這是越王勾踐的佩劍。越王勾踐劍一經出土便震驚了世界,尤其曆經兩千多年依舊鋒利無比,這更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93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受損,輿論嘩然,國家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據科學家通過據質子射線熒光分析對勾踐劍的成分和表面裝飾的測定,得知劍身主要用錫青銅鑄成,含有少量的鋁和微量的鎳,而灰黑色的菱形花紋及黑色的劍柄、劍格都含有硫。當時世界各大博物館都希望越王勾踐劍能到自家博物館裡展覽,于是向中國方面提出申請。

93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受損,輿論嘩然,國家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1993年,越王勾踐劍運往新加坡參加“戰國楚文物展”,作為中新文化交流的活動之一,這把劍成為重頭戲,引起了新加坡群眾極大地興趣。然而,活動結束撤展時,“意外發生了!”新加坡從業人員把一塊有機玻璃柄闆卡在了勾踐劍的劍刃上,當劍拆下來後,我方發現劍刃部分有一道新痕,長0.7厘米、寬0.1厘米。

93年越王勾踐劍在新加坡受損,輿論嘩然,國家從此禁止出國展覽

消息傳到國内後,輿論嘩然。當越王勾踐劍運回國内後,專家檢查後認為新痕對劍身的損壞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當時湖北一家報紙直接刊文,《不是“國寶”要出國,而是“活寶”要出國》,對這起事故提出尖銳的批評。

這次事故發生後,直接影響了文物出國(境)展覽,國家文物局更是出台了《文物出國(境)展覽管理規定》,目的是為了保護珍貴文物,意義極其重大。據報道,目前大陸《文物出國(境)展覽管理規定》已經來到了第三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