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使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并不大?

當航空器在發生事故之後,搜救人員除了尋找幸存者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尋找黑匣子。

一、黑匣子進化史和目前技術狀态

黑匣子是飛行資料記錄器,曆史可追溯到1957年,當時美國聯邦航管局要求,起飛重量9噸以上的航空器必須安裝耐高溫高壓的飛行記錄儀。

使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并不大?

圖檔解讀:第一代黑匣子

使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并不大?

圖檔解讀:現在使用的黑匣子

1980年代後期,出現了數字式黑匣子,裡面的錄音帶長度為150米,可記錄11個參數共25小時的資料,到了2002年之後,發展出可記錄88個參數記錄儀,2小時座艙通話記錄的黑匣子,目前波音737上都是這樣的黑匣子。目前,在波音787上安裝的增強型記錄儀可記錄2000個參數和50小時的資料。在實體抗壓方面,标準是1100°C維持30分鐘至60分鐘不等,6.5 毫秒抗3400個G沖擊,在海水中浸泡 30 天、可抗6000米深壓力等。

使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并不大?

圖檔解讀:在客機上的位置

二、為什麼黑匣子無法記錄更多的參數?

黑匣子最關鍵的用途在于穩定,如果裝置過于複雜,無法保證在關鍵時候還能工作。波音也研究過在黑匣子中新增客艙影像資訊,并沒有大規模推廣,問題就在于美歐航管複雜的認證審查機制,如果使用新的記錄儀,就要重新進行認證,這會讓飛機變得更加昂貴。

使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并不大?

圖檔解讀:這是737MAX上的黑匣子

目前黑匣子雖然功能不是非常進階,但畢竟是認證過的,可以滿足正常的需求。關于增加實時資料傳輸的問題,在MH370失聯後,國際民航局就規定,航班要每15分鐘報告一次位置,但是将飛行資料上傳到衛星鍊路中,是未來的趨勢。

使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并不大?
使用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黑匣子改進并不大?

三、未來黑匣子的發展趨勢

黑匣子的發展方向肯定要實作在存儲更多的參數同時,還要進行雲端備份,但是兩者不可互相取代。在記錄的形式上向多樣化發展,比如至少2小時的客艙、駕駛艙圖像、語音資料,以便更好地還原事故前最後一刻的飛機狀态。要實作這一切并不難,不就是增加一些存儲空間和線路,但關鍵在于要對飛機上相關結構進行重新設計,還要重新進行認證,然後形成一個标準,在新生産的飛機上使用,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