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愛問的六個問題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孩子成績很差怎麼辦?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馬虎不專心怎麼辦?

孩子不聽話,經常與老師和家人發生沖突怎麼辦?

孩子數學很差,要不要去學奧數啊?幾年級需要開始去學奧數啊?

孩子不愛讀書,什麼書都不看,整天玩電腦玩手機怎麼辦?

孩子的老師脾氣不好,教書也不行怎麼辦啊?

……

在三五鋤對徐莉老師的一期專訪中,針對父母們常常提到的一些引發高度關注的問題,她一一作出了解答。

很多很多的“怎麼辦”背後,是大人特别想找到絕招把孩子給“辦”了,想主導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學習,讓孩子變成自己所期望的樣子。

父母愛問的六個問題

徐莉|嘉賓介紹

徐莉,國内知名課程設計師,學校和機構課程發展顧問,專欄作者。

首屆荊楚教育名家,楚天卓越教師,第二屆“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著有《未來課程想象力》、《相信,相信的力量》、《童書裡的教育學》、《沒有指責和羞辱的教育》、《能說的都不痛》等專著。

重視先天禀賦對人的持續影響

1

2018年,來自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CU Boulder)的科學家們發現,一個人完成學業的多少竟與1200多種遺傳變異有關。而現今,更多的書籍、理論、專家報告都提及和指向着:

基因對人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深遠,甚至可能超過教育。

如果基因(即人的先天禀賦)對人的影響果真超過教育,那麼我們還有必要努力引導和教育孩子嗎?這是該理論被提出時,許多父母膛目結舌的困惑所在。

徐莉:我們去強調先天禀賦對于兒童成長當中的巨大影響力,并不是為了否定家庭教育,或者是學校教育之于兒童成長的價值。

隻是我們發現,太多的老師和父母忘記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特點和禀賦,然後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去型塑或者創造一個完美小孩。

重視先天禀賦之于孩子的持續影響,父母和教育者就不會急于去制定孩子的完美人生規劃和教育規劃。而是更多去了解孩子的特點,試着與孩子的天性合作,幫助孩子去展現自己。

強調先天禀賦對人的影響,是希望讓家庭和學校意識到,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僭越,不能違背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

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孩子的了解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孩子又一直在變化,是以,我們不能滿足于我們認為的,也不能滿足于我們比孩子知道的更多。

在這當中,我們同時強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最終的目标是指向透過教育,幫助孩子能獨立生活,能獨立進行選擇和判斷。

是以,我們一方面承認先天禀賦對人持續一生的巨大影響,另一方面又強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因為,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與孩子的天性合作,強加許多自以為正确的“外力”,實際卻是摧毀孩子的内在力量,或是削弱孩子自主發展的能力。

做孩子的支援者,做老師的合作者

2-3

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在一個非常試驗性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再來面對,現今教育孩子過程中所需的“語言發展”“自然拼讀”“數獨邏輯”等新鮮問題時,父母們常常陷入一種無從下手的認知空白。

甚至,我們不得不面對許多新鮮的、高壓的教育環境與我們内心對孩子理想教育模式的沖突。在重複的操練和考試面前,家長陪着孩子一起崩潰。做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現實教育環境對孩子和自我的沖突?

如何解決現實環境與父母教育理念的沖突?

徐莉:首先,我非常了解當下教育環境中父母内心的這種沖突感。其實,這種沖突感不隻是父母有,教育的從業者也有——一方面大家希望尊重孩子特點,讓每一個孩子遵循自己的節奏慢慢成長,另一方面又有統一的考試,或者統一的對教師工作的評估。

是以,父母應該把老師當作自己的合作者,把老師當作和自己一樣承受這種沖突和壓力的人,而不是覺得老師認為那個是對的,我們認為這個是錯的,于是就以一個家庭的力量去對抗學校或者是社會教育的力量。

如何了解大規模的紙筆測試和重複的操練?

徐莉:作為教育從業者,我們既不批評考試,也不批評操練,我們往往批評的是“過度”,過度的評價和過度的操練是有害的。

考試作為一種廉價快速的方法,能夠迅速地了解大量學生對某個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但是,但凡有一定專業常識的人都認為,紙筆考試隻能測試學生一部分能力,很多的東西,比如孩子的情感發展、身體的協調、協作溝通等,是很難透過紙筆考試來測量。

如果操練是有價值的,那麼我們把它叫做“有意義的重複”。我們不認為一個人重複做一件事是抹殺創造力。是以,操練不是問題,而過度的操練則會導緻孩子對于學習的厭倦、反感,甚至對抗,進而降低孩子對學習的持續熱情,反過頭來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去了解考試的作用在哪裡?缺點在哪裡?操練的意義在哪裡?過度操練的危害在哪裡?而不是一攬子的反對所有當下教育的實踐。

因為,我們一方面在創造,另一方面在繼承,把過去的經驗當中那些有意義的經驗進行重組,而不是把所有過去的經驗都否定,然後從頭再來。

過度評價,隻會加劇孩子之間的比較

4

身為父母,我們感受最多的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他的身高、體重、長牙時間、開口時間、行為發展、大腦發育等等統統被量化和記錄下來。可實際上,孩子的成長需要被量化嗎?量化的意義是什麼?

孩子的成長需要被量化嗎?

徐莉:在整個青春期以及青春前期(早一點是0到10歲,晚一點是0到12歲),我們一直強調的是“低評價低競争”,特别是對孩子發展狀況和發展水準的評價,持謹慎态度。

因為,這種評價如果不能幫到老師和父母,隻會加劇孩子之間競争的壓力。

如果孩子還沒有真正地、完全地展現出他内在的特點,成人卻用“比較”破壞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妨礙孩子自然的展現,甚至讓孩子錯誤地以為自己是不好的,或者學習是痛苦的,這是非常糟糕的。

實際上,隻要跟孩子相處的人就會看到,孩子之間存在的差别。哪怕不評價、不比較,這個比較就已經存在了,如果我們還要去強化,隻會加劇不必要的競争。

搶跑,是需要省察的被綁架

5

我們可能都會感受到,曾經“四則混合運算”上國小才開始學,現在一個4歲半的孩子就需要了解,廣泛的超前學習現象讓父母們不僅焦慮,更是不知如何選擇?孩子真的有必要超前學習嗎?

如何看待普遍存在的“超前教育”現象?

徐莉:我們一直以為這種“超前教育”的方式隻存在于中國的北上廣深,其實不是,它是整個世界範圍性的。哪怕在英國,課外補習行業也是一個增長很快的行業。

其實,整個華人圈(廣義的華人圈,甚至包括日本南韓等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共識裡都存在着,擔心孩子學的太少,認為孩子能夠學會,孩子就應該多學一點。我們是生活在這樣一種普遍裡:

第一,認為多學一點總是好的;第二,讓孩子永遠比别人超前領先,在競争中勝出是好的。

是以,我們會發現,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不論是校外教育訓練行業的發展,還是父母的需求都是非常積極和旺盛的。

但是我們反過頭思考,如果我們預設這個背景是錯的呢?是不是孩子能學會,他就适合在這個年齡學會?是不是孩子能超前,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他就能永遠比别人領先一百步?甚至,一直赢的人生是不是我們理想的人生?很多父母也會思考,萬一我的孩子提前學,沒學會呢?萬一我的孩子在這種超前學習的過程中,仍然沒有優勢呢?

是以,父母們想知道的并不是要不要提前學,而是擔心孩子提前學,後面又落後了。父母很擔心,付出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孩子仍然沒有成為人生大赢家。

這種情況,僅僅是批評父母們的貪婪實際是不夠的,這其中真正的原因其實牽涉整個東亞文化背景,甚至還包括我們以兒女為重的生活态度。

這樣的文化背景、人生态度促使我們把所有的力氣都花在孩子身上,在整個世界範圍内,華人的勤奮,華人在知識學習方面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可以選擇不改變,把它當成長處,繼續在這場賽跑當中搶先一步,隻是我們要明白,這是一場不一定勝利的賽跑,隻要我們能接受失敗就行。

作為兒童權利者,我會覺得,不用超前學習,尊重孩子本來的學習進度和發展規律就可以了。

因為,一個4歲的孩子能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并不意味着他适合。4歲的孩子該做的事情不是學會四則混合運算,不是發展他的腦部,而是通過他手的運動、身體的運動去發展情感和帶動思維,而不是思維動,整個身體卻處于休息的狀态。

什麼時間适合做什麼,孩子本身有他自己成長的規律。雖然關于這方面的理論還沒有定論,但實際已經有一些已然公認的答案,比如,4歲的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自由玩耍,孩子通過自由玩耍學習解決沖突的能力,感覺思維的能力,了解判斷的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等等種種,而不是在四則運算中完成思維發展。

其實,父母們不焦慮的時候,就是能看到孩子力量的時候,然後,盡我們所能去幫助孩子把這個力量展現出來,而不是盡我們所能把孩子的力量消滅掉,然後給他一個我們的力量。你會發現,消滅這個力量的時候很痛苦,給他新的力量的時候,他接不住,彼此都很痛苦。

全面發展不等于每門功課都得A

6

如何看待孩子的全面發展?

徐莉: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給我們的啟發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從來沒有要求每個孩子在八個方面全面發展。

所謂人的全面發展,絕對不是加德納說的八個方面,或者按照不同的理論,四分、五分或者是六分,所有方面的齊頭并進,放到國小、中學就是文理兼修,就是每一門功課都是A。

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我們所說到的先天禀賦,是指的孩子在某一個領域,甚至某幾個領域顯出擅長和喜歡,從來不是說要人人都是完美人格,都是八個領域均衡發展。

人在某一個領域當中做得快樂、表現優異,哪怕畢生隻擅長一件事,隻要他在其中展現了全部的潛能,我們仍然認為他得到了全面發展。

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有短闆,我們要問自己,“這真的是短闆,還是隻是滞後?”實際上,青春期之後才是我們對一個孩子評量的重要節點。

因為,孩子經過恰當的教育之後,在某一些方面會顯出擅長和喜歡,在某一些方面确實隻是知道和經曆過。

這是應該被接受,而不是應該被改變的。

E

N

D

新月,武漢青少廣播FM93.6《新月讀書會》欄目主持人,2017“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曾獲得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