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曾聯合豐田、大衆、通用等汽車制造商,向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上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用後視攝像頭取代傳統的汽車後視鏡,全面電子化已經成為汽車發展的趨勢。

但這麼多年過去,此項提案卻遲遲未能通過。不過近些日子,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和交通部(DOT)就 “錄影機是否可以取代後視鏡” 釋出了一份聯邦公報通知,并做了公開意見征集。
目前該提議已到最後階段,會将收集的資訊和測試結果送出給美國公共與預算管理辦公室 (OMB) 以供審查和準許。
哪些優勢?
攝像頭的體積會小于傳統後視鏡,其一,便于通過狹窄道路,避免了不必要的剮蹭;其二,有利于降低風阻,進而提供更好的經濟性。
而傳統後視鏡不可避免的視野盲區,會産生事故隐患。而攝像頭可以自動調整角度和方向,傳遞車外畫面的時候更靈活,并且廣角鏡頭的視線範圍更廣。
雨天行駛時後視鏡和兩側玻璃上籠罩着水霧,常常使車主看清外面的車況,而攝像頭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此類情況。
大勢所趨
江湖君印象裡,奧迪e-tron概念車亮相時,就用攝像頭代替了傳統倒車鏡。官方測試結果顯示,采用更輕便的攝像頭後,車輛風阻系數從原來的0.28降低到0.27,提升了6.4km的巡航裡程。
由此可見,當汽車的風阻被降低,還可以起到節能效果。在油價日漸“起飛”的今天,攝像頭代替後視鏡更讓人期待。
目前,已經明确規定取消傳統倒車鏡的國家有印度、日本等。印度是因為人多、車多、路窄,為避免刮擦而被迫取消了倒車鏡。
日本也已經立法取消倒車鏡,允許汽車用攝像頭代替傳統倒車鏡,最早嘗鮮的是雷克薩斯ES,通過兩顆攝像頭,和兩個設計在A柱的5英寸螢幕,幫助車主看清後方的路況
成熟度待考量
新科技走向成熟,往往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比如,冬天下雪的情況下,很多隐藏式門把手會被凍住,導緻打不開車門。而攝像頭後視鏡也會遇到這類問題,畢竟極端天氣下是否還能穩定運作,也是需要廠家們去考量的。
盡管傳統後視鏡存在一些弊病,但貴在故障率低。而在車兩側的攝像頭工作環境複雜,并且成像要求又極高,很難保證穩定工作。
另外,成本問題至關重要。不光是兩顆攝像頭,還需要比對兩塊螢幕,連結的線束,以及處理ISP和成像的晶片,這一套下來可比傳統後視鏡貴得多。并且在我們日常駕駛中,隻要發生側面剮蹭,後視鏡就是“直接受害者”。如果更換或維修攝像頭,難以保證原廠的使用情況。
前幾天美國取消方向盤的規定也是這套流程,是以用攝像頭替代後視鏡大機率隻是時間問題。也就是說,如果廠家攻克了技術難題,攝像頭後視鏡就會成為“大勢所趨”。那如果有一天國内允許了這項技術,你會用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江湖君與大家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