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看《知否》才明白,林噙霜為什麼對盛老太太的擇偶觀嗤之以鼻!

林噙霜在七歲的時候,就因為他父親獲罪被抄家了,從官家小姐流落成了流民,以孤女的身份,被寄養在盛府裡面。

再看《知否》才明白,林噙霜為什麼對盛老太太的擇偶觀嗤之以鼻!

然而雖然是寄人籬下,但是盛老太太,天性寬厚善良,林噙霜養在她的身邊,過了一段非常無憂無慮的時光,房媽媽說,“那幾年,我們老太太自問待她不啻親女,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都挑頂尖的給,還日日念叨着要給她置辦份嫁妝,尋個好婆家。”

盛老太太為什麼待林噙霜這麼好呢?除了她本身心腸仁善之外,還因為林噙霜小時候的确招人喜歡,她聰明機靈,識文斷字,能寫會畫,是個文思靈活的才女,這正是和盛老太太趣味相投。

盛老太太打算把她培養成一個“堪憐詠絮才”的林黛玉,希望她有着林黛玉一般孤傲高潔的品性。但是老太太并沒有意識到,這個世上,并不是所有會幾句風花雪夜的風雅詞句的女孩子,都能被培養成林黛玉的。

老太太沒有意識到,她正在培養一個加強版的尤二姐,有心機有手段,把盛府算計得予取予求,沒人能拿她怎麼樣。

從林噙霜第一天進入盛府,她就被盛府的富貴繁華迷住了眼睛,因為,剛入盛府的時候,她穿的還不如盛府的二等丫頭,盛府軒昂氣派的花園子,描金繪銀的瓷器,都讓漂泊流浪許久的林噙霜,心馳神往。

盛老太太把林噙霜養到可以出閣的年齡,就在一些家世清白的耕讀之家,幫她物色未來的夫君,這些人一般都是有上進心人品端正的舉子,讓林噙霜嫁過去就去一個正頭娘子。

其實依照林噙霜沒落的家室,選一個這樣出身的男子,已經算她高攀了,隻是因為她是養在老太太身邊的,旁人肯定會高看她一眼的。

隻是林噙霜眼空心大,她心裡默默鄙夷着盛老太太的擇偶觀,盛老太太總是跟她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林噙霜隻覺得可笑。

再看《知否》才明白,林噙霜為什麼對盛老太太的擇偶觀嗤之以鼻!

林噙霜表面不違逆盛老太太的話,卻私底下和盛紘有了首尾,直到有了孩子,盛老太太才知道自己被算計了,從此開始,盛老太太和林噙霜徹底決裂了。

以前總是不懂,為什麼林噙霜如此沒有底線,甯願偷偷摸摸給人做妾,被人指指點點,也不願意聽從老太太的話去嫁一個家世清白有上進心的舉子。

盛老太太的擇偶觀,林噙霜是嗤之以鼻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林噙霜從小衣食不周的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對物質金錢上的匮乏和追求,從小就埋在了她的骨子裡,在她看來物質上的滿足才是第一位的,她沒有清高的資本。

而盛老太太作為勇毅侯獨女,那是金尊玉貴嬌生慣養長大的,物質優渥滿足,她對物質上和金錢上,是沒有任何匮乏感的,她是有視金錢為糞土的清高資本的。

少女時期的時候,盛老太太最看不起的恰恰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富貴子弟,她總覺得他們依靠的是祖宗的蔭封,一個個都是不上進的纨绔子弟,是以在婚姻大事上,盛老太太年輕時,從未想過要與這些門當戶對的人家結合的。

她骨子裡欣賞的正是自己憑着本事考上功名的讀書人,是以才有了後來,她一意孤行要嫁給探花郎的事情。盛老太太看重的有情飲水飽,在林噙霜看來是很傻很天真的。

後來事實也證明了,盛老太太的清高太過,不正視現實的差距和實際問題,也帶給了她自己一生的悲劇。這段婚姻除了留一個清高的虛名給她,其他的簡直是一地雞毛。

而林噙霜雖然在愛情和婚姻上,使用了一些狐媚不光彩的手段,看起來庸俗的很,但是她的的确确擁有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這些東西看得見摸得着,是居家過日子幸福的基礎。

盛老太太和林噙霜不同的成長環境,導緻她們的擇偶觀可以說是天差地别,盛老太太太過清高脫俗的擇偶觀不切實際,但林噙霜全是算計的擇偶觀也太令人不齒,最後扯下面具,她還是算丢了自己的性命。

再看《知否》才明白,林噙霜為什麼對盛老太太的擇偶觀嗤之以鼻!

隻是覺得,盛老太太和林噙霜兩個人的擇偶觀應該互相綜合一下子,取長補短,也許才更容易獲得幸福,比如後來的明蘭,她的幸福生活,就是在參透了世事的老太太提點教育下的成功案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