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分豎蛋”或許是“太陽崇拜”遺俗的衍生物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節氣。通常在每年3月19日至22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進入春分節氣。《逸周書·時訓解》:“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恰好處在春季三個月的中間,将春季平分,故名之春分。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之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是以春分也被稱為“升分”。春分是中國古代最早确立的節氣之一,是一個充滿希望和生機的節氣。

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春分二月中》:“二氣莫交争,春分雨處行。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生動描述了春分物候景色。春分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元鳥,也作玄鳥,指燕子,時至春分,北方地區的人們在屋檐下可見燕子的身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歌謠唱的正是這一景象。春分時,雨水增多,且常伴有雷電現象,大自然逐漸結束了“默片”時代,變得有聲有色起來。

春分時節,全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宜人,陽光明媚,處處草長莺飛,百花争豔,海棠、梨花、木蘭等次第開放,柳青莺飛田間旺,桃紅李白迎春黃,天地間迎來花紅柳綠、春意盎然、生機勃勃之景象。

春分至,農忙起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春分後氣溫回升顯著,農人迎來春種、春管、春耕的大忙時節,大部分越冬作物進入“春生”階段,同時春季作物即将播種,故民間有“驚蟄早,清明遲,春分播種正當時”的說法。“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黃河中下遊地區的冬小麥和冬油菜等越冬作物正值生長關鍵時期,“肥水要緊跟”;“春分茶,發嫩芽”,南方地區的茶樹開始萌發新芽,茶農抓住寶貴時機采摘春茶,制作明前茶;“節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果農迎來栽樹的忙碌之季;此外,“春分前後種青稞”“春分春分,好點花生”“春分種麻種豆”“春分,筍滿土墩”等農諺,都預示着春耕農忙的大幕正在拉開。

在古代,農乃國之本,古人對春分日格外重視。古代帝王在春分日扶犁親耕以示勸農,各地縣府舉行開耕儀式,同時民間還流傳着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至今,湖南安仁、四川成都、陝西鳳翔等地仍保留有“春分會”習俗,交流備耕物資、掃墓祭祖,一直延續到清明節氣。春分時節,耕牛将要開始一年的辛苦勞作,人們會喂牛糯米團來犒勞它,希望它能夠幫助主人耕好地、種好糧,獲得一年好收成。江南稻作地區人家吃湯圓,同時煮一些沒有包心的湯圓,以細竹簽穿在一起,置于田間,名曰“粘雀子嘴”,俗信此舉可避免雀子啄食莊稼。“春分日,釀酒拌醋,移花接木”,春分是北方釀酒佳期,山西陵川有春分日釀酒,并以酒、醋祭祀先農的傳統,以祈求富足豐收。

“春分豎蛋”或許是“太陽崇拜”遺俗的衍生物

圖為明代書畫家徐渭書畫作品。

仲春暖,祭日神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亦即“兩至、兩分”,是中國先民最先确立的四個節氣,也是非常重要的四個節氣,古人選擇在節氣日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即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夏至祭地和冬至祭天,以此來順天應時。

俗言“萬物生長靠太陽”,中國的太陽崇拜曆史久遠,春分恰逢仲春,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輪替的重要始點,也是“陽氣上升、陰氣下降”的關鍵節點,故而古人有春分祭日的傳統。《禮記》就記載有“祭日于壇”。自周代起,此習俗曆代沿襲,目的是在春耕開始之際,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農事豐收。北京有專門的祭日場所——日壇,自明清時期起皇帝都在此祭祀大明神(太陽)。《天府廣記》:“祭用太牢、玉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甲、丙、戌、壬年,皇帝親祭”。為傳承弘揚優秀禮樂文化,1990年開始,北京市陸續恢複了“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動。

民間流傳着春分日“燒太陽錢糧”的習俗,即把春節時張貼的福字、紅紙等迎着太陽燒掉,有“燒福得福”的寓意。此外,人們還會吃糯米制作的太陽糕,上面通常印有三足雞或“金鳥圓光”圖案,以代表太陽神。

春分還是很多國家和民族的傳統節日,叫做“春分節”。每逢春分日,人們會在特定場所集會,将手心朝向太陽,在陽光下閉目冥想,以迎接春分日的降臨,同時民間俗信這種方式可以汲取來自太陽的神秘能量。春分還是伊朗等國家的傳統“新年”,被稱為諾魯孜節,意思是“新的一天”,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

晝夜均,寒暑平

春分,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人認為,春分日寒暑均平、陰陽均等,故有此日校對度量衡器具的傳統,以取“公平”之意。此外,很多地方都有“春分豎蛋”的民間習俗。至于為何在春分日豎蛋,有人說是為了慶祝春天的到來,也有人提出此舉可助人丁興旺。

但是從春分節氣的傳統意涵來說,“春分豎蛋”的依據大概有二:一是取春分的平衡之意;二是系早期太陽崇拜的文化遺存與演變,古代有關太陽崇拜的文獻記載和圖案,多将太陽與神鳥聯系在一起,同時,太陽外形與蛋黃頗有些相似,是以“春分豎蛋”或許是這“太陽崇拜”遺俗的衍生物,将蛋豎立起來,代表着獲得了太陽的能量。

如今,“豎蛋”遊戲已風靡世界,有人還為此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根據美國天文科普作家菲爾·普萊特的調查研究,西方國家對“豎蛋”的了解,源于1945年駐重慶的美國記者在《生活》雜志中對中國習俗的報道,這個有趣的遊戲,讓英文世界的讀者“大開眼界”,人們紛紛效仿,進而使“春分豎蛋”逐漸演化成為全球性的節氣民俗。

步入春分,迎接大好春光。“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春分是一個多彩有趣的節氣,更是一個生機盎然的節氣,象征着中國人“天道均平”的理想,孕育着邁向“春華”的喜悅與冀望。在節氣時間中流走,時至春分,駐步在播布希望的田間,沐浴日光灑落的陽和,方知春生美好,萬事可期。

(作者為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