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最前線|香港急診科醫生:染疫後再次沖上一線

香港急診科醫生:染疫後再次沖上一線

陳醫生日前終于得償所願。因染疫退下香港抗疫“戰場”的他,終于傳回抗疫一線。他是名90後,供職的屯門醫院急診科是香港最繁忙的急診科之一。

3月17日接受記者視訊連線采訪時,陳醫生說,剛剛看過快速抗原檢測盒,兩條線終于少了一條,“今天自測是陰性,如果明天還是陰性的話就可以返工了。”

盡管鏡頭前的陳醫生偶爾咳嗽,但盼望返崗救人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病人激增 急診不堪重負

香港第五波疫情暴發前,屯門醫院急診科平均每天接待大約600名病人。陳醫生說:“這一數字在香港,已經十分誇張。”但第五波疫情暴發後,每天的病人數量以幾何級上升,已在急診科工作7年的他,從未感到如此艱難。他告訴記者,平日裡,雖然患者絡繹不絕,但在大堂裡等候的隻有個位數。然而,近期在大堂等候的病人卻增加了近百倍,“最嚴重的時候,可能有200個病人在大堂等待就診。”

面對突然湧入的大量病例,屯門醫院每位醫護人員都承受着極大壓力,關鍵在于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需要大量醫護支援。以往,陳醫生的工作主要是将病人按病情分類,并做一些簡單的治療,之後就将病人送往專科做進一步診斷。但現在,需要同時急救大量病人,病人情況穩定後,如何調配早已飽和的隔離病床,也是一大難題,“很多時候我們給病人看完病,上一個病人的資料還沒有回到我們的手上,就要去看下一個病人,是以隻能是在處理上一個病人的首尾工作和在看新的病人之間交替工作。”

香港最前線|香港急診科醫生:染疫後再次沖上一線

和許多公立醫院一樣,屯門醫院也面臨裝置和床位嚴重不足的問題。陳醫生告訴記者,3月初,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等待五六日才能安排住院,雖然醫院随後騰出了50%的病床留給新冠确診病人,但他們也需要等待一天左右的時間才能住院,“這并不理想,”他坦言,第五波疫情是他工作以來遇到的最大挑戰,雖然早已見慣生離死别,但看到大批病人滞留急症室,難以充分照顧到每一位病人,還是讓醫護人員感到一種迫于無奈的失落。“我們都想幫到每一個病人,但一個人隻有兩隻手,能做的有限,很難做到把每個人都安排最妥當,是以心裡總會累積一些負面情緒。好在很多病人和家屬很體諒我們的壓力,會主動幫手,我也見到很多人性的光輝。”他說。

大批醫護感染人手嚴重不足

海嘯般席卷香港的第五波新冠疫情令公營醫療系統備受壓力。根據醫管局公布的資料,截至3月15日,共15766名醫護人員染疫,占總數的19%。陳醫生說,急診科已有十多位同僚因染疫而無法返崗,醫院人手嚴重不足,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面臨着巨大的工作量。為維持急診室服務,醫護人員疲于奔命,加班已成家常便飯,甚至忙得沒時間吃飯、喝水。已經确診的同僚,待快速檢測結果轉陰後,便會立即回到醫院。“還好同僚都打了疫苗,就算确診,也幾乎都是輕症,在家休息幾天後,基本能恢複健康。同僚都很樂意回來工作,大家明白這裡的确人手不足。”

陳醫生說,自己的症狀會嚴重些,起初兩天會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但第三天就開始好轉。

香港最前線|香港急診科醫生:染疫後再次沖上一線

“真的是防不勝防”,回憶起自己染疫的經曆,陳醫生無奈地笑了,“我們的防護裝備是符合國際标準的,而且數量充足,不需要重複使用,到現在都想不通為何會‘中招’。”他提醒說,奧密克戎絕不像流感那麼簡單,傳染性和症狀都要嚴重得多,接種疫苗仍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必要手段。

确診後,陳醫生并沒有住院,而是采取了居家隔離的方式。他告訴記者,目前和太太住,隔離期間兩人會盡量分開,并在各自固定的區域内活動,堅持戴口罩,勤洗手,這依然是避免染疫的有效方法。“當時最擔心傳染給太太和其他同僚,如果多一個人确診,就意味着其他同僚要多上班,給他們增添壓力。”

内地支援解香港燃眉之急

面對香港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3月14日,75名内地援港醫療人員抵達香港,16日,中央再派出300名援港醫療人員,支援香港。陳醫生說,全港醫護都處在非常艱難的時刻,對于内地援港醫療隊的到來感到十分歡迎和感謝。他認為,雖然兩地醫療體系不同,但并不會阻礙合作,内地醫護人員可以在診斷和治療等方面提供幫助,“内地支援,絕對是解香港的燃眉之急,在任何情況之下内地施以援手,都絕對需要欣賞,絕對需要鼓勵。”他期待,未來能有機會與内地醫護人員交流合作。

香港最前線|香港急診科醫生:染疫後再次沖上一線

當被問為什麼不多休息幾天就急匆匆沖上“戰場”,陳醫生說,因為想盡快傳回前線幫同僚、幫助病人,“當時有種養精蓄銳重返戰場的感覺,也會擔心會中第二次,畢竟發燒都是很辛苦,但有同僚說隻要感染過了,就是金剛不壞之身,”他說,“自己的想法談不上舍己為人這麼高尚,隻因為是醫生,就要幫助病人,這是一種使命感吧。”

【記者】陳晨(發自香港)

【實習生】劉宇榮

【作者】

今日香港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