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撰文/ 溫 莎

編輯/ 張 南

設計/ 趙昊然

3月15日晚間,天風國際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爆出猛料:蘋果汽車團隊已經解散了一段時間。如果想在2025年量産Apple Car,需要在3~6個月内進行團隊重組。在此之前,他已經數次預測了蘋果汽車的推出時間,從2025年、2027年,又改口到2028年。

這位被業界譽為“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爆猛料前不久,有消息稱,蘋果正在與南韓公司 OSAT 合作開發用于 Apple Car 自動駕駛功能的晶片。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當蘋果汽車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登台正式宣布之前,沒有人知道蘋果汽車何時會釋出,或者幹脆是否會釋出。

但人們很難經受住蘋果的誘惑。即使市面上已經有上百款電動車可以選擇,擁有一輛 Apple Car 的想法也始終有吸引力。近年來,iPhone 的銷量趨于平穩,蘋果也需要拿出一件讓全世界為之一震的劃時代産品。

對于競争者而言,頭頂蘋果的金字招牌和品牌多年累積下的設計、技術光環,在連影子都沒有見到的時候,蘋果汽車四個字足以令其他品牌徹夜難眠了。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蔚來汽車的終極對手是蘋果。

七年來,不時有蘋果汽車的消息傳出,從這些新聞的鎖片中,我們拼湊出了一張蘋果汽車的全景圖。

蘋果造車的“三進三出”

人們幾乎從未聽說過任何官方消息,蘋果一直對造車暧昧不清。

2015年2月,有人爆料稱,蘋果公司正在研究汽車。一時間,每個人都在談論蘋果汽車的前景。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Car項目的代号為泰坦(Titan),最初有數百名員工參與;當時鳳毛麟角的消息中,隻能确定蘋果在研究汽車領域的相關技術,并不知道隻是開發軟體,還算是準備下場造車。

蘋果前進階副總裁,有“iPod之父”之稱的托尼·法德爾在一次采訪中透露,他曾與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多次探讨造車的可能性;另一位蘋果營銷副總裁菲爾·席勒也曾證明,蘋果其實在2007年釋出iPhone之前就有考慮過造車。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漫天的流言蜚語中,蘋果從未承認造車。唯一的一次,是彭博社在2017年6月采訪蒂姆·庫克時,他罕見地透露蘋果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工作是所有人工智能項目之母,但該工作大概是最難推進的人工智能項目之一。”他說。

然而到了2021年的一次采訪時,庫克對于主持人提出的關于造車的問題,已經拒絕回應。

2018年5月,蘋果與大衆汽車傳出過合作消息,但并非傳說中的無人駕駛汽車,而是擺渡員工上下班的無人穿梭巴士。在一系列技術難題和摩擦後,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作也不了了之。

蘋果造車的消息再次集中出現是2019年7月,FBI抓獲了一名前蘋果員工,指控他竊取了該公司的商業機密,其中有“蘋果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線束裝配圖”。這一案件不僅表明汽車項目正在進行中,聯邦調查局的檔案還顯示蘋果公司大約有5000人參與過該項目。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眼見蘋果造車的消息終于有了實錘,但就在同一年,有報道稱,蘋果解雇了200名泰坦計劃中工作的人員。事情似乎要就此畫上句号之際,蘋果又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産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

2020年底,蘋果造車的再次升溫,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情報稱,2020年12月,泰坦項目重新啟動。2021年1月,彭博社的一份報告聲稱,蘋果公司内的一個團隊正在研究“動力系統,車輛内部和外部車身設計”,而不僅僅是自動駕駛系統。

這一次,又傳出解散傳聞,蘋果造車可謂一波三折。

負責人如走馬燈,團隊大換血

蘋果造車項目的動蕩早有端倪。

2022年1月,蘋果汽車團隊軟體工程項目管理負責人喬·巴斯(Joe Bass)的領英資料發生了更改,證明他已經離開了工作7年的蘋果,轉投蘋果老對手Meta懷抱,出任VR技術項目管理總監。

按照蘋果造車的時間線,巴斯算得上元老級的人物。彭博社專欄作家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指出,“随着巴斯的離開,一年前的蘋果汽車管理團隊已分崩離析。”

在此之前,蘋果已折損多名大将,分别是:戴夫·斯科特(Dave Scott),機器人工程負責人;傑米·韋多(Jaime Waydo),自動駕駛安全與監管負責人;戴夫·羅森塔爾(Dave Rosenthal),自動駕駛工程負責人;本傑明·裡昂(Benjamin Lyon),傳感器負責人。

這波離職潮始于2021年9月,蘋果特殊項目副總裁道格·菲爾德 ( Doug Field ) 宣布加入福特汽車,他是上述幾位離職高管的上司。12月,蘋果硬體項目負責人邁克爾·施維庫奇 ( Michael Schwekutsch ) 也宣布離開。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古爾曼的同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去幾個月裡,已有 100 多名蘋果員工‘叛逃’到 Meta,蘋果肯定會想辦法阻止這一數字的增長。”

從2014年至2021年,泰坦項目的負責人已經如走馬燈般地換了5位。

2014年,蘋果汽車項目在前福特工程師史蒂夫·紮德斯基(Steve Zadesky)的上司下啟動,他曾是iPhone和iPod的主管。後來,該項目由前硬體部門主管丹·裡奇奧(Dan Riccio)負責,随後是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和前特斯拉高管道格·菲爾德。

菲爾德離開公司後,泰坦項目的上司權落到了凱文·林奇(Kevin Lynch)手中。與之前的4位上司人不同,林奇既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也沒有汽車領域的經驗。他的成績是讓Apple Watch從一個沒有明确目的的産品成為數百萬使用者接收消息和健康監測的不可或缺的裝置。

林奇上任後,為該項目拟定了一個全新的、獨特的方向:一輛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取消方向盤和踏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蘋果帝國中,這樣的人事變動也無法避免。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和林奇搭檔的也同樣是有汽車背景的一位高管。2020年底,蘋果機器學習和AI戰略進階副總裁約翰·詹南德拉(John Giannandrea)被任命為汽車項目主管,直接向庫克彙報。

從現在來看,兩位圈外人聯手後已經将蘋果造車的團隊換血,下一步是放棄還是涅槃,古爾曼指出,“2022年是決定蘋果汽車項目成敗的一年。”

誰将生産蘋果汽車

如果繼續造下去,蘋果是否會選擇一位合作夥伴?與設計手機相比,開發汽車更加複雜困難,投入不菲,尤其是汽車的平台架構,更是一個極為重要且昂貴的難題,如果自己從頭研發,意味着巨大的浪費。

蘋果是一家成功的科技企業,并非制造巨頭。2021年一開年,蘋果與現代汽車準備合作和合作破裂的消息就上了兩次頭條。

有傳言稱,蘋果還與至少與六家日本汽車制造商,就合作夥伴關系和生産制造的可能性進行了接洽。本田,日産和馬自達拒絕予以置評,三菱則痛痛快快否認了可能性。

此外,蘋果與日産汽車進行了接觸,但由于細節上的分歧,談判隻是短暫的,并未達到高管級别。日産汽車擔心蘋果将自己看成硬體供應商,蘋果則希望完全控制汽車的設計和軟體部分,談判再次破裂。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分歧簡單明了。蘋果不希望用富士康或麥格納等制造巨頭代工生産汽車,而是希望尋找一家成熟的,願意讓自己控制硬體和軟體的汽車制造商,但這些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擁有過輝煌曆史的廠商們并不願意成為“供應商”,哪怕是蘋果也不行。

關于誰将生産蘋果汽車的讨論,可要放到蘋果是否還要造車之後了,但我們現在可以知道的是,與蘋果關系破裂的名單中已經包括大衆、現代、日産、電動汽車制造商Canoo……。

果鍊巨頭的危機感

蘋果造車,比果粉更興奮的是果鍊上的供應商們。

雖然最初的迹象表明蘋果希望找到一家全新的合作夥伴共謀造車大業,但跟随蘋果賺得盆滿缽滿的供應商們不想出局。

蘋果最大的代工廠之一富士康在汽車圈就極為活躍。2021年10月18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正式釋出純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并帶來3款新車。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造車之外,富士康也在積極嘗試為汽車企業提供代工服務。同年1月,富士康和吉利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以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産以及定制顧問服務。2月,富士康宣布與美國新創電池動力汽車公司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制造Fisker品牌的電動車産品。

再向前追溯,富士康在2015年與騰訊、和諧汽車共出資10億元人民币,打造網際網路造車項目“和諧富騰”,這便是拜騰汽車的前身。2021年,富士康也曾着手準備接手掙紮在生死邊緣的拜騰汽車,以此作為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機會。

鴻海精密創辦人郭台銘曾在内部會上說,“如果我們能制造iPhone,為什麼不能制造電動汽車?汽車就是裝着四個輪子的iPhone。”

與用汽車夢解釋相比,外借輿論更加偏向富士康造車更多是為了蘋果汽車鋪路,提前強化在新能源汽車的代工實力,一旦蘋果宣布造車,富士康有望憑借過去的關系和已經累積的經驗,近水樓台的拿下蘋果汽車的代工合同。

和富士康走類似道路的還有立訊精密。有2月11日,這家果鍊巨頭釋出公告稱,公司與奇瑞集團、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為此,立訊精密花下100.54億元收購了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的股份,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2004年成立的立訊精密,以生産銷售連接配接器起家,後來全面發展到電腦網際網路手機産品的精密元件代工業務,最高時期市值曾達到4000億元,目前徘徊在3000億元,盡管公司發展穩定,但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其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稱,立訊精密不造整車,而是協同奇瑞新能源開拓為别人造好車的ODM業務(原始設計制造商),志在抓緊機會視窗拼進全球領先的Tier1(一級供應商)。

按照當下全球熱火朝天的造車架勢,頭頂蘋果供應商的光環,就算沒能拿下蘋果汽車的大單,果鍊巨頭們也都為自身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神秘的蘋果汽車

2022年年初,蘋果上線了一部官方原創電影《天鵝挽歌》,當中展示了任意點對點自動駕駛、沒有方向盤、車内互動全靠AR頭顯展開,充滿未來科技感。外界驚呼,這或許就是蘋果汽車的模樣。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是在從蛛絲馬迹中尋找蘋果汽車的樣子,但蘋果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藏不住的隻有專利申請。

2020年,蘋果申請了變色車窗的專利。這套系統可以自行運作搜集環境資料以調整玻璃顔色深度,例如晴天或是陰霾等不同的狀況,系統會自動調節,或是由車主自行設定。

有意思的是,根據2018年蘋果申請的另一項專利,未來的汽車可能沒有車窗,顯示屏和虛拟現實系統能夠向乘客呈現真實或“人造”的周圍環境。

蘋果的專利中還包括一項全新的車載照明技術,可以照到織物座椅、門闆、儀表闆等車内的任何角落,且能夠在物體表面投射圖案或文字,最大的用處是友善司機和乘客夜間在車上取拿物品。

另一項專利中,蘋果取消了座椅的實體包裹,在内部增加了新的電機以及傳感器,組成了自适應座椅懸架系統、電動牽開器系統,進而實作座椅覆寫物表面的自适應控制張緊力。

舒适之餘,汽車的安全性更加重要。蘋果的安全專利涵蓋了安全帶和車頂安裝安全氣囊。簡而言之,就是在車頂上安裝一個大的安全氣囊,當碰撞發生時,氣囊可以在乘客座位前方展開,腰部的束縛也會彈出一個大的充氣子產品。

蘋果造車,科技感是最不用擔心的。專利顯示,蘋果在iOS系統中嵌入了名為“CarKey”的應用程式接口,讓手機替代車鑰匙成為了可能。

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蘋果的目标是推出一款自動駕駛汽車,讓駕駛者在輸入目的地後可以“很少或者幾乎不需要駕駛”。有消息稱,蘋果汽車将不依靠方向盤來操控,甚至連刹車油門都沒有,全程通過語音指令或者手勢來進行駕駛。

彭博社在一篇文章中強調,蘋果汽車的發展方向不是簡單地将現有電動汽車與自動駕駛功能相比對,而是通過一種真正的自動駕駛來超越電動汽車市場。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至于電動車另一個核心的電池部分,路透社的報道稱蘋果的電池技術是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讓所有電芯直接融合到一起,進而消除傳統電池組各個電芯之間存在的空間浪費。這樣在同等空間内,就能用上更多的電池材料,實作更大的續航。

蘋果一名員工曾忍不向媒體炫耀,“蘋果的電池技術絕對是下一個級别的産物,就像是你第一次見到iPhone時的驚訝程度。”

總而言之,蘋果當下可以與汽車沾邊的專利技術已經超過200項,其中的大部分聽起來十分炫酷,但與大多數專利一樣,我們并不能肯定蘋果會在汽車産品中加入這些技術,是以關于蘋果汽車的一切也隻是空想。

但有一點可以确定,如果蘋果生産汽車,幾乎不可避免地會與iOS系統深度內建,這意味着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現在手上的iPhone,iPad,Apple Watch甚至Mac可能在車輛的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蘋果的生态系統可以全部無縫內建到蘋果專用的汽車中。”汽車分析師拉姆言之鑿鑿,“除谷歌以外,其他公司都無法與之匹敵。”

郭明錤曾表示,蘋果汽車将成為蘋果“下一個明星産品”,因為蘋果能夠提供比汽車市場潛在競争對手“更好的硬體,軟體和服務內建”。

他還提到了另一個外界最關系的問題——價格。郭明錤指出,最終上市的蘋果汽車大機率“非常高端”,比其他的電動車價格更高,存在明顯的市場差距。無論如何,蘋果就是蘋果。無論蘋果汽車什麼樣子,它都便宜不了。

蘋果汽車的秘密基地

2016年2月,加利福尼亞州的桑尼維爾附近有居民抱怨,夜晚經常可以聽到類似于“馬達的噪音”。

“每天晚上11點都會發出類似于汽車的噪音聲?即使關了窗戶仍然可以聽到。”當地的居民說。當時就有人猜測,這可能是車床和軋機工作的聲音,是蘋果正在當地進行造車實驗。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和蘋果汽車一樣神秘的,還有其研發和工作的秘密基地。

翻開與蘋果汽車相關的報道,一切蛛絲馬迹指向了桑尼維爾,該地距離蘋果在矽谷的大學營庫比蒂諾隻有十幾分鐘的車程。

蘋果公司在桑尼維爾租了一些場地,這些地區被城市規劃部門允許建造“自動工作區”和“維修車庫”;還買了一些房産,其中的一棟曾經是百事可樂裝瓶廠。

與蘋果汽車項目存在潛在關聯的幾座建築物都有内部的秘密名稱,這些建築用希臘神話中的宙斯,麗亞和雅典娜命名,與同樣來自希臘神話的“泰坦”之間的關聯不言而喻。

尚不清楚桑尼維爾的汽車項目的傳言是否準确,但有消息稱,蘋果汽車的開發工作确實是在蘋果總部之外的秘密地點進行。

蘋果公司向市政官員送出的建築圖則表明,位于桑尼維爾一座代号為“ Rhea”的設施将從事與汽車相關的活動,檔案中使用了“潤滑油”“車輪平衡器”“輪胎更換器”“車輪”等與汽車相關的字眼。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此外,還有傳言稱蘋果将在柏林營運一個秘密的汽車研發實驗室。據說該工廠雇傭了15~20名來自德國汽車業的男男女女,他們全部具有工程,軟體,硬體和銷售背景。實驗室的從業人員在各自領域都被稱為“具有創新思維的意見領袖”。

不止于此,蘋果于2018年底還在加州米爾皮塔斯租賃了一家大型制造工廠。目前尚不清楚蘋果打算将該場地作何用途。但外界猜測可能與汽車項目有關。

富可敵國的蘋果

人們對蘋果汽車充滿期待,原因之一是蘋果一貫的産品釋出思路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tomsguide.com”網站的編輯伊瑪德·汗認為,在準備就緒之前,蘋果汽車是不會釋出的。蘋果在開發新産品時經常采用的方式可以總結為緩慢而穩定。釋出一款産品前,蘋果通常的選擇退一步評估市場,仔細剖析問題領域并尋找改善方法,iPhone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蘋果願意的話,蘋果公司本來可以在2005年就生産一款手機來與黑莓(BlackBerry)競争。但蘋果選擇專注于重新設計手機,而不是疊代目前可用的版本。

iPhone推出後開啟了一個時代,是以人們期待蘋果可以在汽車界做出同樣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蘋果公司有錢。

一直以來,蘋果位列全球現金儲備最高的品牌之一,2020年底大約手握1000多億美元,且還在持續增長之中。2022年1月4日,蘋果市值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約等于19萬億元人民币,用富可敵國來形容并不為過。

造車是件花錢的事情。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曾預計,蘋果2020年在汽車研發上的投入為190億美元,作為對比,休伯蒂表示整個汽車行業的研發支出為800億-1000億美元。

錢意味着人才。2015年7月,曾在日産和豐田公司有25年工作經驗的道格·貝茨加盟蘋果;同年,《南韓時報》稱蘋果正在招攬三星集團旗下的電池技術專家,不具名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提供了極為優厚的薪酬和福利。

還是在這一年,蘋果公司由于“挖人太狠”被電池制造商A123 Systems一紙訴狀告上法庭,後者稱蘋果的行為阻礙了公司目前電池項目的進展,被挖走的員工很難找到替代人選,因為專業性很強。據悉,蘋果公司将該公司的五名核心研發人員“連鍋端”。

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了電動機車初創企業Mission Motors上,由于蘋果招募了這家初創企業的6名員工,間接導緻該公司的關門大吉。

從各種新聞中很難總結出規律,蘋果“挖挖挖”的風格不拘一格,從傳統車企福特、通用、大衆、梅賽德斯-奔馳到科技企業黑莓,從大企業到初創公司,不一而足。

在蘋果公司招兵買馬的過程中,特斯拉是個重災區。據不完全統計,蘋果已經從特斯拉挖走了300多人,目标涵蓋了高管、工程師、設計、技術人員等各種職位。已經離職的、泰坦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道格·菲爾德就是在2018年從特斯拉加入蘋果的。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特斯拉CEO馬斯克曾經透露,蘋果曾努力招攬特斯拉的工程師,向他們提供25萬美元的簽約獎金和60%的加薪幅度。

對于蘋果的挖角行為,馬斯克回應稱,“蘋果招聘的人都是被特斯拉解雇的,如果員工在特斯拉混不下去了,就可以去蘋果。”

蘋果公司的過去和當下都表明,自己确實有足夠的金錢和潛能來開發一款成功的産品。

蘋果與特斯拉的較量

昨天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馬斯克曾透露,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自己曾接觸庫克,并讨論讓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庫克拒絕了他見面的邀請。

現在,特斯拉頻頻被拉來與未曾露面的蘋果汽車比較。

VICE 雜志的進階記者阿倫·戈登并不看期待蘋果汽車,原因是特斯拉已經為行業帶來了颠覆,且蘋果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為科技行業帶來驚喜了。産品中還不乏反人類的設計,比如,想要給滑鼠充電需要将滑鼠翻過來,這也就是說充電期間無法使用滑鼠。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在産品缺乏突破性的情況下,蘋果公司與許多其他公司一樣,通過不友好的加價銷售和附件來牟利。” 戈登說。

帶着特斯拉與蘋果誰将棋高一着的疑問,汽車商業評論采訪了車主、專家和業内人士。

一位用了十年蘋果手機的特斯拉車主力挺特斯拉,特斯拉沒有什麼了不起,但他對蘋果汽車也完全不期待,“如果将蘋果當下的産品作為标準來進行延伸對比的話,蘋果除了在手機領域,在其他領域并沒有颠覆性的産品。”

使用過程中,這位車主最滿意的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具有自我學習和進化的功能,資料越多,汽車越聰明。随着産品基盤的擴大,大量在路上行駛的特斯拉為其自我學習提供了養分,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特斯拉在幾年之後肯定更加強大。”

有意思的是,就在接受采訪的幾天前,這位車主已經将特斯拉Model3換成了蔚來ES6。

SoCar産品戰略咨詢創始人&CEO張曉亮也強調了特斯拉的先發優勢,他表示,自己對蘋果汽車的産品并不了解,但蘋果已經不是一家創業公司了,用非創業公司的邏輯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很難做出真正意義上本質的改變。與之相比,特斯拉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造車體系,遠遠的跑在了前面。

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賈可則認為,兩者各有所長,蘋果汽車未來将在互動性,設計和視覺體系上帶來驚喜,但在自動駕駛方面蘋果汽車很難超越特斯拉,“我們現在要預見一件還沒有發生的事情,這很難。但蘋果與特斯拉在人員上的流動,令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部分相似性。”他說。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另一位剛剛定了特斯拉Model3的業内人士同樣是“中間派”,他認為兩家公司都不會将造車當成唯一要做的事情,而是其宏大戰略的一部分。

“特斯拉在充電體系,儲能體系,甚至火箭衛星領域都有涉獵;蘋果已經有了完善的IT軟硬體生态,汽車隻是像iPhone、ipad一樣的新終端,将人們的生活通過蘋果無縫連接配接。他們都不會将自己局限在汽車行業之中,夢想也好,責任也罷,會推動他們不斷向前進,将技術推進到想象之外的領域,而非僅僅在汽車行業争排位。”

特斯拉與蘋果的終極對決值得期待,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蘋果汽車可要挺住。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内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掃碼加入讀者微信群

交流汽車話題

蘋果汽車秘密,全在這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