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BA的賺錢邏輯

BBA的賺錢邏輯

德系三強2021年财報解析

作者 | 甄 瑤

編輯 | 葛幫甯

出品 | 幫甯工作室(gbngzs)

205.5萬輛、252萬輛、168.9萬輛。

1680億歐元、1112.39億歐元、530.68億歐元。

2022年3月17日,随着奧迪集團财報披露,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集團、奧迪集團(簡稱BBA)用這兩組數字——分别代表終端銷量、營業額——為2021财年畫上句号。

回望2021年,寒意仍籠罩全球汽車市場,曙光未如期而至。

一方面,在疫情反複、半導體短缺、原材料上漲等大背景下,全球主要汽車市場仍處于低增長甚至負增長階段。

另一方面,汽車新四化轉型帶來的巨額投資,以及新車需求放緩帶來的變革陣痛,讓各大汽車制造商備受困擾。

不過,從各項資料來看,即便在新冠疫情與半導體短缺雙重壓力下,在2021财年,BBA多項業績名額依然創曆史新高。

BBA的賺錢邏輯

其中,梅賽德斯-奔馳營收和淨利潤遠超預期,堪稱“史上最豪财報”。寶馬集團實作全年收益、稅前收入和淨利潤等财務名額的曆史新高。奧迪集團在電動化轉型的同時,實作了精細化營運,收益增長同樣顯著。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那麼,在同樣環境下,這3家老牌汽車制造商如何抵擋住了新冠疫情與半導體短缺的雙重壓力?它們賺錢的邏輯是什麼?

與此同時,BBA還不約而同地表态,要提速電動化,并為電動化轉型明确了時間表。誰會更勝一籌?中國市場或将起決定性作用。

01.

奔馳:營收和淨利潤一騎絕塵

先來看梅賽德斯-奔馳。

在營業收入、淨利潤和銷售回報率上,它再次問鼎BBA榜首。

2021财年,梅賽德斯-奔馳營業額達1680億歐元(約合人民币1.18萬億元,下同),同比增長8.88%;淨利潤為234億歐元(約合1648億元),同比增長484%。

值得注意的是,其淨利潤超過同年寶馬集團與奧迪集團之和。

業績不俗的背後,是梅賽德斯-奔馳優秀的産品組合與良好的二手車業務等因素支撐。

BBA的賺錢邏輯

“得益于優秀的産品組合、穩定的淨定價、持續提高的成本效率和表現良好的二手車業務,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業務闆塊,全年調整後的銷售利潤率達12.7%。”

2月24日,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llenius)在2021财年電話會上表示,盡管新冠疫情和半導體供應鍊瓶頸對業務造成了影響,但自2019年以來,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業務闆塊的固定成本降低了16%,而單車營業額增加了26%,平均每輛為49800歐元(約合35萬元)。

梅賽德斯-奔馳堪稱豪橫,寶馬集團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資料顯示,寶馬集團2021年總收益1112.39億歐元(約合7820.55億元),同比增長12.4%;稅前收入超過160億歐元(約合1124.86億元),同比增長207.5%;淨利潤124.63億歐元(約合876.2億元),同比增長223.1%。在3位數的增幅下,稅前收入和淨利潤均創新高。

其中,寶馬集團汽車業務營收攀升至954.76億歐元(約合6712.34億元),同比增長18.1%。息稅前利潤率達到10.3%。

寶馬集團表示,較強的财務表現,主要得益于更合理的定價和完善的産品陣列。

BBA的賺錢邏輯

此外,華晨寶馬并入,為寶馬集團帶來超70億歐元(約合492.13億元)的财務業績。2月11日,寶馬集團宣布,将持有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股份變更為75%,華晨中國持股比例變更為25%,新合資合作有效期将延長至2040年。這意味着,2022年華晨寶馬财報将全面并入寶馬集團。

與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集團相比,奧迪集團業績稍顯遜色,但也不乏亮點。

2021财年,奧迪集團營業利潤和淨現金流創曆史新高:銷售收入約為530.68億歐元(約合3730.89億元),營業利潤達54.98億歐元(約合386.53億元),經營銷售利潤率達10.4%,淨現金流達77.57億歐元(約合545.35億元)。

在中國市場,奧迪銷售收入達11.4億歐元(2020财年為10.09億歐元)。奧迪在華業務也在财務收益方面得到展現,包括中國業務在内,奧迪集團營業利潤率達到12.5%。

BBA的賺錢邏輯

BBA之是以多年領跑汽車市場,除具有百年品牌積澱外,持續高研發投入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021财年,梅賽德斯-奔馳研發支出77億歐元,相比2020财年增加5億歐元,研發支出約占總收入5%。寶馬集團研發總投入達62.99億歐元,較前一年增長10.7%。奧迪集團研發投入39.3億歐元,占總營收7.4%。

對于研發投入的增加,BBA均指向電動化轉型。其中,寶馬2021年研發投入主要用于全新車輛架構和電動産品攻勢相關領域,以及數字化産品和自動駕駛研發。

“梅賽德斯-奔馳的戰略重點是繼續加大對純電車型的投入,加速落地我們在汽車軟體領域的計劃。”康林松說。

02.

寶馬:再次領跑銷量,同比增幅第一

2021财年,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梅賽德斯-奔馳可謂一騎絕塵。但在最核心的汽車業務闆塊,特别是銷量上,它卻首次被寶馬集團超越,位居第二。

資料顯示,2021财年,寶馬集團在全球共傳遞252萬輛新車,同比增長8.4%。其以近50萬輛優勢,超越梅賽德斯-奔馳,位列全球豪華品牌之首,且同比增幅第一。

在被視作未來主導的新能源市場上,寶馬集團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達到32.8萬輛。目前,幾乎所有豪華品牌均在向電動化轉型,由于寶馬較早将新能源車型推向市場,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在豪車品牌中位居前列。

BBA的賺錢邏輯

在靓麗的業績背後,梅賽德斯-奔馳受到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的影響。

資料顯示,2021年,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總銷量同比下降5%,為233.02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05.50萬輛,同比下降5%。

雖然總銷量下滑,但在缺芯壓力下,梅賽德斯-奔馳在高端産品方面卻打了一場漂亮仗。

梅賽德斯-邁巴赫、梅賽德斯-AMG、G級車、S級轎車、GLS SUV和EQS等高端車系,均創下銷量新紀錄。同時,奔馳輕型商務車持續推進電動化戰略,純電車型銷量同比增長超1倍。

“目前,仍無法預測半導體供應瓶頸會何時消除。”梅賽德斯-奔馳方面預計,與半導體相關的供應短缺問題,在2022年将繼續影響市場。

盡管存在半導體短缺,但電動汽車表現強勁。

奧迪品牌2021年總銷量為168.05萬輛,較上年下降0.7%,與2020年基本持平。去年,奧迪向客戶傳遞8.19萬輛純電動汽車,同比增長57.5%,這一快速增長印證了奧迪正向電動汽車方向發展。其中,銷量最高的車型是奧迪Q4 e-tron(2.11萬輛)和奧迪e-tron GT Quattro(6896輛)。

BBA的賺錢邏輯

中國仍是BBA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去年,寶馬集團、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集團在華銷量均超過70萬輛,占據豪華車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

具體來看,寶馬集團在華銷量84.6萬輛,同比增長8.9%;梅賽德斯-奔馳排名第二,銷量75.9萬輛,同比下滑2%;奧迪集團銷量70萬輛,同比下滑3.6%。

從市場占有率看,寶馬集團、梅賽德斯-奔馳、奧迪集團在華占比分别為33.58%、36.93%和41.52%。

“高檔車市場繼續保持結構穩定特征,展現消費更新的高端換購需求依然旺盛。”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03.

奧迪:電動化布局最激進

在财報年會上,BBA不約而同地強調,電動化是其未來核心戰略,電動化轉型将再提速。

相對于另外兩個品牌,奧迪在電動化方面的布局最為激進。

“我們将更專注于可持續發展、電氣化、數字化等領域,繼續推進2030轉型戰略的落實。這意味着,我們将逐漸淡出内燃機技術,制定電動化轉型的完整路線圖,并積極與大衆汽車集團旗下軟體部門CARIAD合作,創造新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和服務。”

奧迪CEO杜思曼表示,“憑借Vorsprung 2030戰略,奧迪對未來電動化和數字化發展制定了明确計劃”。

在明晰戰略和宏大目标引領下,奧迪正系統性地向可持續商業模式轉型。

BBA的賺錢邏輯

作為“Vorsprung 2030”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奧迪成為第一家宣布燃油車業務退出路線圖的德國豪華品牌——從2026年開始,奧迪面向全球市場釋出的新車型,将全部轉為純電動。奧迪計劃,當年提供超過20款純電動車型。

同時,奧迪首次釋出“奧迪A6 Avant e-tron Concept”,這是電動A6豪華級的下一代車型,也是奧迪A6 e-tron第二款概念車型。

在電動化程序中,寶馬集團同樣不甘落後。

按照規劃,寶馬将在2022年内,量産及試生産純電動車型15款;基于全新構架的新世代車型将從2024年開始試生産,2025年亮相;到2025年底,寶馬集團計劃在全球傳遞200萬輛純電動車;2030年,累計傳遞1000萬輛純電動車。

屆時,寶馬集團旗下勞斯萊斯、機車闆塊都市出行系列以及MINI等3大品牌,将開啟全面電動化轉型。

BBA的賺錢邏輯

同為提速電動化,但寶馬集團和奧迪集團戰略思路卻有所不同。奧迪集團堅信純電動是明确方向,而寶馬集團在大力推進純電動車型的同時,氫能源研發也是其重頭戲。

據幫甯工作室了解,寶馬iX5 Hydrogen氫燃料電池車将在今年進行小規模量産,預計從2020年代後半場開始,氫燃料電池技術在驅動系統組合中的比例将越來越大。

相比奧迪集團和寶馬集團的激進,梅賽德斯-奔馳無論在電動化戰略,還是在電動化産品銷量方面,均略顯遲緩。

這或許将在今年發生改變。“我們的發展方向隻有一個,那就是電動化。”在2021年财報後的電話會上,康林松表示,2022年,梅賽德斯-奔馳電動汽車銷量将提升40%。

除持續聚焦成本效率和供應鍊管理外,梅賽德斯-奔馳戰略重點仍是繼續加大對純電車型的投入。

它的目标是,2022年電動汽車銷量翻番,并在全球相關市場擴大電動汽車影響力。“今年,我們将推出一系列全新純電車型,包括全新EQE和全新EQS純電SUV。”康林松說。

BBA的賺錢邏輯

2021年7月,梅賽德斯-奔馳宣布,企業戰略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轉型,目标是在2022年為所有細分市場提供純電車型;2025年純電動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占比達50%,且每一款車型都推出純電動版本;2030年實作全面電動化,且隻銷售純電動車型。

邁巴赫、G級、AMG等3個高端子品牌将逐漸實作純電動化。其中,邁巴赫将推出梅賽德斯-邁巴赫EQS SUV車型,純電動G級車則有望在2024年亮相。

04.

電動化轉型,誰更勝一籌

目前,BBA都在下電動化這盤大棋,但誰更棋高一着?中國市場或起着決定性作用。

聚焦中國,BBA将進一步深化電動化轉型。例如,到2024年,奧迪和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及合資企業夥伴計劃在中國電動出行領域,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除持續拓展電動車型陣容外,奧迪還将投資自動駕駛及汽車電子等創新科技領域。

對中國市場在電動化轉型中的至關重要作用,寶馬集團和梅賽德斯-奔馳有着同樣的看法。

寶馬集團将為中國使用者呈現多款純電動車型,包括創新BMW iX、創新BMW i4,以及純電動3系和将于4月首發的純電動BMW i7。到2023年底,寶馬集團将在中國市場提供約13款純電動産品。

“中國将是奔馳發力電動化的重點地區。”奔馳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中表示。目前,奔馳在中國除推出首款電動車型EQC外,2021年還實作了EQA和EQB的國産。

BBA的賺錢邏輯

按照規劃,奔馳将于2022年在華推出21款新車,包括8款純電動及插電混動車型。其中,EQE和EQS SUV兩款純電車将于2022年下半年推出。康林松表示,奔馳2022年目标是将電動汽車銷量翻倍。

“我們的戰略重點是,繼續加大對純電車型投入,加速落地在汽車軟體領域的計劃,推動豪華汽車業務增長。”康林松說。

為增強競争力,3月18日,梅賽德斯-奔馳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聚焦智能互聯、自動駕駛、軟體及硬體開發和大資料等領域。

2022年,除電動化壓力外,晶片短缺等困擾仍或持續。BBA均認為,全球汽車市場需求強勁,但存在疫情、晶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不确定因素。

由于目前供應鍊緊張帶來不确定性,梅賽德斯-奔馳對銷量預期持謹慎态度。

“2022年,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銷量預計小幅高于2021年水準。銷售組合預期将保持有利形勢,其中,高端車系銷量增長有望超過10%。淨定價預計将進一步改善,但不能完全抵銷2022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梅賽德斯-奔馳方面表示。

充足的訂單數量、持續增長的需求,以及持續的成本優化,讓奧迪集團對2022财年充滿信心。

BBA的賺錢邏輯

雖然半導體供應短缺情況略有改善,但國際形勢對行業增長以及奧迪集團的銷售收入、财務和資産的影響尚無法估算。2022财年,奧迪集團預計将傳遞180萬~190萬輛汽車。銷售收入預計在620億~650億歐元之間,并保持強勁的定價水準。經營銷售利潤率預計将在9%~11%之間。

寶馬集團則下調了2022年汽車部門的利潤率預期。

寶馬集團表示,由于烏克蘭沖突對供應鍊的影響,預計汽車業務的息稅前利潤率(EBIT)将降至7%~9%之間。倘若沒有戰争影響,該公司目标是8%~10%。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預計,寶馬銷量将與2021年持平,不會出現大幅下降。

對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和奧迪這3大集團而言,2021年盡管面對苦澀,但最終收獲了甜蜜。

一方面,新冠疫情和半導體短缺的雙重壓力,為其帶來多重挑戰和困境。但另一方面,豐厚的财務收入成為BBA在電氣化轉型程序中的壓艙石,并為其站穩未來市場注入了強心劑。

BBA的賺錢邏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