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在向你銷售二手奢侈品包?

誰在向你銷售二手奢侈品包?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刺猬公社,作者 | 螢影 ,編輯 | 園長

北京東三環,最“壕”商場SKP不停“消化”着巨額資金。自2011年起,它連續十年蟬聯國内商場銷售榜冠軍。2020年,SKP的零售額超過倫敦哈羅德百貨,成為全球第一。2021年,它的年銷售額達到240億。

在SKP,你可以找到幾乎所有主流奢侈品品牌。它們的經典顔色躍動在背景闆上,刺撓着視網膜和消費欲:1837年的愛馬仕橙、1854年的路易威登棕、1856年的巴寶莉米、1905年的迪奧金、1910年的香奈兒黑、1921年的古馳綠......

貝恩《202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到4710億元。近十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存量達40,000億元,構成奢侈品二手交易市場的龐大基底。

和玻璃櫥窗間進行的奢侈品一手交易相比,奢侈品二手交易顯得不那麼“高大上”,也更為隐秘。 2019年,箱包皮具品類在二手奢侈品市場的交易份額達60.2%,占比最高。它們從哪來?經過誰之手?又到哪去?刺猬公社試圖尋找這隐秘交易背後的故事。

二手奢侈品包和中古包,是一個概念嗎?

小紅書上,“二手奢侈品”、“中古”、“vintage”筆記分别超過9萬、99萬和93萬篇。在某種程度上,“中古”和“vintage”是“二手奢侈品”更廣為人知的代名詞。 其中,“中古”是日語詞彙“ちゅうこ”的諧音,意為“二手”。相應地,英文單詞“vintage”也有同樣的含義。

其實,二手奢侈品不等同于中古。線下中古店的經營者告訴刺猬公社,業内普遍認為,專櫃在近10年間出售的款式被稱為“近現代款”,具有10年以上曆史的款式則被稱為“中古款”。這兩種品類統稱為“二手奢侈品”。

中古·菜菜子店長紮紮表示,在北京地區,以銷售中古款為主的中古店約有十幾家;以銷售近現代款為主的二奢店多于五十多家。2019年年底,虞書欣、Lisa等一衆明星上身帶貨,讓“中古”一詞熱度攀升,這些店也在近兩年如雨後春筍般開了起來。

誰在向你銷售二手奢侈品包?

百度指數顯示,“中古”一詞的搜尋趨勢

在近兩年攀升 無論是近現代款還是中古款,核心都是奢侈品。自然,它們的價格,也即業内所稱的“行情”,成為消費者最關注的話題。紮紮總結道,近現代款與中古款的行情規律不同。近現代款的行情、行情波動幅度都比中古款高。是以,中古款相對更保值一些。

相應地,近現代熱門款的行情及波動幅度也高于中古熱門款。“以LV為例,一個LV近現代款的熱門款,比如說郵差包,由于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被‘種草’,是以它的市場熱度更高,二手價格能賣到13,000到14,000元。但LV的中古熱門款價格在5000到7000元左右。很明顯,中古款的價格優勢更明顯”,紮紮說。

誰在向你銷售二手奢侈品包?

迪哥店裡擺放的LV箱包

這些二手奢侈品無明确統一的标準。奢侈品鑒定評估專家張琛提到,品牌、款式、新舊程度等是“有形的手”,商家據此會制定一個初步的價格。此外,二奢價格還與市場流通性這隻“無形的手”挂鈎。 是以,二手市場的價格規律與一手市場截然不同。在二手市場,由于市場流通性不同,是以中包比大包更貴,經典款比季節款、限量款價格更貴。

線下銷售仍然是主流銷售形式

二奢的銷售管道可以劃分為線上、線下兩種形式。線上包含傳統電商和直播,線下則指門店銷售。頭豹研究院《2021中國二手奢侈品行業概覽》顯示,消費者線下消費二手奢侈品的比例為75%,線下門店仍然是二手奢侈品的主要銷售形式。

凡是二手商品,與消費者建立信任是商家需要攻克的難題。相比于線上交易的圖檔和文字描述,線上下實體店,這種信任感更容易被建立起來。圖檔裡無法完全呈現的細節,如污漬水漬、皮革劃痕、五金磨損等,都能線上下得到更細緻地展示。

更何況,當購買二奢逐漸從消費習慣成為一種文化,人們購買二奢的出發點,也不再僅僅是買一件相對便宜的奢侈品,而是購買一件彰顯個性和審美、适合自己的時尚單品。

“我店裡有300多個包,客人讓我給他們推薦包時,我會問他們的用包需求,是通勤包還是約會包?也會問穿衣風格是什麼?日常衣服的色系色調是什麼?但更多時候,是客人對包‘一見鐘情’,上身試了之後覺得這包注定屬于自己”,紮紮說。 是以門店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消費者踏進店門時,就能通過溫度、氣味、陳設和背景音樂建立對店鋪風格的具象感覺。有的店帶來“随便看看,請自便”的居家感,有的店潮酷氣息拉滿,是“整條街最靓的仔”。

誰在向你銷售二手奢侈品包?

紮紮的店“中古·菜菜子” 圖檔來源@大衆點評

Sign Vintage的店長迪哥是北京人,特别喜歡使用“葛”這個形容詞。“說一個人‘葛’,就是說他脾氣各色、古怪;說一個東西‘葛’,就是形容這東西太稀有、太特别、太少了。” 對照着一本從日本淘回來《LV PERFECT BOOK》全收集書,迪哥按圖索骥搜集各種“葛”包,并向刺猬公社展示他的成果,“這一套千禧年的LV限量款包。它們的外觀設計和經典款一樣,但大小上卻是迷你的,還是黑色綢緞面。全套5隻,我還有一隻在路上,到了以後就齊了。這套東西我要賣就賣一套,不單賣”。

誰在向你銷售二手奢侈品包?

迪哥的《LV PERFECT BOOK》

對實體門店的打造不僅是個體商戶所在意的,二奢線上交易平台也陸續布局線下門店賽道。2021年8月,隻二在上海開設首家線下門店。2021年11月,胖虎在北京三裡屯開設線下旗艦店。使用者線上下門店得到的購物體驗将會反哺他們對電商品牌的忠誠度。

除布局線下門店外,二奢電商平台也紛紛開展直播,以補充線上銷售管道。但奢侈品鑒定評估專家張琛曾表示,直播隻能對傳統線上售賣方式起到補充作用,尤其是結合底價清倉特賣活動,但它無法成為主流的線上銷售方式。作為非标準化商品,二奢每種款式隻有一件,而直播更适合标準化商品。

直播商家若想提高收入,要麼提升産品單價,要麼提升銷售數量。前者會擠壓消費者利益,也對商家的貨源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後者則會需要商家優化供應鍊,或促使主播在直播間加入更多标準化商品,例如美妝、服裝,變成綜合主播。

二奢包:漂洋過海來看你

在直播間、電商平台和線下店出售的二奢,它們來自哪裡?

二奢來自于一奢的轉化。《2021中國二手奢侈品行業概覽》的資料顯示,中國二奢的流轉率最低,小于5%,2020年大陸二手奢侈品市場規模為173億元。諸如日本、美國等國的二奢流轉率則超過20%。中國二手奢侈品行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其消費理念和行為尚未普遍。

是以國内二奢包除了來自國内C端回收外,也來自于海外進貨。海外貨源中,大部分來源于日本,小部分來自歐洲,而且歐洲的國際物流周期更久。目前,商家從日本訂貨到收貨,周期在一個半月左右,而歐洲貨源可能就需要兩個半月到三個月。

不僅是物流周期,海外貨源在款式上也存在差别。迪哥表示,歐洲貨源裡稀有款式相對多一些,日本貨源的款式偏實用,稀有款不多,但勝在貨量大。 日本在 1986年至1991年“泡沫經濟”時代積攢了大量奢侈品。在這一時期,富足的生活水準催生出奢侈品的大量消費,LV包的人均持有量一度高達14個。當泡沫破裂、經濟走向低迷後,人們開始出售、置換手中的奢侈品進行财務“回血”。

除開經濟下行的原因,日本嚴格的環保法規和《古物營業法》也促使了“二手”交易的發展。在日本,許多東西允許賣但不允許扔,當事人一旦被發現扔掉可再利用的物品,将面臨罰款。由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二奢行業發展起來。

像紮紮和迪哥這樣的實體店賣家,貨源基本都來自日本。他們不必親自前往日本進貨,而是與日本中古商貿公司合作,進而拿到低價貨源。持有“古物商許可證”的商貿公司可以參與拍賣會,以低價進行大批量采購。

小紅書上,拍賣會上的視訊片段,拼湊出一場價格博弈的全貌:在拍賣現場,各個品牌的二手包分别裝在半透明塑膠箱裡。箱子緊挨着擺放在兩排架子上,那壯觀的場景讓人不禁覺得交易對象是蔬菜水果而不是奢侈品。

誰在向你銷售二手奢侈品包?

日本拍賣會現場 圖檔來源@小紅書

@Georgina Zhao這樣形容:拍賣者們論資排輩落座,大型商貿公司的人坐在靠前的位置,拍賣新人則坐在後面。每個人看包的時間隻有十幾、二十秒,然後遞給下一個人。在快速過包的過程中,拍賣者需要判斷成色是否符合自己的報價,如果加價不夠理智,可能會以過高的價格拍到商品。

線上拍賣網站也是商貿公司的進貨管道。除上述加價模式外,線上上拍賣會上還存在着另一種競拍模式:競拍者輸入競投價格,出價最高者勝出,中标價是第二高價+1口(1口 = 1000日元)。這種方式避免了嚴重偏離市場行情價的情況,而且競标者也更容易低價中标。 一個簡單的數學題:假如你是全場出價最高的,出價20000日元,而全場第二高價是5000日元。那麼,你赢得了拍品,并且最終需要支付5000日元+1000日元,也即6000日元。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拍賣會,參與者隻能是持有日本“古物商許可證”的B端商貿公司。通過拍賣,他們能夠以較低的價格進行大批量進貨,然後集中鑒定、整理、并分發到中古店手中。 由于C端個人買家無法參加上述拍賣會,是以衍生出了平台代拍、私人代拍等代拍機構。在代拍交易中,C端買家需要權衡代拍費、人民币/日元匯率、運費等成本來判斷代拍是不是一個好選擇。

循環經濟開啟,二奢競争加劇

1960年代,美國學者鮑丁提出宇宙飛船經濟理論。他認為地球就像茫茫太空中的一艘宇宙飛船,人口和經濟的無序增長遲早會耗盡船内有限的資源,而生産和消費過程中排出的廢料将使飛船污染,毒害船内的乘客。

為避免悲劇的解決,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要從“消耗型”改為“生态型”,從“開放式”轉為“封閉式”。這就是循環經濟思想的源頭。 二十一世紀初,循環經濟理念走進中國社會,二奢是它的一個縮影。《2021中國二手奢侈品行業概覽》提到,目前中國二奢行業處于起步階段。一方面,一奢消費放緩,二奢迎來放量視窗。另一方面,二奢貨源仍然呈現碎片化分布,供應鍊尚未成型,行業标準也有待規範化。

随着行業熱度增加,中古包和二奢包的價格水漲船高,商家體感中國二奢行業這片海域開始發紅。“以前,LV相機包700塊人民币一個,LV旅行袋不要錢。我去日本進10萬塊錢的貨,人家還送兩個LV大旅行袋友善我裝東西。現在一轉眼,這些東西都賣四五千塊錢了”,迪哥說道。

日本貨源的行情被中國市場的需求炒上去,看到價格上漲,新賣家紛紛湧入,但管道、能力如果沒做到位,就很容易夭折。“管道不夠好,進貨成本就高,商家就沒有利潤空間。是以這兩個月,我認識的很多賣家都開始‘退潮’不做了”,紮紮說。

但時尚是個圈,審美是個輪回,很多品牌推出“複刻款”,也就是參考20年前中古包的元素,稍微改一改細節設計,再制作出來賣。紮紮認為,根據這個邏輯,做二奢是有前景的,“你看日本經曆三四十年的發展都沒有淘汰這個行業,我覺得國内也不會太淘汰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