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觀察|欠的債終究是要還的 青年作家林培源承認13年前抄襲并公開道歉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兩年前,曾是80後青春文學作家辨別性人物的郭敬明,通過網絡向作家莊羽進行了遲到15年的道歉,了結了一樁文壇懸案。如今又有一位80後作家,通過網絡向他抄襲的對象道歉,引發文學圈和文學讀者矚目。

文化觀察|欠的債終究是要還的 青年作家林培源承認13年前抄襲并公開道歉

13年後,他道歉了:

“為當年草率、輕浮、虛榮而做出如此愚蠢和錯誤的行為表示悔過”

2022年3月20日晚,出生于1987年的青年作家、文學博士林培源,在其個人微網誌賬号上發表《一封遲來的道歉信》,稱這幾天網上關于他2009年發表的《黑暗之光》涉嫌抄襲默音《人字旁》的批評和質疑,讓他身心飽受煎熬。“在我的寫作生涯中,這篇小說一直是我的一個恥辱。由于我本人的懦弱和缺乏勇氣,十餘年來沒有對此事做公開回應。對這件事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給默音老師帶來的困擾和傷害,我深表歉意。我也為當年草率、輕浮、虛榮而做出如此愚蠢和錯誤的行為表示悔過……我想再次對默音老師說:這麼多年我沒有就此事公開回應和表态,對不起!請您原諒我!”

在此之前3天(3月17日),作家默音在網上轉發了其12年前釋出的《作者聲明:〈人字旁〉被山寨了》,稱2009年12月《最小說·三周年特刊》中林培源的《黑暗之光》“山寨”了她同年8月在《鯉·因愛之名》上發表的《人字旁》。默音寫道,“那時我初涉純文學,寫了第一篇小說《人字旁》發表在《鯉》,被林培源改頭換面抄在《最小說》,釋出聲明後,不見回應。一晃十多年過去了。”

該資訊引發衆多網友關切,紛紛在網上@林培源,催促其道歉。

林培源,1987年生,廣東汕頭人,清華大學文學博士、暨南大學博士後。小說見于《花城》《大家》《青年文學》《小說界》等刊物,曾獲第二屆“《鐘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獎、第四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短篇小說佳作獎”,出版有小說集《小鎮生活指南》和《神童與錄音機》等。

被抄襲者“默音”談感受:

“被抄襲讓人氣憤和惡心,并且有無法彌合的喪失感”

2009年被指抄襲之後,林培源沒有公開回應。13年來,這件事幾乎不再有人提起。隻有在2011年時,出版人彭倫曾在微網誌上關于林培源與默音的話題時提到:“寫作者不能永遠背負着抄襲的包袱長久寫作的,這種包袱對寫作是一種慢性毒藥。向原作者道歉沒那麼困難。”

作家韓松也在微網誌上向抄襲者喊話:“默音是一個上海的作家,十六歲開始在《科幻世界》發表小說,她發表出版了《月光花》《人字旁》《姨婆的春夏秋冬》《甲馬》《星在深淵中》等科幻奇幻和純文學小說,她還是學日語的,翻譯日本小說。這根刺在她心中十年了。道個歉會死人嗎?”

13年後,舊事重提,被抄襲者默音在微網誌上這樣解釋原委:“今天把十多年前就《人字旁》被抄襲一事做的聲明重新拎出來轉發,起因是最近被抄襲的友鄰接連不斷,學術風格的日記被抄去做論文,等等。我也有過類似經曆,當然感同身受。被抄襲讓人氣憤和惡心,并且有無法彌合的喪失感。那時我初涉純文學,寫了第一篇小說《人字旁》發表在《鯉》,被林培源改頭換面抄在《最小說》,釋出聲明後,不見回應。我從十六七歲就開始寫小說,但直到二十八九歲才懂得自己要寫什麼,《人字旁》就是最初的嘗試。受此打擊,我當時差點有種沖動,想要放棄寫作。好在,我咬牙堅持下來了。如今,我雖然不是暢銷作家,但一直在努力用文字創造自己心中的世界。”

文化觀察|欠的債終究是要還的 青年作家林培源承認13年前抄襲并公開道歉

抄襲者反思自我:

曾因青春文學大賽成名 被沖昏了頭腦

林培源在道歉信中回憶了他這次抄襲或者山寨他人小說的原委。他稱,寫作《黑暗之光》的時候,他22歲,讀大學三年級,彼時他通過第一屆“文學之新”選拔賽成為一名簽約作者,順利出版長篇小說《薄暮》。“當時深圳本地的報紙做了采訪和報道,對出版處女作的文學新人來說,是一種榮耀,但這種榮耀也在某種程度上讓我沖昏了頭腦。”

被沖昏了頭腦的林培源,将他在《鯉》雜志(2009年8月出版)上看到的默音的小說《人字旁》,受其啟發,并将其情節進行改寫,進而寫成自己的小說《黑暗之光》。小說《黑暗之光》發表後不久,默音在豆瓣上釋出了題為《作者聲明:〈人字旁〉被山寨了》的文章。

林培源在道歉信中解釋13年前為何沒有回應:當時他想過要寫一個公開信,澄清這件事,承認自己的錯誤和疏忽。但“身邊得知此事的朋友勸我不要回應。我一向膽小怕事,很怕引起争吵和紛争,尤其是在網絡上,于是就聽從建議,沉默了”。

13年過去後,如今已經檢討自己的林培源說,“當時22歲的自己太過年輕,也太過虛榮和浮躁,文學觀非常不成熟,對故事原創性的認知不清晰。是以,才有了《黑暗之光》這樣一篇拙劣的模仿之作和山寨貨。這篇作品未收入我的任何一部作品集,沒有帶來任何文學獎項和版稅收入。”

“青春寫作的那些成績、愚蠢和過錯,都應該告别”

曾幾何時,青春文學大賽層出不窮,助推出不少“青春文學”寫手,制造出不少暢銷書作者。如今這股風潮已漸漸謝幕。曾紅極一時的寫手們,要麼轉型嚴肅文學寫作,要麼從寫作圈銷聲匿迹。

在道歉信中,林培源提到,自己的錯誤,也跟當時存在着曾風靡一時的“文學造星現象”帶來不健康的風氣有關。

2008年,林培源參加了由《最小說》雜志主辦的“文學之新”大賽,是全國12強選手之一。然後,2009年到2012年,身為簽約作者的他,共出了四部長篇小說。林培源說,“文學選秀”乘着網絡的東風,加上青春圖書市場的蓬勃發展,成了一種造星産業,“作者不過是産業鍊上的生産和輸出者——這時候,再有文學雄心和野心,都隻能以一種扭曲、不協調的方式表現在文本裡。文學偶像的崛起,讀者的追捧,口碑和市場的雙重豐收,這些都是當時存在的真實境況。我的寫作,也被某種看不見的慣性牽引着——讀者的期待,自我的期許,都讓我覺得我不得不寫,不能是以停下筆。但如此高強度和密集的寫作,是種巨大消耗。那時,身處青春文學這個巨大市場中的我無法看清,也沒法意識到,這種寫作遲早會将人送進死胡同,耗光一個人的才情。”

林培源說,自己當年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卻被一下子推到了青春作家的位置,“心智不成熟,同時寫作也存在很多困境。我日後也一直反思當年自己當年急于成名的功利心态和青春寫作存在的弊端。最大的愧疚,是這件事對默音老師造成的困擾和傷害,我一直沒有勇氣去直面。”

意識到青春文學創作的浮躁風氣之後,林培源說,自己從2012年開始,再沒有在青春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了,開始朝嚴肅文學的道路轉型。十餘年間,他讀完大學,讀研,後來讀博,也一直在寫作、發表小說、出版作品。小說觀和文學觀也逐漸成熟,找到了自身的寫作根據地。這樣的創作,已與大學時代的青春文學有了本質不同。

林培源說,“青春寫作的那些成績、愚蠢和過錯,都應該告别。我反對抄襲,從今以後我将會以更高标準要求自己,會繼續從事嚴肅文學的創作。”

林培源透露,除了公開道歉,他也會私下和默音取得聯系,争取她的原諒。他同時懇請部分網友,“停止對我和我的家人的惡意打擊和網絡暴力。”林培源同時稱,“如果因為一個人年輕時候犯下的這個過錯,就全盤否定這個人十餘年的創作和勞動成果。對我來說,是極不公正也不公平的,也是我本人無法承受的。”在道歉信的最後,他也表明自己“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過錯,就要真誠及時的悔改。林培源的道歉,是遲到了13年。但終究還是道歉了。畢竟,欠的債終究是要還的。對于被抄襲者來說,是被還一個公道,對于道歉者來說,意義其實更大:是心債的償還,也是成長的契機。

如果遲遲不肯道歉,其實反而證明了内心的孱弱和不自信。而且,一個人如果不肯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則永遠無法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卓越的文學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