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如果買一台新能源車,你最大的顧慮是什麼?

有位朋友說想給家裡的夫妻換輛純電動車代步,來替換家裡的“油老虎”,但是奇葩的是我這位朋友對純電動車本身似乎還有不少顧慮。例如,他總是對冬季續航靠不靠譜、夏季充電安不安全犯嘀咕,于是就總說要買,但不僅沒買還老跟我“讨教”。

不過,在我推薦他去看看一汽-大衆ID.4CROZZ之後,他就果斷下了單。至于原因?和我推薦他去看的理由幾乎一樣。“德系品質,好看紮實空間還大,智能化的配置也很貼合實際用車需求,讓人感到穩妥放心”。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台車的續航真的保真。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其實,最終推薦選擇ID.4CROZZ的原因,就是在于它能滿足當下絕大部分人群的需求,也就是在選擇首台通勤純電動車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好開、實用且靠譜,尤其是對于純電車還保持觀望的潛在消費群體。

當然,這種特點也不僅僅展現在ID.4CROZZ上,其實也是整個大衆ID.家族車系的集體呈現。是以,如果對空間有執念的話,則可以選擇更大一号的ID.6CROZZ。究其原因,其實也不難了解,試駕過一汽-大衆ID.系列的都知道,一汽-大衆ID.家族全系車型就是實用、好開且靠譜。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MEB純電動平台,讓好開更“純粹”

如果要說到行駛品質的話,一汽-大衆ID.家族系列必然是當仁不讓的,其“好開”的特點就是來源于“純粹”的MEB純電動平台。

顧名思義,得益于電驅系統被高度內建化設計,電池整體放置于車身底部,讓該平台車型擁有更長的軸距、更短的前後懸挂以及50:50的前後比重和低重心設計,是以在動态表現上也更加靈活、操控性更好,這都在ID.4CROZZ和ID.6CROZZ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當然,短前後懸、長軸距的設計,不僅讓整個側面比例看起來更修長優雅,也為内部座艙留下更大利用空間,比如一汽-大衆ID.6CROZZ的軸距占比達到60%以上,可以安排最多7個座位,其内部實際乘坐空間超過同級别車型,在滿足空間表現的同時,駕駛操控也毫不拖沓。

可以說,MEB純電平台架構讓ID.家族系列擁有非常優秀基礎産品素質,這也是我那位朋友選擇它的主要原因。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拒絕嘗鮮“代價”,安全靠譜是最大訴求

對駕駛操控的重視,并不意味着在安全靠譜方面就有所放寬标準。在優秀的MEB平台之上,大衆ID.家族車型的“靠譜”則來自于“安全”的訴求。

不可否認,造車新勢力在汽車的開發和制造上,還需要時間來沉澱,而這些短闆,卻讓很多消費者付出了嘗鮮的“代價”。或許,新技術、新體驗固然重要,但對于更多的普通消費者來說,車首先是車,而不是電子産品,穩定與安全始終應當放在第一位。在這一點上,ID.4CROZZ和ID.6CROZZ依然保持着德系車一貫給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比如在被動安全方面,基于MEB純電動平台打造而來的ID.4CROZZ和ID.6CROZZ,采用“鋼+鋁”的混合式車身結構設計,保證足夠的車身強度和剛性。除此之外,ID.4CROZZ和ID.6CROZZ還配備了自修複輪胎、多重備份的電子駐車制動控制邏輯等諸多安全配置,默默守護每一位消費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5月份的Euro-NCAP安全測試中,ID.4獲得了最高的五星評分,其在包括成人成員保護、兒童成員保護、弱勢道路使用者保護以及安全輔助等測試中均取得高分。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當然,在許多人關注的電池續航和安全方面,一汽-大衆ID.系列車型的實力也是拔尖的,特别是在長途體驗過程中,真實續航毫不縮水,真正實作所見即所得。可以說,大衆ID.家族車型最靠譜的其實也就在于安全性和實際續航表現上,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靠譜”最直覺體驗的是“真實”續航。

此外,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還通過涉水、高溫、撞擊等197項安全測試項目,其嚴苛程度遠超國标的18項要求。其全力保障動力電池安全,杜絕安全隐患,就是一汽大衆ID.家族打動每一位電動車車主的關鍵。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實用與智能,并非新勢力專屬

除了好開靠譜之外,并不意味着其在實用與智能方面就有所遺憾。而在優秀的MEB平台之上,一汽-大衆ID.家族車型的“實用”則來自于“友好”的智能化設計。

顯然,與擅長“PPT造車”的新勢力相比,将智能與實用貫穿到實際用車生活中的一汽-大衆ID.家族,不僅擁有豐富的造車經驗,還擁有不俗的智能化功底,其智能化并不是“噱頭”。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比如在當下火熱的自動駕駛輔助方面,相比多數車企盲目“吹噓”自己,大衆ID.家族的IQ. Drive L2+駕駛輔助系統還是相對保守和務實的。具體到産品層面,內建了包括Lane Assist車道保持系統、Front Assist預碰撞安全系統、ACC 3.0自适應巡航系統等多項功能。其通過多功能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音波雷達等傳感器,能夠及時感覺和判斷,協助駕駛員及時預警潛在的安全風險。

即便是在消費者沒那麼關注的燈光方面,一汽-大衆ID.依然将安全視為重中之重,其搭載IQ.Light矩陣LED大燈,可根據環境、車速、轉向角度等因素适時調整照明區域和亮度,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而且,AR-HUD可以在駕駛時把行車資訊和路況導航資訊直接投射到前擋風玻璃上,和前方道路形成視覺上的統一,對行車安全有很大幫助。而這些實用、貼心的功能也可謂都是大衆ID.家族車型友好的智能化設計理念的展現。

可見,在一汽-大衆看來,唯有基于實用的安全配置和人性化智能科技,才能帶來更貼心的駕乘感受。這種潤物細無聲的人性化智能互動體驗,才是未來智能汽車最合理的比拼重點。

從“油”到“電”的過渡,一汽-大衆ID.做得怎樣?

汽車網評:一汽-大衆ID.家族正在努力重塑電動車認知

其實,從燃油車到電動車,造車的底層邏輯并沒有在變。雖然消費者對于電動車還存在諸多顧慮疑問,但一汽-大衆ID.家族通過更加真實、有說服力的口碑,用最親切的線下“種草”互動方式努力重塑電動車認知,收獲了一大批忠實使用者和粉絲。

或許在所謂的造車新勢力眼中,自動駕駛、智能車機等才是電動車引以為傲的“噱頭”,也是最佳的“流量鑰匙”。但對于更多的實打實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好開、實用、靠譜”才是硬道理,這也是大多數純電車型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一汽-大衆ID.家族上市第一年賣出36595輛,躍居同級别前列。是以,無論是從銷量,還是從消費者的實際體驗來看,一汽-大衆ID.家族給出了一個足以讓人信服和順理成章的答案。

可見,隻有過硬的産品力背書,以及産品優勢,才能在消費端脫穎而出,其實在可以預見的未來,ID.家族車型增長勢頭依舊不會減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