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應該說

第20窟西立佛還不屬于完全意義上的坍塌

除了頭部不翼而飛

右臂去向不明

身體部分的雕刻在震前被認為已切割下來

隻靜靜等待修補後重新安裝

……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第20窟崩塌了!

這無疑是雲岡石窟營造史上最大的噩夢。

很難想象時人在那一刻

是如何的驚恐、震撼,如何的痛怅、無奈。

第20窟何時坍塌?

因何坍塌?

坍塌前是什麼模樣?

坍塌後的雕像去向哪裡?

種種疑惑,誘人尋思。

随着近一百年來

在雲岡窟前數次考古發掘工作中

獲得的大量出土文物

第20窟坍塌之謎

基本形成了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

噩夢:黑色“512”大地震

第20窟屬于雲岡最早開鑿的昙曜五窟之一,位于五座洞窟的最西端,是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與象征,也是中國早期佛教雕刻藝術的空前傑作。

原本,第20窟也是一座有窟頂的完整洞窟,由于外立壁意外崩塌才導緻主佛露天而坐(圖1、2)。大佛胸部以上的砂岩泛白色,是以,該窟舊時也俗稱“白佛爺洞”。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1、1919年雲岡第20窟舊照 (日)山本明攝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2、雲岡第20窟坍塌後的狀況圖

大佛東西兩側各雕一立佛、一立菩薩,其中西立佛及菩薩像僅存殘迹。窟前北魏時期修建的台階原先一直掩于廢土層中,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窟前考古發掘時重制。

大量千佛殘件表明,第20窟外壁崩毀前布滿千佛雕刻。昙曜五窟外壁雕飾千佛,是北魏遷都洛陽前的最後一次大型皇家工程,既然窟前坍塌物中包含了這些雕刻内容,那麼該窟的傾圮時間至少在此之後或相當于此。考古發掘還表明,第20窟外壁在坍塌之後曾嘗試過數次修複。北魏、遼金時期均在窟前修建過木建構築。

杭侃先生較早關注第20窟前立壁的倒塌問題,他認為當時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橫貫山體中部呈東西方向走勢的紫紅色軟弱岩層,即所謂泥岩層。泥岩層酥軟碎脆,易自行分解崩塌,遇水侵蝕後風化更加嚴重。這道泥岩層橫穿第20窟大佛胸部以下、東立佛頸部以下,凡其所經之處都呈現出深褐色的碎渣狀。當泥岩層的脆弱品質不足以支撐上方的重量,特别是窟前建築橫梁對前壁造成的負荷,另加上崖壁原生的卸荷裂隙、岸邊裂隙、層理裂隙等逐漸擴大,最終引起岩體自身重力順着裂隙剝離造成坍塌。

盡管如此,軟弱岩層本身尚不緻令第20窟較早地發生傾頹,最終對它形成緻命一擊的是——北魏延昌元年(512)大地震。

那年5月20日清晨,太陽泛白,大地死寂。突然,怪風迅烈,飒然一過,緊接着山撼岩裂,河決泉湧,土石翻飛,神悸魂搖,史上最強地震之一發生了!

震中正在大同盆地。震級:8級,烈度:11度,破壞面縱長180公裡。

強震之下,武州山先是顫栗,能聽到山岩驚動鬼神的劈裂聲。接着,巨石怒吼,龛像隳堕。

就這樣,第20窟崩塌了!

傾圮後的第20窟

現在,我們結合第20窟前出土的石雕文物試着去還原該窟坍塌前後的場景。

第20窟落成後,和另四座洞窟一樣,有窟頂,有前壁,前壁上設明窗,下開窟門。外壁中部兩側還有大型屋形龛和千佛。門窗右側浮雕一座寬約2米、高2~5米、三層以上的出檐層塔,還有數個二佛并坐小佛龛。之後,窟前搭建起木建構築,成為昙曜五窟寺廟的組成部分之一。窟内西立佛完工後,因岩石品質問題,出現了一些險情。

其實,第20窟開鑿不久,窟頂中部就發生東西向的岩裂,造成日後發生坍塌的隐情。延昌元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首先摧毀了有裂隙的前壁,搭建在洞窟前壁的木建構築随之一并倒塌。災難過後,北魏工匠及時清理了現場,将大量坍塌的不規則的岩石切割成方形小石塊,砌築了窟前的禮佛台。考古發掘資料證明,第20窟前壁發生過多次坍塌,遼金時期也有小面積的崩圮現象。

與第20窟相毗鄰的東側第19窟西耳洞、西側第21窟東壁也在地震中受到殃及,第19窟西耳洞前立壁因受拉牽力同時崩毀,造成窟内倚坐佛像露天(圖3)。第21窟東壁本應該像西壁那樣保持多層布龛的形式,受崩塌事件影響,被迫改變為上下龛的結構。第21窟鑿于太和十九年遷都後,屬雲岡晚期洞窟,第19窟西耳洞最終完工的時間也延至太和年間,第20窟坍塌事件既然影響到它們,發生坍塌的上限時間就有參照了。是以,有人說第20窟在開鑿之初或開鑿中就發生了崩塌是沒有依據的。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3、雲岡第19-2窟前壁坍塌

總之,大緻在北魏宣武帝時代,第20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貌。

搶救西立佛

對于軟弱岩層帶的危害性,古人似乎也有一定的認識。

第20窟主尊坐佛與兩側二脅侍立佛之間有兩身同期雕刻的菩薩像,他們身軀上各被鑿穿一個洞口(圖4),順着泥岩層帶向後環繞大佛挖成隧道。破像鑿洞的做法自然不是初始的設計方案,隧道的寬度僅容一人通行,洞口高度與泥岩層帶外觀高度相當,洞内地面高低不平,路徑曲折,左右兩壁全部是碎屑狀的泥岩石,表明此隧道非誦經繞行之用。準确地說,這是一條隔離山體滲水的通風道,古人破像鑿洞,采取舍卒保車的辦法,使洞窟中泥岩酥化的程度大大減輕,同時也減輕山體滲水對大佛造成的侵蝕危害,事實上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這項工程的時間無史可查,可能在前立壁坍塌後不久吧。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4、雲岡第20窟北壁菩薩身上開設的洞口圖

“92考古”中,在第20窟西側坡地的探方内發現了130多塊佛像衣紋石塊,它們全部被掩在北魏文化層厚1.4米的紅燒土層中(圖5),呈東西向堆放,大小不一,沒有排列順序,但是看得出來,是特意集中在這裡的,衣紋殘件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擺放型态。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5、雲岡第20窟西側坡地石雕發掘現場

——石塊的形狀大多為方形,表面殘留土紅色,衣紋雕刻手法娴熟,線條流暢,紋理清晰,與第20窟東立佛衣紋樣式一緻。最令人注目的是,絕大多數石雕背頂及兩側都鑿出2、3個榫卯口槽,卯槽的大小、深淺都不一樣,根據石塊的大小而度量。另有幾塊石雕在上下方都開有槽口(圖6、7),它們應該是起連接配接作用的構件。榫卯口槽的存在,說明這些石雕殘件曾經進行過模拟拼接。還有一些殘石塊表面坑窪不平,無任何雕刻,甚至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平面,隻有槽口,也是用來“搭橋”連接配接其它雕像用的。“可惜沒有見到任何材質的銀錠榫。其衣紋石上的殘餘紅色、長方塊形、榫卯結構及一些卯口被撐破的痕迹,甚至個别石塊顔色略白等情況表明,這些石塊不完全是原雕之物,一部分可能屬于原雕的切割,另一部分屬于另雕的配件”。西立佛自頸部以下無可避免地遭遇了泥岩層,北魏匠師當時就有取石替換重組的舉動。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6、雲岡第20窟前出土的榫卯口槽石塊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7、雲岡第20窟前出土的榫卯口槽石塊

大約在北魏永平末年(511-512),留居平城的官吏曾籌劃過一次對西立佛進行搶險修複的大型工程,當時已經将立佛頸部以下、雙腿以上的泥岩石全部切割下來,隻待将加工好的石塊拼接回原雕身上,看起來就像拼搭積木一樣。經過了一冬,眼看進入延昌元年春天,天氣即将轉暖,人們可以繼續在戶外幹活,調整先前鋪攤在地面上拟定的石塊雕刻。豈料,破壞性大地震發生了,傾圮的建築物掩埋了那些石塊,接着,覆在上面的木構件又并發火災。強震過後,絕望的人們徹底放棄了修複計劃。就這樣,那些深藏在地下的石塊們,緘默了一千五百多年。

剔除原先松散的岩塊,填補新石塊,卡合穩固後再行雕刻,這是北魏時期解決開窟中遭遇泥岩層的通行辦法。應該說,第20窟西立佛還不屬于完全意義上的坍塌,除了頭部不翼而飛、右臂去向不明,身體部分的雕刻在震前被認為已切割下來,隻靜靜等待修補後重新安裝。

西立佛重生

總是想,某一個清早,如能在第20窟前西坡那片敞地繼續北魏人複原西立佛之夢,該是多有禮儀感的一樁事啊!

2014年初春,第20窟西立佛零散石雕拼接工作正式啟動。隻是,它在雲岡石窟研究院的一間庫房裡默默進行。

講求對稱性,是雲岡石窟造像最大的特點之一,第20窟西立佛雖已消失,東立佛卻巍然挺立,二者除了手勢以外,面相、身高、體态、服飾等方面應無太大差異。據此,從業人員首先将拼接好的衣紋石塊照片疊加在東立佛身上作比對。接下來,采用化零為整的方法進入實物拼對階段。三個月後,原先鋪展滿地的西立佛零散石塊被連成一體(圖8)。拼接完成後的西立佛再次證明了最初的判斷,130多塊石雕件基本上都來自立佛本體,橫向約有十七層石塊,每層高度不盡相同,基本控制在25~35cm之間,但同層高度幾乎一緻,縱向有六至八列,石塊寬窄不一,上下錯縫,以利于壘砌時更為牢固。可以看出,當初的切割線基本上選擇衣紋的凹面或次要位置,這樣,拼接後的接縫就非常隐蔽,不影響視覺上的美感,看看古人當時考慮得多麼周詳。衣紋石塊厚度均等,偶有超出厚度規格的,就将其剖切開,切掉的部分并沒廢棄而備作連接配接石。在拼複西立佛雕刻殘塊的過程中,讓人們更清晰地了解到第20窟坍塌的原因以及北魏時期人們搶修瀕危佛像采用的手段、工序和付諸的努力。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8、雲岡第20窟西立佛碎片

随着西立佛的複活,第20窟的噩夢也行将結束。相信不久後,西立佛将重新矗立,再現昔日榮光(圖9)。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9、雲岡第20窟西立佛複原線描圖

昙媚碑記

1956年,在修整第20窟前早年崩塌的亂石場地時,掘出一方北魏景明四年(503)比丘尼昙媚造像銘(圖10)。該碑方形,灰色細砂岩,縱30厘米,橫29厘米,厚6厘米。從文風和體例上看,這不是普通的造像題志,而是一方贊頌銘。

猶如噩夢——雲岡二十窟崩塌之謎

圖10、昙媚碑記

銘文寫道:

□□靈鏡覺,凝寂疊代。照周祥﹖」邦,感垂應物。利潤當時,澤潭機」季。慨不邀昌辰,慶鐘播末思。戀」靈福同,拟狀金石。冀瞻容者加」祗﹖虔﹖,想象者增忻怖。生生資津,」十方齊慶。頌曰:」靈慮巍凝,悟岩鑒覺。寂絕照周,」蠢趣澄濁。随像拟儀,瞻資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景明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

此碑原先可能鑲嵌在第20窟内的某一龛基,是一塊可裝卸的單體石刻碑,概因碑刻所在位置的石質不适宜刻字,預留出空位,另選石料镌刻文字後補鑲上去。閱讀昙媚碑銘文,能夠感受到這位尼姑崇敬佛法的願心,同時也讓我們了解到北魏遷都洛陽以後,留居平城的僧尼對當時社會佛教發展的信仰觀念。

不過,在昙媚的字句中,隐約有一絲淡淡的憂郁在顫袅。

莫非她已知道,平城的天色,即将向晚!

來源:雲岡石窟官微

原标題:猶如噩夢 ——第20窟崩塌之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