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買二手貨成年輕人的潮流!更多消費者從“買家”變“賣家”

曾幾何時,被衆人避之不及的二手貨,變成了新一代年輕消費者心中的“香饽饽”。在大量年輕人群進入消費主場的情形下,可循環的“二手經濟”異常活躍。越來越多消費者從“買家”到“賣家”,閑置交易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的生活方式。

圖書:逛二手書店的年輕人多了

走入三裡屯機電院75号樓,位于二層的多抓魚循環商店一側是圖書區,收銀台兩側設有“咖啡鋪”、“裁縫鋪”,中庭擺放着老影院座椅。十幾位年輕的顧客或坐或站,有的手捧一本圖書閱讀,也有的在書架前翻閱。

買二手貨成年輕人的潮流!更多消費者從“買家”變“賣家”

圖書區是按“藝術”“文學愛好者”“認識世界”等類别設定分區,塑封包裝的圖書上還有編輯的推薦語,書架上則用标簽按科普、商業、工作哲學等内容分門别類,每隔幾本就有封皮上清晰可見缺損和壓痕的圖書。

“每本圖書上都有二維碼,顧客可以掃碼進入多抓魚程式公衆号和小程式檢視商品價格。”面對查閱的消費者,一位店員走上前介紹,目前店裡約有1.2萬冊書,其中70%是二手書。

記者掃碼發現,書店内的很多二手書都是五六折,一本二手《白夜行》原價39.5元,店内打5.4折售價才21.4元。“買二手書很值,便宜且不影響閱讀。”顧客張明說,“現在,逛二手書店的年輕人多了,有時候我也把看過的書,再拿到網上出售,這樣做環保又節約。”

服裝:買二手服裝還是有點心理障礙

買二手貨成年輕人的潮流!更多消費者從“買家”變“賣家”

多抓魚服裝區

“服裝的折扣遠大于圖書的折扣。一件原價為699元的ZARA飒拉西裝無明顯使用痕迹卻被打了3折,售價為209元。”店員介紹,我們做二手服裝也是嘗試,想推廣循環利用的理念。

“這些二手衣服看着挺好的,但我還是不太能接受。”王先生表示,“衣服畢竟還是穿在身上,有點心理障礙,衛生方面的擔憂倒還其次。”

一位多抓魚循環商店從業人員介紹,多抓魚收到二手圖書和服裝後需運到工廠進行處理,到工廠後首先進行鑒定,然後進行品相分級,視情況分别予以修複和表面清潔,表面清理工作完成後統一放進臭氧消毒櫃進行消殺,完成整個流程後的二手商品才會被允許包裝和入庫。期間,如果發現盜版圖書将予以退回。

買二手貨成年輕人的潮流!更多消費者從“買家”變“賣家”

中庭正在閱讀的和正在挑衣服的顧客

手機:想嘗鮮年輕人多是以舊換新

在翠微印象城裡的一家轉轉二手手機店,近百部手機整齊地擺在了店裡,門店的電子顯示屏上“以舊換優,購機再享直降優惠”的智語不斷循環滾動。不時有消費者進店擺弄手機檢查外觀,測試性能。

記者在店内看到,一部128G基本全新的紅色二手IPHONE13在店内售價為4848元,蘋果官方全新售價為5999元,回收價格則約為3500元。“店裡的收購價不僅看品相,還會根據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随時調整。”一位店員介紹,每次新機釋出會後是店裡的營業高峰時間,很多來店裡的年輕顧客都是想嘗鮮用舊手機以舊換新。手機等電子産品更新換代速度比較快,很難有人堅持用四五年。“我來是打算給自己挑個備用機。”顧客張女士表示,倆手機都買新手機自己吃不消,二手手機哪怕品相不錯也會比新機便宜不少。

買二手貨成年輕人的潮流!更多消費者從“買家”變“賣家”

轉轉二手手機店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從2015年約3000億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破萬億的市場規模,閑置物品交易的範圍覆寫了幾乎所有的消費品品類,預計2025年将達到接近3萬億的市場規模。由于二手商品的分散化,像閑魚、轉轉一類的全品類平台相對較少,目前大多數的二手交易還集中線上上,開展線下交易的品類主要集中在3C數位、奢侈品箱包、圖書等。中國的二手經濟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