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地撿廢品撿到商代青銅樽,主動上交,獎勵:3000元

在陝西漢中城固縣博物館有一件商代的青銅樽,這件青銅樽雖然有些殘破,但是它的制作工藝繁雜,是一件青銅藝術精品,它是陝西漢中城固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說起這件青銅樽的來曆,還有一段頗為傳奇的小故事。

撿拾廢品撿到青銅罐子

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五郎廟鎮的武靖遠老漢已經66歲了,由于家境貧寒,老漢每天都騎着三輪車到處撿廢品,以維持生活。

工地撿廢品撿到商代青銅樽,主動上交,獎勵:3000元

2014年10月28日,武靖遠老漢騎着他的三輪車到城郊撿廢品,回家路過一處廢棄高鐵工地的時候,武靖遠停下了三輪車,走到工地裡去撿拾廢品。他一邊走,一邊用眼睛在地面搜尋可以回收賣錢的廢品,在撿了幾個空礦泉水瓶子之後武靖遠走到了回填路基的土堆處,他望向土堆,發現土堆的斜坡處露着一塊有點發黑的東西。

“難道是廢鐵?”武靖遠邊尋思,邊向土堆上面爬去。

工地施工的時候經常會把一些廢鐵埋進土裡,武靖遠以前也經常從土裡挖到廢鐵。當他爬上土堆的斜坡處,來到那處裸露着一角的“廢鐵”跟前的時候,他發現那塊“廢鐵”與平常的廢鐵好像不一樣,從露出地面的部分來看,那塊“廢鐵”好像是一個罐子。

工地撿廢品撿到商代青銅樽,主動上交,獎勵:3000元

武靖遠沒有多想,他從三輪車上找來工具開始挖了起來。沒有想到那塊“廢鐵”越挖越大,最終武靖遠從土堆處挖出了一個重達20斤的“青銅罐子”。将“青銅罐子”外表的泥土擦拭去之後,武靖遠發現罐子的外表竟然刻有精美的花紋。

販賣還是上交

陝西漢中城固縣是著名的曆史名城,當地有許多文物古迹。由于當地古迹衆多,是以當地有關部門的文物保護宣傳工作做得也很到位。武靖遠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看到那個帶有精美花紋的“青銅罐子”之後,他腦海裡不禁浮現出一個念頭:“難道這個東西一件寶貝?”

想到這裡,武靖遠把“青銅罐子”搬到了自己的三輪車上拉回了家。鄰居和同村村民聽說武靖遠撿到了一件“寶貝”的消息之後,都跑到他家裡來看熱鬧。村民們圍着他挖出來的那個“青銅罐子”議論紛紛,有些有文化、有見識的村民非常肯定地告訴武靖遠,他挖到的這個“青銅罐子”是一件文物,值很多錢。有的村民建議武靖遠将它賣掉,有的村民勸武靖遠千萬别私自販賣,倒賣文物可是要坐牢的……

工地撿廢品撿到商代青銅樽,主動上交,獎勵:3000元

武靖遠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戶,他妻子半身不遂,兒子和兒媳婦常年在外地打工,家裡還有一個5歲的孫女需要他照顧。撿到寶貝之後,武靖遠也曾想過要把寶貝賣掉換點錢來改善家庭生活,但是思來想去,武靖遠覺得私自販賣不妥,既然“青銅罐子”是一件文物,還是應該将它上交給國家,那樣自己才能安心。

于是,武靖遠找到了鎮文化館從業人員,向他們講述了自己的挖到“青銅罐子”的情況。文化館的從業人員聽了武靖遠的彙報後非常重視,他們當即聯系城固縣博物館的從業人員,一起到武靖遠家裡去做鑒定。

商代青銅樽

博物館的專家趕到武靖遠家之後,一眼就看見了放在院裡的那件青銅器。在仔細檢視了那件“青銅罐子”之後,專家激動地告訴武靖遠:“你挖到的這個東西可是一件寶貝,初步鑒定為商代的青銅樽。”

工地撿廢品撿到商代青銅樽,主動上交,獎勵:3000元

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這件青銅樽:這件青銅樽為圓口圓形器,它的口徑為41厘米,高為38厘米(樽足有破損),重量10公斤。青銅樽的圓腹上刻滿了漂亮精美的饕餮紋,樽體上雕刻有三隻水獸,每隻水獸的獸角上都鑄造了一隻栩栩如生的水鳥。這件青銅樽做工精美,唯一美中不足之處的是樽足處有一個大洞,這處破損的大洞有可能是在推土機推土的時候給損壞的,但是破損的殘片已經無處可尋了。

樽是大陸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商周時期的樽口徑都比較大,器形多為敞口、長頸、圓腹。城固發現的這件青銅樽從器形和結構等方面完全符合商周青銅樽的特征,而且這件青銅樽做工精細,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經專家鑒定,這件青銅樽與1964年在城固縣寶山鎮發現的另一件青銅樽為同一時期文物,年代為商代末期,距今已經有3600多年的曆史了。

結語

鑒于武靖遠發現并主動将珍貴文物上交給國家的行為,文物局經過研究後決定給予武靖遠精神和物質獎勵。後來,城固縣文物局為武靖遠頒發了榮譽證書,同時又獎勵給他3000元現金。雖然這筆獎金與青銅樽的實際價值來比簡直是九牛一毛,但是武靖遠已經相當滿足了。畢竟,當時他挖這件青銅樽的時候是當廢鐵挖的,而今,這件青銅樽不僅沒有被埋沒,反而找到了最好的歸宿,他也算沒白忙一場。

工地撿廢品撿到商代青銅樽,主動上交,獎勵:3000元

這件商代青銅樽的發現,為專家們研究商代青銅器的發展以及當時青銅器的制造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目前,這件商代青銅樽被收藏于漢中市城固縣博物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