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目前正在熱播的都市家庭劇《心居》揭露了外地媳婦依附婚姻的悲劇。

表面來看,每個人物,每一個角色,甚至是整個劇情鋪墊,永遠離不開的話題就是房子,可實際上這個故事講的又不是房子。

以觀衆視角來拆解的話,我們可以了解為人們隐藏在内心對“家”的執念,那種執念令人惋惜,也讓人痛心。

而觀衆們如果能夠耐心地繼續追下去,《心居》依然離不開的是當下流行的傷痛文學,跟随女主人公馮曉琴的心路曆程,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更為貼近現實,把赤裸裸的真實情感擺在台面上去剖析的解讀方式。

——那就是“居心叵測”。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馮曉琴以鄉村姑娘身份闖蕩上海,沒有學曆沒有文憑,沒有家庭背景更沒有資源人脈,在這個連進階人才都會被瞬間淹沒的魔都裡,她唯一能出頭的捷徑就是依附婚姻。

《心居》劇集剛開篇則交代了上海原住民“顧家”的家庭關系,從每家每戶日常生活的起床那一刻開始,上到太奶奶,下到小兒子,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都由能幹的媳婦馮曉琴一手掌握,她不僅是全勤媽媽,專職家庭主婦,更肩負着讓一事無成的老公“成才”的重任,試圖用她的強勢和限制,來達成在大城市能夠獨立生活的訴求。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起初由海清飾演的馮曉琴這個角色,讓許多兩代人同住,且老公還是個“媽寶男”的家庭瞬間與之有了共鳴,仿佛照鏡子的劇情設定被帶入我們身邊确實更有質感,可接下來馮曉琴的一系列行為又因為過于真實,而引起了觀衆們的極度不适。

那種感覺就像是被扔進籠子裡任人觀賞的動物,毫無秘密可言。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其實馮曉琴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女人,她嫁給木讷沒有上進心的“大小孩”顧磊,就是因為對方沒有心機,易于控制,聽擺弄。

而馮曉琴多年苦心經營家庭,心甘情願伺候顧家老小,也是在為自己未來的生活鋪路,如今小老虎已經上國小,深耕8年之久也該到收獲的時候了(這也是為什麼劇集開篇把時間定在秋收季節的原因,真是細節拉滿)于是馮曉琴提出了想買房子的要求,并開啟了四處借錢而引發的一系列風波。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顧磊與馮曉琴結婚後,馮曉琴成為了家庭主婦,顧磊沒有穩定工作,收入微薄,大多時候還要靠家裡補貼,二人幾乎沒有積蓄,即使這樣的情況,馮曉琴還是堅定要換200萬的新房,表面上的說辭是借,實則就是變相跟顧家要錢買房,因為就目前他們夫妻的經濟能力根本是沒有辦法還款的。

而從另一方面,顧磊父親拿出50萬養老金幫他們交首付後,馮曉琴還要四處借錢裝修也能看得出,空手套白狼的目的一望而知。

圍繞着借錢買房,家裡總是硝煙彌漫,争吵不斷,而引發戰争的正是馮曉琴,目的不達成決不罷休,沖昏頭腦的後果是讓顧磊英年早逝,使顧家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個意外也打得觀衆們是措手不及。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天有不測風雲,顧磊提前殺青,并不是馮曉琴希望得到的結果,如今她成了寡婦,一邊帶娃一邊照顧妹妹,同時還要面臨着來自顧家的怨恨,猜忌與防備,而她與大姑姐顧清俞的博弈才真正開始,即使顧磊已經離世,馮曉琴依然沒有斷掉買房的念頭,之前顧家人是她最大的障礙,現在依然如此,可這些還不是馮曉琴最慘的日子。

他們之間的誤解愈發深厚,猶如三尺寒冰,更雪上加霜的是妹妹的情感遭遇,以及遠在家鄉的母親和弟弟的突然到訪,讓孤身在外飄搖的馮曉琴陷入兩難困境。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顧家人因為小老虎問題不斷給馮曉琴施壓,外加上顧家親戚們的有色眼鏡,冷嘲熱諷,和馮父馮母化身寄生蟲的強勢入駐,都在不停考驗着這個沒有文化的外地小女人。

當一個人失去了依靠,沒了婚姻的庇護,在特殊環境下也許會激出内心鬥志,散發強大的能量,馮曉琴本質善良可也有私心,她有為家庭付出所有的決志,也有女人有理講不通的劣根,人無完人才是最真實的展現。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顧磊身死是沒人希望發生的意外,可活下來的人還要繼續活下去,不管是“居心叵測”地為了自己,還是承接上下代橋梁,達成逝者的遺願,我們都要抱有希望的活下去。

無論前路有多艱辛,無論因果對錯,都要心有所居,向陽而行。

心居:馮曉琴逼死無能老公,一人帶娃養妹,這還不是她最慘的日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