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的時候,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就來過中國,當時馬斯克與特斯拉的名氣都沒有如今這麼大,或許正是因為名氣大小的問題,楊元慶當年就戲耍了一番馬斯克。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馬斯克與聯想CEO楊元慶同台。主持人問楊元慶如何看待特斯拉的營銷能力,楊說你先問問他有多少客戶。
馬斯克非常老實,說已經超過3萬了。楊元慶微微一笑:“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買了1.5億台裝置。”得意滴笑,他得意滴笑。

楊元慶所炫耀的,也是我有多少個客戶,多少人在用聯想電腦。
我們也可以這樣了解,當年楊元慶看不上馬斯克,認為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在全球銷量還不及聯想公司的零頭。
可現在呢?特斯拉現在每輛車的利潤超過1萬美元,一台聯想筆記本的利潤最多也就幾百元。換句話說,聯想賣掉100台電腦都不如特斯拉賣掉一輛汽車賺的錢多。
話又說開了,聯想公司成立時間比特斯拉汽車公司要長得多。楊元慶那傲慢的行徑就跟個90年代的暴發戶土老帽似的完全不懂商務禮儀。
萬物互聯,人類的智能終端一直在變,PC時代的微軟,手機時代的蘋果,智能汽車時代的特斯拉。
如今特斯拉市值達到了9357億美元,創始人馬斯克也是以成為了全球新首富。而聯想公司的市值僅966億港元。
8年時間過去了,特斯拉的市值大概是聯想的80倍。不知道楊元慶看到今天這樣的局面,會作何感想呢?
大部分網友之是以對聯想公司沒有好感,更多的是因為聯想公司自身不争氣。
網友們都清楚,聯想公司比華為公司成立的時間還早,而且當年聯想公司受到的扶持要比華為公司好得多。
當年聯想公司的名氣也比華為公司好得多。那時候聯想有機會走上技術創新的道路,可柳傳志最終讓聯想走上了“貿工技”路線。
這麼多年過去了,聯想公司确實做大了,但卻是“大而不強”。而華為公司就不一樣了,當年華為最困難的時候,任正非都動了賣掉華為公司的想法,結果硬是咬牙撐了下來,這才造就了今天的華為。
是以網友們對聯想這家公司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因為聯想公司過去幾十年一直頂着中國科技公司的帽子,卻始終未能為中國科技行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