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車八年,蘋果汽車終于失敗?小米雷軍也尴尬了

從2014年的泰坦計劃開始,蘋果進軍汽車行業已經八年。然而我們等來的不是汽車,而是團隊解散的消息,蘋果汽車宣告失敗?這個消息,可能會讓小米雷軍也很尴尬。

造車八年,蘋果汽車終于失敗?小米雷軍也尴尬了

1. 蘋果造車?

2014年蘋果雄心勃勃的“泰坦計劃”,引發科技領域高度關注,人們想看看這個全球智能硬體王者,如何重新定義汽車。但是如今半年過去了,蘋果汽車未見蹤影,卻傳出團隊解散的消息。常年爆料蘋果的天風國際資深分析師郭明錤稱:蘋果汽車團隊已經解散了一段時間。而今年年初,蘋果汽車軟體工程項目負責人Joe Bass離職時,外媒彭博社也說表示:“蘋果汽車管理團隊如今已經分崩離析。”

造車八年,蘋果汽車終于失敗?小米雷軍也尴尬了

2. 八年不成?

綜合多方資訊,蘋果汽車業務或許已經宣告失敗。首先,庫克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但不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産品經理。喬布斯之後的蘋果,再也沒有出現過具有颠覆性的産品。是以很多人認為,庫克無法上司蘋果完成對汽車行業的颠覆。其次,蘋果内部對汽車業務的技術路線存在深刻分歧,在“優先整車制造”還是“優先軟體平台開發”之間搖擺不定,導緻蘋果汽車項目集聚的14 位技術大咖,出走過半,人才流失嚴重。

造車八年,蘋果汽車終于失敗?小米雷軍也尴尬了

最後,蘋果在造車路上,找不到有實力的朋友和合作商。蘋果的優勢在于軟體,劣勢是硬體制造,代工廠就成了蘋果的必需品。盡管富士康一直想成為代工廠,但是因為造車經驗稚嫩而不被蘋果看在眼日經新聞報道,蘋果至少與六家車企談判,但是這些車企都不願給蘋果代工,一方面因為無法共享蘋果的軟體技術,另一方面也擔心養虎為患。包括南韓現代、比亞迪、甯德時代在内的龍頭汽車,無一例外都拒絕了蘋果。

造車八年,蘋果汽車終于失敗?小米雷軍也尴尬了

3. 雷軍尴尬?

蘋果汽車團隊的解散,意味着這家科技巨頭的跨界造車遭遇重挫,這對于正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大展拳腳的小米來說,無疑也是巨大的打擊。同為手機行業的巨頭,跨界到汽車行業從零開始,小米造車有着和蘋果造車同樣的邏輯和路徑。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零售量由盛轉衰,蘋果和小米很焦慮,不約而同地将視線投向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蘋果和小米都不敢缺席,否則就會重演諾基亞的悲劇。

造車八年,蘋果汽車終于失敗?小米雷軍也尴尬了

相較于蘋果2014年的入局,小米2021年才開始造車,真的太晚了。業内分析認為,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将達到20%,市場會進入競争激烈的行業洗牌階段。反觀小米,其量産車最快也要在2024年才誕生。這意味着,小米汽車落地之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曆了兩三年殘酷的優勝劣汰淘汰賽。小米造車跑得很快,因為雷軍很焦慮,入場時間真的太晚了。蘋果造車八年都失敗了,小米能不着急嗎?

造車八年,蘋果汽車終于失敗?小米雷軍也尴尬了

小米造車,符合雷軍的“風口飛豬理論”,隻是這條賽道已經非常擁擠,小米面臨的挑戰太大。跑在最前面的特斯拉和比亞迪,造車新勢力“蔚小理”,還有大衆、豐田等大象轉身的大型跨國車企,以及蘋果、華為這些一樣是跨界造車的“同道中人”,這些沒有一個省油的燈。我們當然樂見小米成功,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實作彎道超車,增強一份力量,但是小米面臨的壓力很大,留給雷軍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