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對于很多家長而言,教育孩子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頭疼的事,特别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脾氣,有時候教育方法稍微不對,就會激發雙方的沖突,影響親子關系。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視訊,視訊中一位五六歲左右的小男孩哭着跑到媽媽的面前,說其他的小夥伴不願意跟他玩。

而孩子媽媽聽到孩子說的這句話後,并沒有第一時間安慰孩子,反而還責怪孩子,說如果你沒有做錯什麼事情,其他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跟你玩?

再說了,其他孩子不願意跟你玩,你也哭,有什麼好哭的,你不跟他們玩就是了,自己一個人又不是不能玩。

孩子聽到媽媽的回答後,低下了頭,陷入了深深的自卑與自責當中。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當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另外一個家庭中時,這位媽媽卻這樣回答:“沒有人跟你玩确實挺孤單的,可能是你們接觸的時間不長,彼此都不熟悉,是以才不願意跟你玩的,等你們接觸次數多了,他們一定會很喜歡跟你一起玩的。”

孩子聽完媽媽的話後,肯定地點了點頭,心情立刻變得好了起來。

從這段視訊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低層次”的父母:付出得最多,收到的效果卻甚微

唠叨孩子

看到一個視訊,視訊中一位媽媽正在唠叨自己的孩子,說孩子的被子沒有疊好,整個房間還一團亂,早上飯也不起來吃……

而孩子聽到媽媽的唠叨後,也沒有任何反應,還是無動于衷,繼續坐在電腦桌前玩遊戲。

其實作在很多家庭都有這種情況,但是唠叨孩子對于教育孩子而言,能起到的效果并不好,有時候反而還會起到反效果,畢竟在成長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逆反心理,這樣的唠叨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責怪孩子

逛街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幕,一位媽媽在大街上大聲地呵斥自己的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生你來有什麼用”。

這位看上去五六歲大的小男孩在聽到媽媽的這番責怪後,低下了頭,似乎是在自責和羞愧,周圍的行人也都因為媽媽的大聲呵斥側目而視。

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因為這個孩子不小心将剛買的冰淇淋給弄到了地上。

現在很多年輕家長都喜歡責怪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孩子因為有些已經教過的事卻還是做錯的時候,這樣的責怪就會來得更加猛烈,這種行為其實是在間接的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開始變得自我否定。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一個學習各種行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而不是父母的責怪,責怪隻會讓他們變得更加畏首畏尾,不敢于去嘗試其他事物。

拿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

拿自家孩子跟其他孩子進行比較,是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做的事,就好比之前因為冬奧會而火遍全國的天才少女谷愛淩,就成為了很多家長拿來比較的對象。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一些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人家谷愛淩,年紀僅僅18歲,就已經拿下了奧運會金牌,而且還即将就讀于世界最頂尖的名校!你再看看你!”

拿自家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較,是非常傷害孩子自尊的一種行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氛圍,不同的孩子天賦也各有不同,家長如果一味的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的話,長期下去就會讓孩子産生自卑感,影響孩子今後的性格。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高層次的父母:做好這幾件事,讓孩子學會自己成長

去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去我妹妹家做客的時候,妹妹提到想要讓自己的女兒去學芭蕾舞,她的女兒雖然沒有說不樂意,但神色當中卻沒有一絲的開心,還好我妹妹發現了,并且溫聲細語地詢問了孩子想要學什麼,在了解到孩子對鋼琴感興趣後,便決定不讓孩子去學芭蕾舞,讓孩子去學自己感興趣的鋼琴。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很多家長都喜歡獨斷專制,被他們認為孩子的年紀還小,什麼都不懂,讓他們自己來做決定的話,之後往往會害了他們。

其實作在的孩子是非常早熟的,他們明白自己内心想要什麼,并沒有家長所想的那麼幼稚。

是以,家長應當嘗試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夠根據孩子内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這對于家長和孩子而言都有好處。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學會鼓勵孩子

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學生時代都有這樣的經曆,那就是家長似乎很少開口誇獎我們,即使我們将某件事做得很好,而當我們做錯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則會對我們進行打擊教育。

之是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在老一輩人的觀念當中認為如果經常誇獎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容易讓孩子出現落後的情況,而經常打擊孩子,會讓孩子養成謙虛的好習慣,進而不斷地進取。

不同層次的父母,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高低兩層你屬于哪一層?

但其實就現代教育的角度來看,多鼓勵孩子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取得相應的成就,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這個過程中,很多事情都是他第一次嘗試,這個過程中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肯定,隻有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他們才能夠更有信心去嘗試其他事物。

結語

做父母是沒有上崗證書的,每個人都有當父母的權利,但如何做好父母這個身份,卻是一門大學問。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