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防出生缺陷,準父母的自我修養

在我們婦産科,有這麼個比喻——每個生命降臨世界的過程就是一個打怪闖關的過程,成功受孕是第一關,逃過各種意外流産是第二關,躲得了出生缺陷是第三關。事實上,大多數“準父母”都認為闖過前面兩關就太平無事了,對第三關的困難估計不足。而随着國家鼓勵生育政策的落地,高齡産婦的增長,卡在第三關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出生缺陷。顧名思義,出生缺陷指的是嬰兒在出生前,也就是在母體内就發生了身體結構、功能或者代謝異常,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先天性畸形”。全世界每年大概會降生約500萬個出生缺陷的嬰兒,發病率大概在3-4%之間。據《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估計,大陸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5.6%,是典型的高發國家。

并不是所有的出生缺陷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這裡面也分不同的類型。臨床上,我們把出生缺陷分為結構缺陷和遺傳缺陷兩大類。像耳朵附近的小肉贅和六指,屬于結構缺陷中的外貌形态缺陷,雖然也叫做出生缺陷,但很輕微,對嬰兒的健康成長,包括以後在社會上工作生活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影響比較大的是結構缺陷裡的器官結構異常,比如先天性心髒病、神經管畸形,以及幾乎所有的遺傳缺陷。因為遺傳缺陷大多涉及染色體異常,是生命底層代碼出了問題,引發的是系統性風險。比如說唐氏綜合征,就是人體多了一條21号染色體導緻的,表現為智力障礙和多發畸形,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還有先天性耳聾,目前大陸每1000名新生兒中,大概有1-3名有聽力障礙,其中遺傳性耳聾占了很大比例。

預防出生缺陷,準父母的自我修養

總體來說,在5%的高發病率下,輕微出生缺陷的占比偏多。由于産前篩查手段的進步和豐富,嚴重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大概在1%左右。當然,我們也不能小看這1%,因為對于任何一個1%的家庭來說,他們所承受的都是100%的痛苦。

對出生缺陷有一個基本認知後,我們就可以去探讨背後的原因。一般認為,已知的罪魁禍首有這麼幾個。一是遺傳因素,通俗點說,就是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攜帶了變異基因。這種情況大多數是隐形遺傳,即父母攜帶某種基因但不發病,但遺傳到子代後發病。二是母體因素,比如說母體感染、在孕期服用藥物,吸煙飲酒,營養補充不足等等。三是環境因素,比如電磁輻射污染、放射性、高溫高熱、乃至生活中最常見的空氣和噪音污染。

以上這些因素,既可以獨立出現,也可以共同作用。但無論原因是什麼,絕大部分出生缺陷都能夠通過預防手段來避免。

現在被普遍認同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政策。一級預防是指在孕前以及孕早期階段的綜合幹預,通過健康教育,選擇最佳的生育年齡,遺傳咨詢,定期保健,合理的營養,并未接觸放射性或有毒有害物質,預防感染,謹慎用藥,戒煙戒酒等,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二級預防是指通過孕期的篩查和産前的診斷識别胎兒的嚴重先天缺陷,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減少缺陷患兒的出生;三級預防是指新生兒疾病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避免或減少新生兒緻殘,提高患兒的生活品質。

相對來說,二級預防是整套政策裡的核心環節,重點就是兩個字——産檢。對于胎兒來說,産檢最重要的是出生缺陷的篩查與診斷,這包括胎兒的染色體異常和胎兒各個器官和系統的結構異常。對于孕婦來說,最重要的篩查與診斷胎兒出生缺陷的三項檢查是:NT+無創産前基因檢測+大排畸,這是産檢的高配,有條件的最好都要做。

預防出生缺陷,準父母的自我修養

我們先來看NT,它是英文Nuchal Translucency的縮寫,指的是在早孕期的孕11-14周時胎兒頸部的透明層的厚度。這個超聲檢查貌似簡單,但作用很大。NT是屬于孕期超聲檢查可以經常發現胎兒的超聲軟标志物,超聲軟标志物并不是胎兒結構異常,但它的出現會提示胎兒發生染色體和器官結構異常的風險增加。NT的厚度越大,發生胎兒染色體異常,胎兒心髒畸形、以及發生死胎的風險就越高。

國内曾經有一家醫院對其2015年-2020年間的7153名産婦進行了回顧性調查分析,這7153例産前胎兒畸形篩查産婦經引産或分娩随訪結果證明143例畸形胎兒,經超聲檢查檢出136例,檢出率超過95%,這足以證明産前超聲檢查的重要性。

無創産前基因檢測,孕12周即可檢測,是應用高通量基因測序等分子遺傳技術檢測孕期母體外周血中胎兒遊離DNA片段,以評估胎兒常見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風險。目标疾病為3種常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即21三體綜合征(唐氏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

國内首個獲得藥監部門準許的高通量測序應用來自華大集團旗下的華大基因。這家公司已經累計提供了近千萬例無創産前基因檢測。據我了解,國内一些地區(如河北、長沙)還與華大合作,在當地開展了免費的無創産前基因檢測項目。

如果是年齡在35歲以上的孕婦,臨床上會建議做羊水穿刺取代外周血,檢測範圍會更廣,結果也會更加精準。

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夫妻雙方都是博士,斷然拒絕唐氏篩查和其它檢查,他們說自己的學曆這麼高,智商這麼高,不可能生出那樣的孩子。盡管我們告訴他們,這件事是随機發生的,他們依然不信。結果很不幸,他們最後真的生出了一個唐氏綜合征的孩子。

大排畸是B超檢查,一般在懷孕第22-24周左右做,主要是檢查胎兒在子宮内的發育情況。因為這個時候胎兒的頭顱、面部、心髒等部位都已經基本成型,是以它的作用是能排除大部分的胎兒畸形,比如先天性心髒病、唇腭裂等。

但無論怎麼說,産檢都是出生缺陷的發現機制,想要從源頭上避免出生缺陷,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的營養攝入,都能有針對性地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率。

比如說對于胎兒神經管缺陷的預防,備孕期間的葉酸補充就很重要。母體缺乏葉酸是導緻胎兒神經管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國的飲食結構中葉酸的攝入量明顯不足。臨床上建議,從懷孕前3個月就應該開始補充葉酸,這是因為通常需要連續口服葉酸至少3個月,才能使母親血液中葉酸的濃度達到有效預防神經管缺陷的水準。

最後和“準爸爸媽媽”說一句,即便是真的查出了問題,也不要急于放棄。現在我們有了更精準的醫學手段,不管是超聲影像還是基因檢測,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精準地判斷胎兒在宮内時的緻病基因問題,并判斷未來的走向。有些出生缺陷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或者說是有醫可治的,我們通過宮内手術和藥物治療,甚至是幹細胞治療的手段,能夠確定孩子出生後的健康成長和發育。

(本文作者系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 段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