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為何不能寫鈎?

我們先看看古代“門”字繁體楷書寫法,注意右下角都帶鈎,幾乎沒有不帶鈎的寫法: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為何不能寫鈎?

再看看行書的“門”字寫法,也都帶鈎: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為何不能寫鈎?

可見,門字帶鈎的寫法,是從古到今的标準規範。奇怪的是,故宮裡大量牌匾帶“門”字的匾額卻沒有右下角那一鈎。從古到今,楷書“門”不寫鈎是不規範的,如果現代學生寫作業或考試,“門”不寫鈎,可能會被判錯。那麼,故宮的這一“錯誤”,為什麼數百年不改?

是因為書法原因?因為在書法裡限制較少,在書法裡面并沒有嚴格的要求一定要帶“鈎”,書法作品裡寫門字不帶“鈎”不算錯誤。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為何不能寫鈎?

但其實,故宮匾額上的“門”子不帶鈎,是因為曆史典故。

據傳,南宋時期,皇宮失火,經過對方的調查,也沒有找到失火的原因,當時的皇帝趙構審問當時值班的太監,太監怕擔上罪責,就随口說失火的原因是門上的字帶“火鈎”,而門上題字的“豎鈎”還真像柱子地下點了一把火,趙構也很迷信,就下令把門上帶的鈎畫全部去掉。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為何不能寫鈎?

據清末民初的趙汝珍回憶,清朝的時候大部分門上的匾額的題字,門字都是不帶鈎的,包括故宮和民間的匾額都不能帶。但是到了現代,很多的古建築匾額開始帶鈎了,主要是這些建築都是後來重建的,字也是現代人寫的。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為何不能寫鈎?

牌匾“門”字不寫鈎的習俗,由宋代開始,沿襲到明代,朱元璋有自己的獨特想法,他認為門上帶鈎不吉利,而且鈎畫很鋒利,容易絆腳,阻礙優秀的人才登門入室,也把皇宮上的鈎畫都去掉了。也有點意思。

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認為門上帶鈎容易刮到自己的龍鱗,覺得自己是真龍天子,也不允許題字上的門字帶鈎。

故宮匾額上的“門”字為何不能寫鈎?

其實,無論門字帶不帶鈎,在當時都不是錯字,我們不能以現在漢字的标準去衡量曆史上的産物。而到了現代,門字寫鈎當然情有可原,也可以說是“歪打正着”—“錯”了幾百年終于被寫對了。但這個事情也說明個問題,古典文化與習俗斷層得厲害了。

最後,你認為楷書“門”字,寫鈎還是不寫鈎更耐看?歡迎留言交流。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