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啟斌|廟堂氣象——林散之書法“廟堂氣”刍議

作者:江南時報

“廟堂氣”是大陸書法藝術呈現出的一種最為重要的審美特色。由于諸多經典書法作品多來自記叙重大事件的碑版、政府重要官員的紀功碑、禮器銘文,因而具有莊重、典雅、雄渾、豪邁等審美意象、風格特色,成為書法審美追求的主要正格之一,即“廟堂氣象”。

趙啟斌|廟堂氣象——林散之書法“廟堂氣”刍議

臨熹平殘石碑 1965年 25cm×22cm 林家後人收藏

同大陸曆代書法家多注重向文人士夫占據主導地位的書法取法的途徑一樣,林散之也積極向具有經典意義的漢魏為主的碑版取法,如《禮器碑》《張遷碑》《孔宙碑》《衡方碑》《乙瑛碑》《曹全碑》《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爨龍顔碑》《爨寶子碑》《嵩高靈廟》《張黑女墓志》《崔敬邕墓志》《溫泉銘》《晉祠銘》《集聖教序》《玄秘塔》《破邪陣》等。同時林散之也向文人士夫占據主導地位的書法家如王羲之、褚遂良、顔真卿、懷素、李邕、柳公權、楊凝式、米芾、趙孟頫、祝允明、董其昌、王铎、黃賓虹等取法,如《樂毅論》《黃庭經》《十七帖》等,他也都從中領略書法藝術的精華。這是林散之帖學取法的重要途徑和對象。碑帖互融成為林散之書法藝術審美特征的主要來源和創作方法。林散之開辟出自己的書法取法通道和獨特的書法認知路徑。

林散之與其他書法家向古人取法方向略有不同的是,他從個人角度出發,發現了帝王書法作品所特有的美感,對于帝王書法所呈現出來的縱橫無際、氣象開闊、不受限制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意象給予高度認同,并試圖從中獲得書法藝術創造最為自由的心境和管道。他打破長期以來接近固化的書法法度對創作心态的限制和制約,從帝王書法作品中積極汲取書法創作的經驗和審美要素,為他的書法創作提供新的取法資源和新的創作角度。無論在思想觀念上還是在取法管道、技法層面上,林散之的這一創作取法對象和管道的轉向,不僅打破了傳統書法觀念的束縛,而且也打破了自己内心的禁忌和堅硬的精神外殼,為書法藝術更加豐富的審美意象、多樣性的風格面貌拓展帶來新的啟示和反思,這确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啻于一場自我的精神革命。

趙啟斌|廟堂氣象——林散之書法“廟堂氣”刍議

臨李邕麓山詩碑 60年代 24cm×21cm 林家後人收藏

林散之對唐太宗李世民的書法藝術的關注即是一個典型案例。林散之非常重視唐太宗李世民的書法藝術,從60歲後開始臨李世民的《溫泉銘》,筆意近似李邕,每日兩張,80多個字,每天不辍,可見其用功之勤。林散之高度重視李世民,注重向李世民書法藝術取法同高二适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都非常積極地将唐太宗李世民的書法藝術加以吸收和消化,将其運用于自己的書法創作中,追求高華、典雅、莊重、秀美的書法審美格調。

林散之在書法取法上不斷汲取以唐太宗李世民為代表的帝王書法審美意象、風格特色及其用筆方法,并不斷與臣僚藝術家的書法審美意象和書法風格特征進行整合,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創作引入了一道新的書法取法通道。顯然,林散之對書法風格類型有着不自覺的思考與體驗,有着對不同精神境界和社會階層的書法藝術進行探索和取法的考量。他擴大了書法藝術的取法對象,尤其對帝王階層的書法藝術予以關注,拓展出更為複雜、豐富的書法取法通道,對于書法藝術的無限可能性和創造性也做出了進一步探索。也許,隻有在現代文明下,這一認知才成為可能。

趙啟斌|廟堂氣象——林散之書法“廟堂氣”刍議

曹操《龜雖壽》詩 1979年 24cm×140cm 江浦求雨山名人紀念館藏

在大陸等級森嚴的古代,這樣做無疑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是一種不能觸摸的禁忌。在書法藝術上向帝王取法,在古代确實是不可想象的。林散之不斷打破文化禁區、思想禁區,積極向古人取法的智慧和勇氣,值得我們效法和學習。科學無禁區,思想無禁區,藝術同樣也無禁區。隻有不斷地打破禁區進行探索,充分發揮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華,藝術高峰方能生成。

林散之“廟堂氣”審美意象、審美特色的出現,是林散之對大陸儒家文化、對宮廷書法審美要素積極汲取的結果。正是對這一傳統審美因素的重視,進而接通了大陸傳統書法重要的認知、取法通道,為他的書法審美特色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文化基礎、審美基礎。林散之書法所呈現出來的高華、典雅、莊重、雄渾、豪邁、秀美等諸種審美意象、風格特色,與他的這一價值取向有相當的關聯。

(趙啟斌)

趙啟斌|廟堂氣象——林散之書法“廟堂氣”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