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作者:百科密碼

3月14日,環球網報道了一則關于俄羅斯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的消息,俄羅斯安全專家表示,2月16日開始就發現大量銀行卡盜刷,現銀行卡資訊又被挂在暗網上售賣。由于暗網的隐藏特性,交易源頭将很難查證。

暗網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人敢公然在上面出售俄羅斯銀行卡資訊,不怕被國家打殺嗎?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暗網的由來

暗網的核心是洋蔥路由(Onion routing),它是美國為保護情報通訊安全開發出的一個軟體。這個軟體1990年就被3名海軍實驗室的員工開發成功,并一直維持軍用,直到2004年。項目結束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公布了洋蔥路由項目的源代碼。至此,暗網的種子流落到民間。

那時,一家名為電子前哨的民間基金會接手了這個項目,并把它對外開放使用。這個基金會支援這個項目的原因很簡單,本着對網絡隐私的渴求,他們希望在網絡上獲得絕對的自由,斷絕與現實世界的連接配接。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電子前哨基金會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難道美國群眾天生向往自由嗎?

這麼說那可太高看他們了,他們之是以會成立這樣的基金會,完全是因為美國政府對網絡的監聽。試想一下,當你借用網際網路隐藏身份大放厥詞的時候,背後一直有雙眼睛盯着你,監視你的一舉一動,這有多麼的毛骨悚然。

2007年美國實施“棱鏡計劃”,與國内各大網絡公司簽訂軍方協定,将這些公司的所有使用者都納入監聽範圍之内。其監聽力度之強,可以達到實時對個人使用者的監聽,追蹤到使用者正在進行的網絡搜尋内容。隻要接入網絡,通過網絡進行資訊傳輸,就有可能被監聽。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當時進入計劃的公司有哪些?這裡隻有個不确定的名單,包括微軟、雅虎、谷歌、Facebook、YouTube等這些後來的網際網路巨頭。

面對侵犯人權的監聽,電子前哨基金對外開放了諸如“洋蔥路由”這樣的隐藏使用者真實位址的軟體,吸引了大量想獲得網絡隐私的忠實使用者。使用洋蔥路由的使用者成了暗網的閱聽人,而真正的暗網也是以而誕生,大量基于洋蔥路由搭建的網站大行其道,因為完全匿名的緣故,這些網站成了犯罪交易的天堂。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洋蔥路由

洋蔥路由隐蔽ip位址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難以追查?

洋蔥路由作為常用的上暗網工具,使用者在上面的任何聯網互動都會被層層加密,就拿棱鏡計劃中實時監控使用者的搜尋内容來說,換做洋蔥路由,對方将無法得知資訊的真實内容,而且無法追蹤使用者的真實身份。

洋蔥網絡通過加密層層包裝資料,做成一個個洋蔥般的資料包,在多個中繼節點轉移資料,中繼節點逐漸解開加密層,最後流到目的使用者手中。這就相當于一個包裹經過多次轉手才會送達目的地,而且包裹每經手一次,就要變一個樣子。這大大提升了追查的難度。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洋蔥網絡

這些中繼站由全球志願者免費提供,2018年統計,全球共有1萬7千多個節點,實際營運的有6千多個,這些中繼站每時每刻都要吞吐大量的資料。想通過控制部分中繼站點實作監控,那也不成,洋蔥網絡在使用這些中繼節點進行傳輸時,并不設定固定的路線,為了提高保密性,每10分鐘還會跟換一組中繼節點。

而且,現在更新的I2P傳輸技術更強,它會把資料包拆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進行加密傳輸,傳輸路徑各不相同,最終彙集到目的地再把這些資料合成為可用資訊。更新後的洋蔥路由叫做“大蒜路由”,專為對抗“流量分析”這一資訊溯源技術而生。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大蒜路由

有了這些傳輸技術的保駕護航,暗網使用者基本實作了完全的匿名,暗網逐漸變成違法交易的重災區。據統計,暗網上違法犯罪型網站占到了50%以上。曆史上比較出名的暗網交易網站有以毒品交易為主的“絲綢之路”,被稱為“暗網之王”的Agora等,它們雖然在暗網潛藏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都被各國的執法機構逐一擊破,建立者統統被緝拿歸案。

暗網并非法外之地

在所有破獲的暗網交易平台案件中,最具有時代意義的莫過于抓捕“絲綢之路”創造者烏布利希。美國警方為了搗毀當時最大的暗網交易平台“絲綢之路”可是下來一番苦功夫,光前期建設工作就花費了3年時間,期間卧底為了博得烏布利希的信任,還配合上演了一把買兇殺人的戲碼。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絲綢之路”創造者烏布利希

事發當天,這位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高材生還在舊金山一家圖書館裡蹭網,因為旁邊的一對情侶突然大聲争吵引得他側目,突然就沖出一個人抱走了他的電腦,兩名便衣探員把他按倒在地。

當時要是被他反應過來順勢關了電腦,那FBI再想從他手中得到電腦裡的證據将變得千難萬難,可以說那次抓捕是做了萬全準備的。當然,那對鬧事的“情侶”也是FBI安排的,就是為了吸引他的注意。證據确鑿,這位黑網巨頭最終被判處終身監禁。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相信監獄中的烏布利希想破腦袋也想不到FBI是怎麼查到他的真實身份的。在案件披露的一些細節内容和相關報道中,查證的源頭指向了一則谷歌搜尋上的論壇消息。

由于烏布利希這人實在太過小心謹慎,卧底無從獲得任何有關他的消息,FBI突發奇想的找起了他在明網上的廣告。一個交易平台初建沒有任何客源,發起人肯定會通過一些宣傳手段推銷自己的平台,FBI當時是這麼想的。順着這個思路他們查到了2011年1月29日的一則轉帖,轉帖介紹說這是一個匿名的“亞馬遜”購物網站,并給到了一個洋蔥路由的網址。

追随這條資訊的原釋出者,FBI找到一則IT招聘廣告,裡面有一個注冊郵箱,這個郵箱暴露了烏布利希,最終讓警方确認了他在暗網上的身份。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其實,類似的抓捕案例還有很多。2016年3月暗網上的“Caliconnect”毒品店鋪幕後人被抓,警方通過一模一樣的注冊商标破獲了他的真實身份。一名色情網站的幕後人被抓,因為它打招呼的口癖“hiya's”,警察在Facebook上找到了一位擁有同樣口癖的使用者,破獲了世界上最大的一起虐童案件。

另外,“絲綢之路”2.0在警方重組運作的釣魚執法下,一年内抓捕了大量核心成員,現在的暗網人人自危,充斥大量警方釣魚執法和監控,雖然依舊混亂,但少了很多違法犯罪和非法交易。這裡提醒一句,普通人上暗網大機率被騙或被釣魚,暗網上的交易不受法律監管,同時也不受法律保護。

俄銀行卡資訊流入暗網,交易來源無法查證,暗網真是法外之地?

暗網“絲綢之路”

回到開篇的問題,俄羅斯銀行卡資訊被拿到暗網上出售,其實沒有多大的威脅,這些資訊早就被轉手數回,俄羅斯資訊安全管理局已經對這些資訊進行篩選和消除,不會造成持卡人的财産丢失。誰買了這些無用的資訊,那就是上當受騙了。

寫在最後:暗網并非法外之地,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與責任,法律限制我們的同時也在保護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