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2021中國考古新發現最終入選的6個項目
正式公布
迄今為止出土最長的筝、
新石器時代的玉器、
三星堆裡的最大動物類青銅器
……
你好奇嗎?
這6個考古“盲盒”等你來拆
四川稻城縣皮洛舊石器時代遺址
遺址背景知多少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是在川西高原發現的一處大型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初步勘探确定其寬約500米,長約2000米,整體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該遺址發現的重要考古遺存,揭示了早期人類登上青藏高原的曆史程序。

發掘看點——舊石器時代的斧子長啥樣?
2021年系統采集和發掘的遺物有1萬餘件。這次發掘在青藏高原東麓揭露出七個連續的文化層位,發現罕見的舊石器時代文化三疊層,其中第3層不晚于距今13萬年。
尤其是發掘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數量豐富、地層與時代清晰的阿舍利技術遺存,其中手斧、薄刃斧等石制品是目前東亞地區出土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術最成熟、組合最完備的阿舍利組合。此外,此次發掘還出土了一大批有灼燒痕迹的石器。
△皮洛遺址出土的砍砸器
△皮洛遺址出土的精美手斧
河南南陽市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蒲山鎮黃山村,是一處仰韶文化晚期和屈家嶺文化時期,以獨山玉、石與資源支撐,以玉器、石器加工交流為主的大型中心聚落遺址。在南陽盆地中遺址面積最大,遺迹規格最高,内涵豐富,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特點。
發掘看點——玉石器生産,我們是專業的
該遺址新石器時代玉石器制作遺存以獨山玉石為資源支撐、其它地方玉材為輔助。生動展現了仰韶時期家庭作坊群,向屈家嶺“工廠化”生産的轉變,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遊地區原始玉石器工業體系的空白。
△玉璜系列
△屈家嶺文化墓葬玉钺系列
此外,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築群是國内儲存最好的史前建築之一,牆體存留高,内部設施齊全,大批遺物原位儲存,再現古人制造玉石器與生活的基本場景。
△仰韶晚期F2-1爐台旁密室内5件獨山玉器成品和陶器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商代遺址
四川廣漢市三星堆商代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内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發掘看點——又雙叒上新啦
1986年,考古工作者對三星堆一、二号坑進行了系統發掘,30多年後,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重新開機,新發現的6個祭祀坑再度出土金面具、銅頂尊跪坐人像、銅扭頭跪坐人像、銅“神壇”、象牙等兩千多件珍貴文物,豐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和價值,實證了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号坑出土金面具
△四号坑出土扭頭跪坐銅人像
△8号坑青銅神獸,目前三星堆發現的最大一件動物類青銅器
△8号坑出土的金葉
△8号坑出土的大型神壇
江西樟樹市國字山戰國墓葬
江西樟樹市國字山戰國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樹市,是江西地區考古發現規模最大的戰國墓葬,墓主與越國王室關系密切,墓内多種文化因素交融共存,越文化因素突出,還有豐富的楚文化和群舒文化因素,為本區域“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程序的探索,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學證據。
發掘看點——迄今為止出土最長的一件筝
出土2000多件套器物,包括迄今為止出土最長的一件筝和兩件帶有“越王”銘的銅戈(戟)。
△出土銅跽坐人镦
湖北雲夢縣鄭家湖戰國秦漢墓地
湖北雲夢縣鄭家湖戰國秦漢墓地位于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分布于楚王城城址的東南郊,西距龍崗墓地約1000米、睡虎地墓地約3000米。該墓地是研究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及其反映的國家認同的經典個案。
發掘看點——“中華第一長文觚”有多長?
遺址出土了一批珍貴的文字材料,其中的“中華第一長文觚”近700字,字型為典型的秦隸。該觚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文字最長的木觚,形制罕見,内涵豐富,是研究戰國秦漢時期社會曆史、思想的珍貴文本。
△C區M257出土虎頭枕
甘肅武威市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甘肅武威市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包括陽晖谷、白楊山、大可汗陵三個陵區,該墓葬群以唐代中原地區文化為主,兼有吐谷渾、吐蕃、草原文化等因素,深刻揭示了吐谷渾等民族,逐漸融入中華文明的史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學支撐。
發掘看點——唯一儲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
2021年,對武威地區新發現的長嶺—馬場灘區3座墓葬進行了發掘,出土金屬器、彩繪陶器等随葬品290餘件。
△慕容智墓出土成套金銀餐飲器具
△慕容智墓出土漆盒内的筆墨紙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出土慕容智墓志
溯源來路,是為了展望未來
回望過去,是為了看得更遠
考古發現的耀眼成果
展現了深厚的中華文化
相信在未來
随着考古工作者的進一步深入發掘
這些古老遺址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監制丨陸毅
制片人丨鄭弘 張慶
主編丨羅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