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度停滞,蘋果造車到底在糾結什麼?|汽車産經

撰文 | 趙玲偉

編輯|楊光

出品|汽車産經

這已經是蘋果汽車第三次被傳陷入停滞的消息了。

“如果想在2025年量産Apple Car,需要在3~6個月内進行團隊重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這樣一條判斷。

蘋果汽車好像被整個汽車行業當成了一個巨大的威脅,不過這個“威脅”因為太過緻命,似乎也很難降生。

去年是蘋果汽車消息最密集的一年,在地球上最聰明的一群大腦潛心研發了8年後,它似乎終于開始尋找産品落地的可能性。

多家外媒報道“蘋果全自動駕駛汽車或将于2024年前後正式亮相”的消息,但外界公認的是,2024年社會和道路都很難具備全自動駕駛的條件。

蘋果汽車像個永遠追求更高的科技的發燒友,到了轉化為商品的環節卻無所适從。

NO.1

[兩次離職潮]

自從“泰坦計劃”浮出水面之後,蘋果到處挖角技術權威的消息屢見不鮮,有報道稱蘋果在2018年至少從特斯拉撬動46名員工,其中不乏進階管理層。

從去年彭博社梳理的蘋果汽車管理層資訊來看,他們之中除了來自谷歌、黑莓等科技公司之外,也有FCA、戴姆勒、福特等傳統車企背景。

三度停滞,蘋果造車到底在糾結什麼?|汽車産經

(從左到右為Steve Zadesky、Bob Mansfield、John Giannandrea)

豪華的團隊卻不穩固。從2014年至今的八年間,蘋果汽車的負責人至少切換過三次。由此引發了更大的副作用是其産品路線一變再變,耽誤了落地的時間。

三度停滞,蘋果造車到底在糾結什麼?|汽車産經

蘋果造車團隊的第一次“清洗”是2016年,從零開始搭建團隊的Steve Zadesky離任。

據說這次變化的原因是内部派系的鬥争,當時一派認為半自動駕駛的可行性更高,另一派則認為應該直接開始全自動駕駛的研發。

這次的内部認知沖突以後者勝利而告終,“泰坦計劃”團隊中數百人要麼自行離職,要麼在當年對項目方向的信任危機後被重新配置設定或裁員。據稱團隊的剩餘從業人員被要求在2017年末的最後期限前,證明全自動駕駛技術的可行性。

随後,Bob Mansfield于2016年夏天開始上司該項目,蘋果的汽車戰略轉向全自動駕駛。但這次項目“重新開機”後,團隊專攻自動駕駛,暫停了整車研發。

2018年,蘋果整車項目再次重新開機的消息。但2019年1月,蘋果再次撤掉了“泰坦計劃”的200多名員工。

2020年Bob Mansfield離任之後,蘋果汽車開始流失骨幹員工。去年的高管離職潮更是讓其失去了核心團隊的半壁江山。

三度停滞,蘋果造車到底在糾結什麼?|汽車産經

至此,其2021年組建的團隊已全部離職。在更大的影響範圍内,過去幾個月裡Meta(原Facebook)也已經挖走100多名前蘋果汽車相關員工。

團隊動蕩不安、産品難以落地,雖然蘋果汽車從未傳遞出焦慮情緒,但在現階段我們無法評價它在順利進行。

NO.2

[産品“難産”]

盡管“泰坦計劃”立項到現在的8年之間團隊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換血,意識形态仍然難以統一;

盡管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上,同時期起跑的頭部新勢力都已經達成了累計十萬的銷量;

但還是有不少的新品牌把尚不存在的蘋果汽車作為最強假想敵。

蘋果汽車的産品上市時間表為什麼如此落後?

1、定位不斷搖擺

蘋果公司對于造車的态度不夠堅定。

在彭博社2017年的報道中,蘋果CEO庫克表示:“自動駕駛是所有人工智能項目之母,也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

到了2019到2021年時,庫克談造車計劃卻說:“蘋果熱衷于硬體、軟體與服務的整合,并發現這幾方面的交彙點,我們認為這将是奇迹發生之處”。

這于蘋果汽車的用人完全合拍。

三度停滞,蘋果造車到底在糾結什麼?|汽車産經

在蘋果首席硬體工程師Bob Mansfield上司時期,他将蘋果汽車的目标設定為打造自動駕駛系統;但在Doug Field被從特斯拉挖來加入後,團隊的研發方向調整到了整車研發;如今,機器學習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上司着蘋果汽車團隊,自動駕駛似乎又重回到了主線。

不過,蘋果似乎也并不急,庫克還很樂于看到造車團隊的其他小發明,“他們在内部研究了很多産品,雖然許多還都一直未見天日,但是這并不代表它們不會釋出出來。”

2、不可複制的手機套路

市場高估了蘋果汽車,蘋果汽車也低估了汽車行業。

去年開始,蘋果高管奔波與各個主機廠之間的消息開始頻繁,但似乎都沒收到什麼“好臉色”。

成為蘋果汽車的供應商,對于很多手機零部件公司來說不僅是個超大訂單,還是擡高股價的絕對力量。但是在汽車行業幾乎不存在像富士康一樣的純粹代工廠,汽車制造商不太願意與品牌力強勢的蘋果搭夥。

最先傳出蘋果期望的合作造車對象是現代集團,但後者否認了曾與蘋果進行對話。不過也有消息稱,現代起亞認為“與蘋果合作造車對現代的品牌形象沒有幫助”。

三度停滞,蘋果造車到底在糾結什麼?|汽車産經

同一時期,網傳蘋果高管的另一支隊伍坐在了日産汽車的談判桌上。但不久之後,雙方就停止了會談。事後日産營運長古普塔(Ashwani Gupta)表示,日産不會改變本身制造車輛的方式,還強調所有設計、開發、生産車輛都會以日産的品牌名稱進行。

可見,蘋果在手機行業的一番操作,在汽車身上是玩不轉了。

CNN評論,大衆、福特、通用,特斯拉,本田、日産、菲亞特克萊斯勒、标緻雪鐵龍都有不跟蘋果合作造車的理由。蘋果或許會對自動駕駛等軟體服務更感興趣。

不過,如果蘋果能夠效仿華為車BU的路線,接受賽力斯一樣的弱勢隊友,或許還有機會。不過,強勢的蘋果還是很難給代工廠絲毫顯示品牌的機會。

NO.3

[威脅性仍在]

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有足夠厚實的底子,能夠用190億美元的資金“無條件”地寵溺着造車團隊。

也因為足夠的資源和優渥的人才,就算蘋果整車項目已經面臨第三次重新開機,仍被同行敬畏。

在李斌看來,蔚來的主要競争對手隻有一個,“蘋果一年賺七八百億美元的利潤,賬上有兩千億美元現金,汽車項目一年投50億美元,有幾千人的隊伍,而且已經幹了6、7年。”

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楊曉東說,“當特斯拉市值超過一萬億的時候,它最怕什麼?它怕蘋果市值超過2萬億。當蘋果開始造車以後,這2萬億市值的巨頭會搶走多少使用者?”

蘋果當然是有機會創造質變的。比如去年下半年推出的自研超強算力晶片M1Max,一旦以車規級産品用于智能汽車,則可充分發揮其超強算力。不僅如此,蘋果還研發了突破性的磷酸鐵锂電池技術。

但它需要一個喬布斯強勢地讓它成為現實,也需要一個庫克把它好好賣出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