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快“城市大腦”疊代速度,目前已更新到3.0版。“城市大腦3.0”聚焦全景亳州、數字政府、産業發展、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生态保護、民生福祉等7個重點領域,開發路面秩序監測、多車監管、河湖治理、重大項目建設監管等40個應用場景。從“城市大腦”啟用到如今更新到3.0版,通過資料賦能釋放智慧政務創新活力,提升政府服務效能,群衆獲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斷提高。
截至目前,已推動38個政務系統共用“城市大腦”相關功能,節約财政資金4904.57萬元,節約率達14%。
(資料圖)
受益者說 智慧政務讓服務更高效
“亳州‘城市大腦’通知:你好,文化小區有一起違規占用消防通道事件,請您及時處理……”3月7日晚上8點54分,收到提示資訊後,亳州高新區第一社群管理中心綜治中心消防文員梁辰馬上轉交文化小區物業處理。5分鐘後,占用消防通道的車輛就被移走了。
現實生活中,由于違規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的現象時有發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頗為頭疼。
“有了‘城市大腦’,我們從手機上就能看到是否有違規占用消防通道的現象,還能第一時間收到提醒,不僅節省了人力,工作效率也更高了。” 梁辰介紹說,第一社群管理中心下轄5個社群,總人口近10萬人,目前29個住宅小區已有28個納入“城市大腦”違規占用消防通道應用場景,解決了過去人手不夠、違規處理不及時等問題。
“城市大腦”帶來的友善快捷,物業公司也深有體會。文化小區物業公司安全主任潘良告訴記者,文化小區面積大,居住人員多,以前全靠保安巡邏制止占用消防通道等違規行為,難免有不能及時發現的情況。有了“城市大腦”,攝像頭24小時無死角監控,物業可以及時發現違規行為并及時處理。
“現在占用消防通道的現象明顯少了,小區秩序也比以前好了,感覺更安全了。”家住文化小區的市民王體修說。
亳州“城市大腦”項目經理劉順利介紹說,在“城市大腦”指揮下,視訊資料平台系統具備自動巡視功能,每隔一定時間就對周邊環境進行巡查,可自動抓拍違規行為,将圖檔上傳至背景,經過算法判定确認後,自動發送資訊提示相關部門、相關人員進行及時處理,相關人員處理後再拍照上傳,形成閉環管理,讓城市管理更高效。除了“違規占用消防通道”應用場景,“城市大腦”還開發了路面秩序監測、多車監管、免申即享等多個個性化應用場景,着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
“‘城市大腦’通過 ‘大中小’屏關聯機制,推動碎片化服務向一體化服務轉變,避免重複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政務服務效率。”市資料資源管理局技術科負責人邵帥告訴記者,城市營運管理中心“大屏”進行綜合分析展示、統一指揮排程,各部門業務“中屏”處置流轉具體業務事件,手機端App“小屏”采集上報資訊、接辦各類事件、查閱排程事件,最終實作跨部門、跨領域資料共享應用、業務關聯處置、事件閉環流轉、扁平化指揮排程。
梁辰正在檢視“城市大腦”發送的提醒資訊
破立并舉 資料賦能打造“智慧中樞”
亳州“城市大腦”項目于2020年9月啟動建設,通過搭建共性能力支撐平台,推進現有政務系統內建融入、改造提升,深化新場景建設應用,建成支撐經濟、社會和政府數字化轉型的綜合賦能平台,于2021年5月28日上線運作。
邵帥告訴記者,“城市大腦”總體架構概括為“141740”,1個資料湖、4大中台、1個城市營運管理中心、聚焦7大領域、開發40個個性化應用場景。“城市大腦”的資料湖彙集了政務資料、行業資料、網際網路資料、高分資料、視訊監控資料及物聯網裝置資料,通過資料、技術、業務、物聯感覺4大中台,提供事件采集、協同處置、融合通信、多元可視化等多種服務,為應用場景提供人工智能引擎、事件驅動引擎、城市資訊模型、知識庫引擎、視訊感覺引擎等共性技術支撐,為上層應用提供資料分析、挖掘能力支撐,市政、環保、城管、消防、應急等物聯感覺裝置統一監測、共享使用。
按照“急用先建、實用優先”的原則,“城市大腦”從惠民利民的關鍵小事切入,聚焦全景亳州、數字政府、産業發展、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生态保護、民生福祉等7個重點領域,開發路面秩序監測、多車監管、河湖治理、重大項目建設監管等40個應用場景,其中,事件處置類場景16個、展示類場景24個,已初具成效。
路面秩序監測場景,實作暴露垃圾、沿街晾曬、店外經營等6類問題的全時段、智能化采集,每日智能采集案件達300餘件,約占采集總量的21%。汛情資訊APP,整合了市主城區22個易澇點、44位“點長”和全市河道、隧道、涵洞、路段等116個重點監控資料,實作汛情防控“雲排程”。“河湖四亂”場景,通過重點部位安裝視訊監控、衛星影像每季度比對、無人機巡河等方式,解決水利部門人工巡河不全面、不及時等問題。2021年,系統自動告警822個問題,約為人工巡河發現問題的6倍。免申即享平台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彙集并釋出217個政策檔案,上線1178項政策服務事項“免申即享”,為7908家企業提供了“免申即享”服務,共計發放資金16572.25萬元。
“‘城市大腦’利用人工智能、大資料等關鍵技術,打造智慧中樞,為跨領域、跨行業的場景建設提供共享能力支撐,避免後續政務資訊化項目重複建設。”邵帥介紹說,“城市大腦”打通了資料流、業務流,推動資料資源、算力、算法共享共用,實作業務關聯辦理、事件協同處置,是城市治理現代化和服務的智能中樞,可進行智能化處理,根據不同需求自主進行判斷和預測,逐漸建成“智能感覺、智能分析、智能運作、智能處置”的全流程閉環體系,實作“慧治理、惠民生、促産業”的協調發展,持續提升政府治理、産業發展和民生服務水準。
重大影響 成為全國“城市大腦”建設标杆
“城市大腦3.0”上線運作以來,我市數字政府運作效能顯著優化,在城市管理、産業服務、安全監管、生态保護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促進了亳州數字産業的蓬勃發展和數字社會治理方式的不斷創新。
2022年1月,由全國資訊安全标準化技術委員會智慧城市标準工作組組織編寫的《“城市大腦”發展白皮書(2022)》和《“城市大腦”案例集(2022)》正式釋出。亳州“城市大腦3.0”是我省唯一一個市級平台入選《“城市大腦”案例集(2022)》的項目,成為全國“城市大腦”建設的标杆。除此之外,“城市大腦3.0”還榮獲首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大賽智勝獎(一等獎)、2021年長三角城市數字化轉型創新項目二等獎、2020-2021年度賽迪顧問中國IT市場年會數字轉型傑出案例、2021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領軍中國智慧城市獎等榮譽。
“城市大腦”是建設“數字亳州”、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總載體、總抓手,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今年1月份,《亳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城市大腦”優化整合提升“數字亳州”建設水準的指導意見》印發,将進一步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建設,提升“數字亳州”建設水準。
我市将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以“城市大腦”為載體,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強化資料彙集,深化場景應用,突出系統思維,整體推進“數字亳州”建設。把“城市大腦”與視訊資料平台、資料中心、政務雲平台等政務資訊系統一體謀劃、統籌推進、分步實施,市級強化基礎支撐,市縣分級開展應用,共同推進“城市大腦”基礎能力底座和各地各部門特色應用場景相結合,逐漸建構網絡互聯、系統互通、資料共享、業務協同的“數字亳州”系統體系,有效提高黨政機關智慧化水準,加快政府服務管理數字化運作,高效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市資料資源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将堅持“應用為先,服務于民”,按照“一棵樹、一主幹、一張網”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建設,聚焦服務群衆、城市治理、産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強化惠政利企便民應用場景建設,實作市域治理、經濟發展和民生服務“一網通管”,同時嚴守底線,確定資料網絡安全可控,努力建成“省内領先、國内靠前”的“新型智慧城市”,助力亳州高品質發展。
--End--
供稿:張珍
編輯:奚婷 審校:賀夢茹 稽核:鄧傳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