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上個月,紅米推出了 K50 系列兩款打頭陣的産品——K50 電競版及 K50 冠軍版,趕上了首批釋出骁龍 8 Gen 1 的熱潮。不過就連盧總也在釋出會上坦言,雖然大家對這顆「破晶片」不滿意,但它仍然是當時市場上能選得到的性能最強的處理器。

對于前兩年的高通來說,麒麟的退場,讓其在安卓陣營的旗艦 Soc 當中再無對手,衆多國産廠商面臨和紅米一樣的「别無他選」的難題。而追趕多年的聯發科終于在去年底,再度對高通發起挑戰,全新釋出的天玑 9000 劍指骁龍 8 Gen 1。

于是,大家對 K50 宇宙中即将登場的天玑 9000 機型更加充滿期待,「焊門員」加上「踢館者」,這樣的組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呢?今天通過對搭載天玑 9000 的 K50 Pro 的簡單上手帶大家一起了解。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性能

知道大家最關心天玑 9000 在 K50 Pro 上的性能表現,是以我們直奔主題,先來進行性能測試。

按照慣例,安兔兔跑分 1013291 分,雖然不及官方宣稱的超 105 萬,但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跟骁龍 8 Gen 1 相比毫不遜色。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當然,娛樂兔看看就行,下面我們分别對 CPU 及 GPU 性能進行測試。K50 Pro GeekBench 5 CPU 單核成績 1306 分,多核則是 4487 分,這個成績戰勝骁龍 8 Gen 1 毫無懸念,也比之前我們測試的 OPPO Find X5 Pro 天玑版略高一點。功耗方面,GeekBench 5 平台單核功耗約為 2.7W,多核為 6.2W,換算能效比分别為 484 和 724。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GPU 部分,GFXBench Aztec OpenGL 1440P 離屏測試成績 41 幀,平台平均功耗約為 7.8W,功耗要比之前我們測試過的骁龍 8 Gen 1 機型低不少。

結合我們之前在 OPPO Find X5 Pro 天玑版上測試的資料,證明了天玑 9000 在量産終端上的 CPU 性能的确優于骁龍 8 Gen 1,GPU 綜合性能雖然稍微落後,但能效比卻大幅領先。

當然,光有理論還不夠,我們又進行了遊戲實測。所有測試都在室溫 25℃,開啟性能模式下進行。《王者榮耀》最高畫質 90Hz,15 分鐘平均幀率 87.4,基本全程穩定,不過相比之前的 OPPO Find X5 Pro 波動稍大一些,整機平均功耗約 3.3W。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和平精英》同樣是暫未适配 90Hz 模式,流暢60Hz模式下,全程基本跑滿,半小時平均幀率 59.4,整機平均功耗也隻有 2.6W。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原神》在極限畫質 60Hz 模式下,K50 Pro 半小時平均幀率 54.1,雖然沒有宣傳中 59 幀以上那麼誇張,但看得出紅米放開了極限性能,整機平均功耗約為 5.8W,能效比不錯,不過溫度也随之升高。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饒是天玑 9000 這樣功耗控制不錯的,放開了跑依然抵擋不了升溫。是以K 50 Pro 在機身内部還是堆了大面積不鏽鋼 VC 散熱系統,讓手機在功耗幀率以及散熱之間找到了平衡。

之前我們在 OPPO 的測試中也驗證了,天玑 9000 在中低負載下确實有功耗和能效比的優勢,高負載主要看廠商的排程政策是偏向哪方面。OPPO 為了控制溫升和功耗偏保守,紅米放開了跑,溫度難免會大幅上升,不過從能效比上看,紅米還是更高一點。不過畢竟多數使用者不常用到這樣的極限場景,總體來說,天玑 9000 依然是穩住了。

設計

當然,除了天玑 9000 之外,K50 Pro 保持了紅米K系列一貫的風格,其他方面也盡量做到符合其「焊門員」定位的水準。

去年 K40 系列上的「墨羽」設計讓很多人調侃小米的優秀設計師都在紅米,可見對紅米的設計大家還是比較認可的,那今年主打的配色就更新之後的「墨羽」2.0,不過這次我們拿到的是比較有金屬質感的「銀迹」配色,之後在标準版上手的時候再為大家展現更新之後的設計及工藝。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影音

其實這幾年紅米一直堅持用直屏,而且走的不是「細長」的路子,看上去往往更寬一些,但其實上手之後的握持感還是不錯的。這次 K50 Pro 也依然是用直屏,整機厚度 8.48mm,重量 201g,算不上輕薄,不過拿在手機也沒有過分厚重和墜手的感覺。

這次的螢幕素質也有所加強,采用 6.67 英寸 2K 分辨率三星 AMOLED 柔性直屏,并且支援 120Hz 高刷,526PPI,峰值亮度 1200nit,當然很多線上使用者比較在意的 DC 調光它也支援了。還有号稱 1.6 萬級自動亮度調節,不過實際使用的時候很難去察覺,聊勝于無。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哦對了,這塊螢幕也支援杜比視界,播放視訊時左上角的工具箱裡還加入了AI HDR的功能,實際體驗下來,顯示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不會再有之前那種一和小米手機螢幕一比立馬掉價的感覺了,不過這次的指紋依然是側邊指紋方案,并沒有上螢幕指紋,至于沒有 LTPO 在前面這些更新面前也算不上太大的遺憾了。

同樣的,K50 Pro 上的立體雙揚搭配杜比全景聲的效果也很有臨場感,不過外放想獲得好一點的效果需要把音量調的特别大。還有就是上下揚聲器并不對稱,橫握時一個靠上一個靠下,總會不小心擋住其中一個,覺得外放聲音不夠大跟這個可能也有關系。

續航

性能影音這些基本上 K50 Pro 是妥妥的旗艦水準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更新點,就是過去一年大家都在讨論的快充和電池容量平衡的問題,這次 K50 Pro 直接是用上了 120W 快充 +5000mAh 單電芯大容量電池組合,另外還加入了自研澎湃 P1 充電晶片和一堆自研算法在高效的同時保證安全。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我們實測了一下,息屏并開啟電池選項裡的快充加速功能,電量從 1% 充滿用時 24 分鐘,沒有達到官方的 19 分鐘,當然這和充電環境以及裝置間的差異也有關系,這個速度其實也很不錯了。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這次 K50 Pro 也内置了不少省電政策,像是 2K 分辨率、120Hz 這些都有自定義開關,遊戲長時間沒有操作會提示降低分辨率和重新整理率等等。針對續航,我們也進行了模拟日常從低到高各種負載的五小時續航測試,剩餘電量 50%,這個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滿足日常一天以上的使用時間是沒有問題的。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影像

衆所周知,影像并不是紅米的強項,但也要能說的過去,這次 K50 Pro 的鏡頭模組是采用了環形三攝和類似雲階設計的結合體,真的是一年一換,不像電競版和冠軍版多少還有點去年的影子。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三顆攝像頭,主攝是采用三星 HM2 傳感器的 108MP 鏡頭,更新了 OIS 光學防抖,剩下就是兩顆湊數鏡頭,800 萬像素廣角和 200 萬像素微距。當年 K30 Pro 上的顯微鏡頭趣味性還比較強,現在看來紅米對影像确實不感冒,還是交給小米去折騰吧。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拍了一些樣張,大家可以看看實際拍攝效果。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總結

看到這裡,基本上 K50 Pro 該介紹的東西都講到了,還有像是 160MHz WiFi 6,藍牙 5.3(這個倒是率先支援的,天玑 9000 的功勞),北鬥定位車道導航,X軸線性馬達,NFC 3.0 等等這些,基本上就是水桶機堆料正常操作。

總的來看,K50 Pro 值得肯定的是對天玑 9000 的性能釋放比較到位,調校得很不錯,希望能夠繼續保持。這也證明天玑 9000 今年真的是來勢洶洶,由不得高通不緊張了,卷一卷對消費者總歸是好事。不過還是想感歎一下,把天玑 9000 用在電競版上,豈不是會有更好的化學反應?其他像是影音方面的表現呢也可圈可點,又解決了快充和電池容量平衡的老大難問題,設計也基本線上,幾乎沒有太大的短闆。

Redmi K50 Pro 上手體驗:天玑 9000 真成了?

剩下的就是價格問題了,這幾年手機價格水漲船高,各家分出來的子品牌也越來越高端化,紅米也逃不過這個趨勢。不過這次在釋出會上,當宣布價格從 3499 元變成 2999 元起售時,K50 Pro 的成本效益就已經定下很高的基調。這波天玑 9000 正名之後,今年應該還會有不少機型問世,我們不妨期待下,同等配置條件下,誰的價格更良心。

最後提一點,其實今年高通還有一個比較頭疼的事情是,并沒有骁龍 870 這樣的「救火員」,而聯發科除了正面剛骁龍 8 Gen 1 的天玑 9000,天玑 8000 系列同樣不容小觑。明天我們将帶來首發天玑 8100 的 K50 标準版上手體驗,敬請期待!

『熱 門 推 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