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作者:愛HIFI音響網

記得幾年前,那時自己還很輕狂,仗着聽過一位老燒朋友的天朗GRF90周年,逢人就安利那款箱子的低頻如何震撼,中頻如何豐滿,高頻如何通透。直到後來看了版主老趙的一篇分析頻響的貼子,當真是受益匪淺,原來音響還能這麼玩?把阻抗,單元,這些東西都搞清楚,也正是從那開始終于意識到發燒離不開對于音箱聲學測量的探究,聲學驗貨耳道收貨才是正途。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這幾年閑暇的時間越來越少,對于發燒的熱情反而是不減反增,耳朵也是越來越挑剔,以前玩的那些小打小鬧的耳機基本上已經被我無限期的放逐在閣樓上,而大箱體,大單元的拿破侖則被我收入囊中,成為了我的收藏之一。

給你們曬幾張拿破侖的單元的特寫圖吧,來看看本次評測的主角。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單元的骨架做工很不錯,沒有外置的螺釘固定保證了骨架與箱體之間均勻的密封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細節差的音箱未必聲音差,但細節好的音箱聲音一定不會差。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拿破侖導向孔的特寫,導向孔的分布很均勻,導向孔内部的手感也很細膩

一、聲學測量篇

雖然拿破侖的做工很不錯,但音箱的素質還是需要聲學測量來進行檢驗的,正好我家剛做過聲學裝修,為了避免不良雜音對測量的影響,我特意選了個無風無雨的日子,等到地鐵都停了以後再進行測量,探究聲學曲線,那必須得嚴謹,不能敷衍了事。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對測音mic進行了固定,位置在拿破侖的單元前10公分的位置)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抽顆煙先提提神,等第一個頻響測量結果出來。

1.頻響測量(驗證拿破侖的高低頻量感與失真)

頻響曲線是最直覺的展現音箱聲音素質的曲線,其特性曲線越是平順,就代表了聲音的穩定性越高,失真也就越少。而音箱曲線的整體區間則反映了音箱高低頻的音質效果。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第一個波形圖,未做吸音墊處理的拿破侖頻響曲線

從波形圖上可以看出拿破侖的低頻曲線的爬升坡度很短,低頻的量感很充足,從60HZ-1000HZ的這段中頻曲線的波形非常的平緩,基本上沒有什麼波動,中頻聲音的穩定性很不錯,在2000以後的高頻的波動有一點不穩定,尤其是在4000-8000的波段的起伏比較多,起伏的幅度雖然不大,但産生失真的機率會比較高,于是準備在拿破侖下方做一下吸音墊處理,在對它再進行一次頻響測量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後來我又添加了吸引地毯再做了一次檢測,這次檢測到的波形的高頻曲線明顯平順了很多,整體的曲線流向都很圓滑,看的出拿破侖不僅高低頻的量感會比較豐富,聲音的穩定性與失真的控制做的也是很不錯的。不管是高低頻的延展還是量感都很不錯,中頻的穩定性也很不錯。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第二個波形圖,經過吸音墊處理後的頻響曲線

通過吸音墊處理以後的聲學曲線要更為平順了一些,尤其是從5000-1000的波形,相比中頻的波形都要更為平順的多,看的出拿破侖的高頻穩定性本質還是不錯的,而且高頻下降的波動也比較緩,高頻段的量感也非常不錯。如此看來拿破侖的高頻素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使用時需要在高頻諧振過濾上下一下功夫。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第三張波形圖是朋友天朗GRF90周年音箱的頻響曲線

附上一張我以前測量天朗GRF90的頻響曲線圖,可以看得出低頻的上升曲線的幅度和上升範圍明顯要比我的拿破侖的曲線要長且陡,低頻的量感上和拿破侖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中頻200-1500HZ之間的曲線的穩定性要高于我的拿破侖高頻的波動有一點明顯相比于我的拿破侖的高頻要相對弱一點,相對拿破侖而言除了低頻效果差距有點明顯以外中高頻的素質算得上是旗鼓相當。

實聽測評

從音箱素質上來說拿破侖已經基本達到,甚至超越國際上準一流音箱的水準了,但就像之前說過的聲測是一個驗貨的過程,證明了拿破侖的素質還不錯,但具體的聲音效果還是要用耳朵來收貨。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測聲時抽煙是為了提神,聽音時就該泡壺茶醒醒腦了。

人聲篇

從拿破侖的阻抗曲線可以看出拿破侖對功放的推力和功率儲備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但我個人又比較喜歡潤色多一點的裝置于是選擇裝置如下。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音源:斯巴克MT40CD機

功放:斯巴克TM88膽機

線材:美國音樂絲帶平衡性,丹麥高峰度903信号線

《無愧于心》孫楠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我不是很喜歡蔡琴,童麗這樣的味精味太濃的人聲,卻對孫楠的音色比較推崇,不管是高音的音色還是鼻腔的共鳴都比較有感覺,是我挺喜歡的那種類型。像《無愧于心》這種中高頻唱腔轉換較多的音樂就尤其考驗音箱的解析力與高頻延展了。等音樂出來連續的低音震撼一下子就把我帶進去了,這低頻下潛是真給力,相比我之前收藏的書架箱好太多了。而後歌手的聲音傳了出來,準确的定位在聆聽位正前方2m左右的位置,聲音的音色十分飽滿,并且細節充足,最讓我喜歡的還是拿破侖對于孫楠的高音的表現,非常的“清靓”,極具穿透力的同時,還非常有質感,絲毫沒有刺耳的感覺,搭配上斯巴克膽機的潤色聽感上非常舒服。

古典篇

(斯巴克套裝)

斯巴克MT88用來聽人聲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但用這套裝置聽古典音樂,效果就要差上很多了,《梁祝》的高音雖然還是一貫的靓,但仔細聽會感到一點點小毛刺,小提琴的擦弦和流轉的速度感也略有一點肉,看來想拿拿破侖聽古典還是要把我的那套壓箱底的功放拿出來。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功放前級:C6080ES甲類功放前級

功放後級:金嗓子A65甲類功放後級

線材:金嗓子OUUS2發燒音箱線(電源線)

使用了金嗓子的這套組合來推拿破侖,第一個感覺就是音場很開闊,古典樂的第一個音符出來,一下子就鋪滿了整個空間,速度感相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論是《金蛇狂舞》中各種樂器之間的快速銜接,還是《降E貝三》中雄渾壯闊的氣勢都表現的極具感染力,加上拿破侖本來就很出色的低頻素質,整個音樂都帶給一種虎虎生風,生機盎然的感覺,聽起來非常的振奮而昂揚。這套甲類前後級功放的特點便是在保持聲音的模拟味的同時,速度感和力度感都是很不錯。

玩HIFI是耳朵收貨,還是相信聲學裝置?

總結:

從聲學測量上來看,拿破侖的高低頻量感與延展都很出色,失真度也比較低,并且擁有很高的穩定性,整體的音效會比較渾厚自然,而通過人耳的主觀聽感上來判斷,拿破侖搭配膽機的人聲表現比較悅耳。聲音穿透力和真實感都很強,而拿破侖搭配前後級甲類功放的組合在大編制的樂器表現上非常有氣勢,樂器的定位與還原效果也很出色。不過這些都是我自己下水試驗拿破侖的深淺,頻響考驗素質,實聽考察搭配,想要玩好的朋友也還是要自己下下水摸摸石頭才能體會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