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通擁堵該怎樣解決?這次,馬斯克和李彥宏想到一起了

每經記者:孫磊 每經編輯:裴健如

日前,馬斯克在其社交媒體上發表評論稱:“自動駕駛汽車将把車流量放大到近乎瘋狂,因為你感受不到自己開車的痛苦。”在馬斯克看來,解決交通問題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并将其稱之為“終極Boss之戰”,即使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人類,也無法戰勝繁忙的交通。

對此,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将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5年之内,中國的一線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購”或“限行”;10年之内,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擁堵問題可以基本解決。

馬斯克構想:地上擁堵走地下

事實上,馬斯克的言論并非沒有依據。2019年,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Scott Le Vine研究小組曾在4座城市16組不同的路況中,進行了自動駕駛影響交通擁堵的實驗。結果顯示,如果道路中自動駕駛汽車的比例為25%的話,會導緻交通狀況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實驗道路中自動駕駛汽車的比例為25%,模拟的正是自動駕駛技術普及的初期階段。該實驗最終的結果正與馬斯克所稱的“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初期,會加劇交通擁堵”的言論相吻合。

早在2016年,馬斯克在一次堵車時就曾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并提出了“解決方案”。彼時,馬斯克稱,“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建一條隧道,我現在就要開始挖了……”2016年,馬斯克成立了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該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挖隧道。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馬斯克的想法,他會在地下建一條隧道,進入隧道的車輛,主要通過一台結合了自動駕駛、搭載統一的計算機監控的電動化平台運作。車輛隻需要在平台上停好,之後平台會下降到隧道地面,載着車輛高速運作。據悉,平台的運作速度最高可以達到200公裡/小時。

然而,理想與現實有不小的差距。今年2月,無聊公司旗下的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環路也迎來了一次“危機”。這條号稱“徹底解決堵車問題”的地下隧道在2022年CES展會期間出現了堵車情況。有位被堵在隧道裡的特斯拉車主在社交媒體表示,CES龐大的車流量讓隧道不堪重負,造成堵塞。

據了解,無聊公司旗下的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環路隧道并非馬斯克計劃的最終版本。該隧道中目前并沒有設想的電動化平台,運作速度也達不到200公裡/小時。而馬斯克在此隧道通車時稱,目前的V2X技術還不夠成熟,車輛間的資訊關聯還無法解決,是以暫時還無法在隧道中用到自動駕駛的平闆車。

地下隧道計劃進展不順,馬斯克又打起了交通信号燈的主意。他的構想是:“也許特斯拉應該為紅綠燈做一個AI視覺裝置,進而根據實際的交通與車流情況将吞吐量最大化。”

智能車仍要配合“聰明路”

馬斯克的這一構想,不禁讓人想到不少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已經深耕多年的車路協同方案。而網友也在馬斯克社交媒體上評論,“中國早就有了,這也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吧”“路上信号燈和車輛資訊同步,車輛基于紅綠燈的變化實作及時起步,坐标北京亦莊”。

車路協同技術即采用無線通信和車聯網等技術,全方位實作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之間動态實時資訊互動,達到對車輛和道路的協同管理,進一步促進人、車和路的有效協同,保證交通安全和提高運作效率。

2021年,位于北京亦莊的進階别自動駕駛示範區完成總長12.1公裡城市道路、10公裡高速道路的智能網聯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示範區內建了電子警察、雷達、魚眼相機和邊緣計算等感覺與計算裝置,實作了對路口的精确監控,通過對信号燈精确處置,以實作示範區内市民暢通出行。

目前,百度等公司已在亦莊開展落地車路協同規模測試驗證。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将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5年之内,中國的一線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購”或“限行”;10年之内,靠交通效率的提升,基本上擁堵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不過,無論是馬斯克還是李彥宏,兩者在提倡車路協同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單車智能自動駕駛。特斯拉目前在不斷優化其完全自動駕駛(FSD)Beta版軟體,而百度一方面為汽車制造商提供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另外也通過蘿蔔快跑疊代自動駕駛技術。

有觀點認為,單車智能或許能很快地讓車輛實作99%以上的自動駕駛能力,但對于99.9999%以後的邊界情況則需要車路協同的配合來解決。造出足夠聰明的車看似是單車智能路線的要義,但這也是保障車路協同方案能夠順利實施的基礎需求之一。

“大陸走的是‘單車智能+車路協同’路線,即在沒有路側支援下,靠單車智能實作有限的自動、輔助駕駛;在路側的支援下,實作更多場景的自動、輔助駕駛。”海信智慧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陳曉明認為,由于交通出行的複雜性,目前階段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雖然有差別,但沒有根本上的沖突,兩方面協同發展才有望解決交通擁堵。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