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人春日辭官回鄉,遇北歸大雁,寫下首思鄉詩,最後5字太動情了

在古詩詞中,思念家鄉之情一直是最常見的主題。古代山高路遠,車馬很慢,“

千裡江陵一日還

”也都是詩人筆下浪漫的誇張,是以那時候一旦離開家鄉,便不知道何時何日再能傳回。沒有網絡電郵,更沒有視訊聊天,有的隻是一紙書信跨越千山萬水,曆經數十個晝夜才能到達對方手中。

是以在古人筆下,那淳淳的思鄉之情,曆經千年也總能打動我們我們心中最脆弱的感情。

經常讀詩詞的人或許發現,秋日裡思鄉之詩詞特别多,比如杜甫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當然秋日中的中秋節月圓之夜,思鄉之作更是不勝枚舉,比如“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春日裡,百花盛開,莺歌燕舞,當是踏青賞花、寄托一年中希望的日子,思鄉之情也就很少有就會在心中浮現出來。可對于遊子而言,當春夜深了,靜聽花開、凝望落紅的瞬間,思鄉之情便如那暗香般侵入内心。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一首春日裡的思鄉詩,讀來讓人若置身其中,感同身受。一起來讀一下: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裡長。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是明代文學家王恭的一首詩,

王恭是福建人,明代第三任皇帝朱棣時期的文官學者

,永樂四年他因才華出衆被舉薦至京城為官,任翰林侍诏,

期間他參與修訂了《永樂大典》

,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突出貢獻。可是不久他便厭倦官場仕途,于是索性辭官南下還鄉。而這首詩便是他春日還鄉途中,路經湖南衡陽界,被路途春色和天空北歸大雁之景所感觸而寫。

從京城北京到福建老家,可謂山水殊異,風土飲食更是大不相同。這一次他厭倦仕途獲準歸家,自然是欣喜萬分。在途經衡陽的時候,突然感覺春色盎然,不覺感慨萬分。此時天空中幾聲雁鳴,仰而視之,它們正成群結隊跨越千山萬水往北飛去。

衡陽,地處長江、洞庭湖以南,湖南南部,湘水穿域而過,南嶽衡山巍峨千年,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中的向往之地,也是大雁南歸的栖息之所。傳說秋天一到,大雁南飛,到了衡陽便在此歇腳過冬,第二年春天便在此北還,是以衡陽衡山中有“回雁峰”,它是衡山七十二峰之首。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也源于此典故。

當然春天到了,大雁成群北還,也便是衡陽之地春日中獨特的風景了。詩中第一句“

春風一夜到衡陽

”是誇張更是做内心期盼已久的欣喜。冬去春來,時節輪轉,從來不是一夜之功,但這裡說一夜就到了衡陽,顯然是大雁期盼已久的心情寫照,終于等到春回大地,可以啟程北歸了。字面之外,這也是詩人的期盼,終于踏上回家之路,遠離廟堂,南歸鄉野。

第二句“

楚水燕山萬裡長

”,楚水指的是南方楚國(湖南、湖北等地)也就是南方的山水,而燕山則是指北方山川。楚水燕山互文見義,卻在距離上相隔萬裡之遙。

第三、四句“

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是詩文中的高潮,思鄉之情、歸家之樂噴湧而出。而詩文巧妙之處更在于用大雁不辭萬水千山北還,來表達家鄉才是最讓人踏實、最美好的歸宿。其實文中的大雁不就是詩人自己嗎?不要怪春天一到大雁就紛紛北還,江南之地,管弦絲竹、山水曼妙、香草美人雖好,但畢竟是他鄉,自己不過是個無處安身的過客而已。還是要回到家鄉,那裡才是最踏實的栖息之所。

相信這首詩也寫進了我們遠離家鄉,出門在外為事業、學習拼搏奮鬥的遊子心中。在他鄉一個人忍受着所有壓力,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是最想家的時候,夢裡面我們曾無數次回到家中、回到小時候、回到父母身邊,想必此般夢境是最不願意醒來的吧,那熟悉的泥土味道、那朝思暮想的媽媽做的飯菜、那萬般嫌棄卻習以為常的唠叨……

若不是為了生活,誰又會選擇背井離鄉呢?雖說高鐵飛機再遠也能當日抵達,但也無法取代親人時時刻刻的陪伴。這個春日,疫情還未散去,或許你還宅在家中,或許你已經離家複工,不管怎樣,珍惜陪伴家人的時光吧。

文章為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私自轉載若發現将舉報投訴到底。尊重原創,記得點贊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