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更新、三打哈、二百四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曆史文化未曾中斷的民族。上下五千年之久,說明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多麼的富有韌性。這中間恐怕也有娛樂文化的汗馬功勞。比如麻将,據說從五代十國玩起,以緻有了今天“十億人民九億麻”的群衆運動。再比如,流行于湘、鄂、渝、黔一帶的上大人,它又叫九十六,用撲克牌也可以玩,可算是既有民族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娛樂形式。一定的文化,當然也包括娛樂文化,總是一定的經濟、政治的曲折反映,别看這些娛樂項目,各自玩法不同,也能或多或少折射出當時的世俗人情。現在,我就用撲克牌來玩的雙更新、三打哈、二百四說說吧。

雙更新大約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玩起,四個人、兩副牌打對家,80分上樁。這在當時是新鮮事。以前是四個人、一副牌打對家,40分上樁;又隻打翻7,确實單調。改革開放嘛,思想解放了,生活豐富了,各行各業都要有個新氣象。雙更新與打翻7相比,打法差不多,又都展現了一種合作精神。不同的是,撲克多了一副;不同的是不僅打7,還可以從3打到A。兩副撲克,拿到手上有一大把,老人家或體質差的人也許會捏出汗水,大夥也樂意從3打到A,從夕陽打到黎明。并且很少賭錢,輸了也就鑽鑽桌子,或者畫畫鬼花臉什麼的。那個時候的人啊,精神就是這麼飽滿,精力就是這麼充沛!

雙更新、三打哈、二百四

畢竟還是改革開放了,随着社會競争的加劇,“鲶魚效應”開始顯現。雙更新的兩兩合作,好像是以前社會團結、合作的回光返照。于是,大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三打哈悄悄代替雙更新。三打哈,三家打一家,強調的是個人冒險精神——這是自由競争社會個人成功的必備素質。愛拼才會赢嘛!尤其明顯的是,三打哈特别适合于賭博。如果要分辨出究竟是三打哈使賭博發揚光大,還是賭博讓三打哈如火如荼,就正如回答一個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科學難題。那時不是提倡先吃螃蟹嗎?那你就發揚一下大無畏的“哈寶”精神吧!(我們這裡的“哈寶”,就是傻瓜的意思。)卧底還有8張牌,那真是擋不住的誘惑。

雙更新,兩兩相對;三打哈,三家合夥打一家。好像都講合作,隻是這三打哈的“合作”是不是過分了?這不是又暴露出我們民族素質的一種劣根性嗎?那就是紅眼病,見不得人家好,于是窩裡鬥。沒有誘惑,哪有收獲?“哈寶”,時代冒險精神的化身。想先富起來的“哈寶”,牌稍有特色,總想賭一把。打“哈寶”的三個人,也往往心理平衡:打飛吧!“哈寶”會輸的,槍打出頭鳥——活該!三家不幸輸了,也是怪配合不好,于是互相埋怨。三打哈到底盛行達十年之久,原因就在于它很好地展現了我們民族消極傳統和時代冒險精神的較量、磨合。(鬥地主的撲克玩法與之類似)

較量都一樣,時代不同了!雙更新的合作已不合時宜,三打哈又互相牽扯,那就幹脆個奔個吧!現在好了,21世紀到來了,與時俱進的二百四流行了。來吧,三缺一——不,三個人也照打不誤。甩開膀子賭一把,看哪個手氣好,看哪個财運通,一賭到天明!

雙更新、三打哈、二百四

說來你也許不相信,巴掌大的撲克牌,時代不同了,玩法就是不一樣,應運而生的娛樂的方式方法,總能展現那個時候的時代風貌。這讓我想到二十多年前,我們這裡無論如何也不流行東南沿海一帶“炒地皮”的撲克玩法,哪怕回家過年的打工者為了教會我們,真正做到了誨人不倦。“炒地皮”,那是比二百四更刺激的玩法。但是,像那種投機倒把的玩法,隻能流行于廣州、上海等沿海一帶,那裡的經濟熱火朝天,特别又是股票、證券交易中心。隻有那裡的人們,心理素質才能夠承受得起“大起大落”。而我們這裡,鄉村大都過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城鎮的人們,生産生活也隻是小買賣。

今後,我們将會有什麼撲克花樣流行呢?我估計最終還是要穩定在紙牌麻将上。麻将,我們的“國粹”,中華民族賭文化的奇葩。但它需要變臉,玩用撲克紙制成的麻将,免得像傳統的麻将,壘起來,一排一排圍着。都21世紀了,還圍着,封閉、封建!中國要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就要走出封閉,這早已成了13億中國人的共識。反映在麻将上,那就是再也不“圍長城了”。我是有這個信心的,紙牌麻将這個娛樂品牌将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不信,誰成立一個“中國紙牌麻将股份有限公司”運作一下,說不定會牛氣沖天。隻是有那麼一天,你果真在滬深股市行情表上,看到有“紙牌麻将”,可千萬别把飯粒噴出來!

2007.7.31 發《科教新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