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升级、三打哈、二百四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未曾中断的民族。上下五千年之久,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有韧性。这中间恐怕也有娱乐文化的汗马功劳。比如麻将,据说从五代十国玩起,以致有了今天“十亿人民九亿麻”的群众运动。再比如,流行于湘、鄂、渝、黔一带的上大人,它又叫九十六,用扑克牌也可以玩,可算是既有民族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娱乐形式。一定的文化,当然也包括娱乐文化,总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曲折反映,别看这些娱乐项目,各自玩法不同,也能或多或少折射出当时的世俗人情。现在,我就用扑克牌来玩的双升级、三打哈、二百四说说吧。

双升级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玩起,四个人、两副牌打对家,80分上桩。这在当时是新鲜事。以前是四个人、一副牌打对家,40分上桩;又只打翻7,确实单调。改革开放嘛,思想解放了,生活丰富了,各行各业都要有个新气象。双升级与打翻7相比,打法差不多,又都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不同的是,扑克多了一副;不同的是不仅打7,还可以从3打到A。两副扑克,拿到手上有一大把,老人家或体质差的人也许会捏出汗水,大伙也乐意从3打到A,从夕阳打到黎明。并且很少赌钱,输了也就钻钻桌子,或者画画鬼花脸什么的。那个时候的人啊,精神就是这么饱满,精力就是这么充沛!

双升级、三打哈、二百四

毕竟还是改革开放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鲶鱼效应”开始显现。双升级的两两合作,好像是以前社会团结、合作的回光返照。于是,大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三打哈悄悄代替双升级。三打哈,三家打一家,强调的是个人冒险精神——这是自由竞争社会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爱拼才会赢嘛!尤其明显的是,三打哈特别适合于赌博。如果要分辨出究竟是三打哈使赌博发扬光大,还是赌博让三打哈如火如荼,就正如回答一个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科学难题。那时不是提倡先吃螃蟹吗?那你就发扬一下大无畏的“哈宝”精神吧!(我们这里的“哈宝”,就是傻瓜的意思。)卧底还有8张牌,那真是挡不住的诱惑。

双升级,两两相对;三打哈,三家合伙打一家。好像都讲合作,只是这三打哈的“合作”是不是过分了?这不是又暴露出我们民族素质的一种劣根性吗?那就是红眼病,见不得人家好,于是窝里斗。没有诱惑,哪有收获?“哈宝”,时代冒险精神的化身。想先富起来的“哈宝”,牌稍有特色,总想赌一把。打“哈宝”的三个人,也往往心理平衡:打飞吧!“哈宝”会输的,枪打出头鸟——活该!三家不幸输了,也是怪配合不好,于是互相埋怨。三打哈到底盛行达十年之久,原因就在于它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民族消极传统和时代冒险精神的较量、磨合。(斗地主的扑克玩法与之类似)

较量都一样,时代不同了!双升级的合作已不合时宜,三打哈又互相牵扯,那就干脆个奔个吧!现在好了,21世纪到来了,与时俱进的二百四流行了。来吧,三缺一——不,三个人也照打不误。甩开膀子赌一把,看哪个手气好,看哪个财运通,一赌到天明!

双升级、三打哈、二百四

说来你也许不相信,巴掌大的扑克牌,时代不同了,玩法就是不一样,应运而生的娱乐的方式方法,总能体现那个时候的时代风貌。这让我想到二十多年前,我们这里无论如何也不流行东南沿海一带“炒地皮”的扑克玩法,哪怕回家过年的打工者为了教会我们,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炒地皮”,那是比二百四更刺激的玩法。但是,像那种投机倒把的玩法,只能流行于广州、上海等沿海一带,那里的经济热火朝天,特别又是股票、证券交易中心。只有那里的人们,心理素质才能够承受得起“大起大落”。而我们这里,乡村大都过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生活;城镇的人们,生产生活也只是小买卖。

今后,我们将会有什么扑克花样流行呢?我估计最终还是要稳定在纸牌麻将上。麻将,我们的“国粹”,中华民族赌文化的奇葩。但它需要变脸,玩用扑克纸制成的麻将,免得像传统的麻将,垒起来,一排一排围着。都21世纪了,还围着,封闭、封建!中国要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就要走出封闭,这早已成了13亿中国人的共识。反映在麻将上,那就是再也不“围长城了”。我是有这个信心的,纸牌麻将这个娱乐品牌将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不信,谁成立一个“中国纸牌麻将股份有限公司”运作一下,说不定会牛气冲天。只是有那么一天,你果真在沪深股市行情表上,看到有“纸牌麻将”,可千万别把饭粒噴出来!

2007.7.31 发《科教新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