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于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滞,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這都是中國畫的靈活用筆之法。由于中國畫與書法在工具及運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二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古人早有“書畫同源”之說。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異,書法運筆變化多端,尤其是草書,要勝過繪畫,而繪畫的用墨豐富多彩,又超過書法。筆墨二字被當做中國畫技法的總稱,它不僅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中國畫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顔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未,耐風吹日曬,經久不變。敷色方法多為平塗,追求物體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變化。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避忌一: 墨多掩真

用線法表現的結構叫“骨成”這些線是主幹,有時主幹畫的不錯,上墨時,好的生動的墨線被淹沒了,這就叫做“墨多掩真”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主說,“蓋墨用太多則失其真體,損其筆而濁”。

“真”指的是形象和用筆,大量用墨時,要注意染墨之處重于墨線,要注意留出“氣眼”來有些意到筆不到的空點,看來似乎是畫者的疏乎處,但這倒下是國畫所要求的醒透點。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避忌二:墨豬

墨豬是國畫中的敗筆,病筆,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這種難看的用筆呢,當你在演人的衣服,傾下大片墨液時,以為這些地方随便塗上一層不會不啥問題吧,是以用墨時就沒有注意到按衣服的結構變化,而且不見造型用筆,肉乎乎的一片,也沒有留下醒透的空白處,這樣就形成了一塊墨豬了。

用濕色畫輪廓線時,也要随着輪廓的起伏變化,随時展現内容的強弱頓挫,如果離開内容要求,畫得肥厚僵硬,到處滲 出墨液,也就形成了墨豬,作畫時如把内容結構先細細琢磨透了再下筆,然後意到筆随,便可避免墨豬之病,前面已經提到了筆是屬于骨的,墨是屬于肉的,如果是肉多骨少,或者以墨掩筆,也容易造成墨豬之病。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避忌三:項容無筆

唐代人項容,王墨的老師,王墨的畫是以潑墨見長的,項容尤長用墨之法,荊浩批評他“有墨而無筆”,可見即便是潑墨的畫法,以墨為主,便也并不是墨乎乎的一大片,不分層次,而要有骨幹,是以用筆固然很難,用墨也不容忽視。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立 意

意存筆先:"意存筆九,畫盡意在"一語,出于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是他贊揚顧恺之的人物畫所作的評語說明畫者的意圖,包括着主題的構思,形象的刻劃,筆墨的運用,在動筆之光,已經都考慮成熟,這樣在落筆時才可以脫穎而出,畫作完了,畫者精密而深透的意圖在畫上也永存下來了。這句話還說明構思一經成熟,下筆後才能“意在筆先”,“不滞于手,不凝戶心一”,"畫盡意在,象應神全"。

胸有成竹 宋代蘇東坡看到文與可所畫的竹子,十分贊揚,他分析其竹畫得好的原因是"故畫竹先得成竹于胸中"。這句話和意存筆先一樣,成為大陸的兩句名言,既可以指導繪畫,也可以指導人們的其它行動。中國畫所憑借的材料是毛筆和宣紙,假定沒有成竹在胸,用筆稍存遲疑停滞,就會造成筆緻氣韻不調暢,水墨溢出,如立意未周,又會使意境不顯豁,便會影響觀畫者領會作畫者的主旨所在。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意境:作畫應有引人入勝的意境,而畫中意境不是任何畫家都能達到的。其原因是畫家筆下所表現多是一般的境,沒有強烈的感染力,沒有使人曆久難忘之境。

意境是藝術化了的境界,比現實更吸引人,更具備理想的高度。作者通過對自然與人物的加工,把觀者從畫外引入畫内,再從畫内引到畫外,啟發了人們無窮的回味,抒發隽永的通思。做到這一點,一方面依靠作者本身的修養,另一方面能否在生活中發現最具有畫意的契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意匠:腦子中對畫意有了初步的腹稿,到表現在畫面上,并非可以一激而就的,這其間還要經過一番意匠的功夫,即過去所說的慘澹經營。(唐代杜甫詩《丹青行贈曹将軍副:"意匠慘 法經營中"。)意匠是加工手段,從初步設計到剪裁組織,包括布局安排,筆墨效果等,也都要經營周密。可見如果有了好的意境,沒有充分的意匠經營,還不見得可以達到成功,而經過意匠經營的,即使未能達到予湖之效果,經過了這一反複,也會比初作逐漸完善起來。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遷想妙得:顧恺之這句原話是"不待遷想妙得也",意思是善于傳神,可不必依靠想象聯想而得到。但從前人記述中,顧消之的畫,正是善于發揮遷想妙得之妙用的,他隻是說運用到精熟的程度時,可以靈活的運用,達到不期而自得的程度。

在這裡顧他之使用了"遷想"兩個字,對藝術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藝術的升華,就是來自基于生活的想象和聯想,這一聯想越豐富越廣闊越好,這樣才能使内容和思想性開拓得更為深還。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宋代畫家李公磷,畫李廣射追騎,引箭未發而人已堕馬。黃庭堅對他的構思十分贊賞,認為這樣更可表現李廣的英威,而有先聲奪人之妙。宋代畫家梁楷所畫的《李自行吟圖》。他并未見過李白其人,他從生活中接觸到的詩人為印象。再從李白的詩句和生平發揮其聯 想,他抓住了李白靈感突來的瞬間。真可與羅丹所塑造的《巴爾紮克雕像》相媲美、這幅作品我曾在日本東京博物館數次觀賞過。 無論從李白的氣質和用筆之簡練、墨氣之靈活淡雅上看來,都是屬于表現李白畫像中的第一流作品。

借墨如金:"李成作畫,借墨如金"。此語出自《古今名畫記》。這句話遂成了褒揚落墨認真的一句贊語。作畫應該态度認真,要做到象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所說的"翰不虛動,動必有由"。好的畫要做到筆少意多,用簡練的筆墨,表現出豐富的畫意來。據《圖繪寶鑒》記載:'郭信善山水,得李成惜墨法,氣象清曠。"則又從“潑墨法”發展為用淡墨破染的“惜墨法”了

國畫筆墨立意與墨法避忌

資訊來源:月雅書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