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商隐詩中的雨,點點滴滴都是思念,短短28字,感人至深

雨,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詩詞裡一種重要的抒情意象。它承載着詩人的悲歡離合,也寄托着詩人的喜怒哀樂。“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幾許風雨,幾許愁腸,激蕩了多少歲月,又牽動了多少心弦。

李商隐詩中的雨,點點滴滴都是思念,短短28字,感人至深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李商隐的一首《夜雨寄北》,來一同探尋“雨”這一意象背後的具體情思。從寫作背景來看,《夜雨寄北》是身在巴蜀的李商隐,回寄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王氏的一封書信。雖僅有四句二十八字,卻道盡了李商隐對妻子的深深思念,以及客居他鄉的羁旅情懷。

李商隐詩中的雨,點點滴滴都是思念,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的第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既是李商隐妻子王氏的來信内容,也是李商隐自己的回信内容。意思是說,來信中你問我什麼時候能回去,我的回答是現在還沒有辦法确定具體的時間。這一問一答,看似簡單,實則極富表現力,它将李商隐的羁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表現得淋漓盡緻。

李商隐詩中的雨,點點滴滴都是思念,短短28字,感人至深

由于交通和通訊的極不發達,加上一入宦海身不由己,李商隐事實上與其妻子已經是“相見時難别亦難”了。是以,在詩的第二句“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李商隐便借景抒情,抒發了自己心中的羁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這巴山淅淅瀝瀝的夜雨,不僅漲滿了秋天的河池,也阻隔了李商隐回去的路。

李商隐詩中的雨,點點滴滴都是思念,短短28字,感人至深

詩的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什麼時候我回去了,我們一定要在西窗下,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細細和你訴說巴山的綿綿夜雨。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巴山夜雨”,前後所蘊含着的情思卻是不一樣的。概括來說,前者是苦,後者是喜。

苦的是李商隐的羁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苦的是李商隐心中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之情。喜的則是共剪西窗燭的團聚之樂,喜的是巴山夜雨終有人訴說之樂。衆所周知,“詩貴含蓄忌直白”。李商隐這首《夜雨寄北》便是其中典範,語短情長,含蓄隽永,餘味無窮。

李商隐詩中的雨,點點滴滴都是思念,短短28字,感人至深

縱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不難發現它不同于其他作品的華美辭藻、精巧

用典,而是質樸、自然,但相同的是均達到了“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效果。而作為抒情意象主體的“雨”來看,可謂點點滴滴都是思念,感人至深。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