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Figma封禁大疆,國産設計SaaS能否接得住?

Figma封禁大疆,國産設計SaaS能否接得住?

誰能接得住?需要多久?

作者 | 徐曉飛

編輯 | 周蕾

“國内模仿者會考慮到政策法規可能帶來的一些影響因素,比如假設哪天Figma不能在國内使用了,就會騰出一個很大的機會。”不久前一家國内雲廠商設計線高管大彬對雷峰網如此說到。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

3月12日,有消息稱,美國線上設計軟體企業Figma封禁大疆等被美國制裁公司的賬号。雷峰網就此事詢問大疆,對方表示暫無回應。不過據中國證券報等媒體表示,已從大疆員工處确認了該封禁消息。

不過對于此事帶來的影響,一位國内頭部網際網路公司設計線負責人張亮對雷峰網表示:“短時間内對大疆影響不大。因為Figma更偏向于UI設計工具,而大疆涉及到UI和網頁的版本都比較成熟了,而且UI類工具的替換成本也不高。倒是如果工業設計相關的3D軟體如果被制裁,有可能産生更大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Figma的封禁行為,可能隻是個開始。據微網誌使用者“龍爪槐守望者”稱,美國制裁名單包含禁止向對方提供軟體服務,而Figma決定遵守制裁名單,将停封所有被美國制裁名單的企業賬号(個人賬号暫不停封)。

Figma封禁大疆,國産設計SaaS能否接得住?

圖檔來源:微網誌

據相關統計資料,目前美國制裁名單包含 611 家中國企業,如華為、360、海康威視、大疆和衆多高科技航天相關企業均在其中,大疆是第一家被Figma的封禁中國企業。

若以Figma發給大疆的通稿中所強調的原因為準,封禁行為或将繼續蔓延至名單中其他企業。彼時,将會給國内設計行業和企業帶來不小影響。

1

被動提速,“新、老、大”

三類玩家競逐

不得不說,線上設計協同SaaS的國産替代化在一種突如其來的動因下猛地踩下了加速油門。

“對相關國産軟體來說,是一波發育的好時機。時勢造英雄,國外軟體的封禁會‘逼迫’國内企業做出更加安全審慎的選擇和措施,短期來說會有些陣痛,但長期來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張亮表示。

“幸好的是,這種UI類工具的替換成本并不高。而且各家國産軟體公司反應也很快,都上線了不少應對措施。”

據了解,封禁發生後,即時設計、藍湖旗下MasterGo、騰訊自研的設計協作平台CoDesign、萬興科技孵化的Pixso等平台快速響應,目前均已上線了Figma檔案導入功能,以及導入後的編輯功能,積極應對行業沖擊。

事實上,伴随着近兩年Figma迅速崛起、晉級百億美金獨角獸,國内也形成了一股效仿風潮,線上設計協同賽道竄火起來,引得藍湖、即時設計、摹客等垂類創業公司,萬興科技等老牌上市公司,以及騰訊雲、華為雲、位元組跳動等一衆“新、老、大”玩家紛紛入局,都想沖出一個中國版的Figma。

2

面對市場空白,國産設計

SaaS能否接得住?

然而面對可能即将出現市場空白,國産設計SaaS能否接得住?

張亮向雷峰網坦言,“鑒于目前國内該領域市場體量很大,需要時間消化,一下子可能接不住”。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國内工具的成熟度和性能都需要時間來提高,尤其在伺服器規模和穩定度、版本更新速度、以及新功能和過往工具的比對度上都急需提升。”

另外,在此前雷峰網《千億「設計協作」SaaS賽道,何時沖出一個中國版Figma?》的采訪中,一位雲廠商設計線高管對雷峰網表示,由于Figma在諸如網頁畫布的能力支援、線上協同響應等性能沉澱上,都做了大量的技術研發和積累,産品打磨也花了不少時間,已經形成了較高的壁壘。“對後來者而言,并不是投人投錢,花個一年兩年就能做好的,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尤其是,設計工具屬于重型生産力工具,做不了半點假,好不好用,設計師上手後分分鐘就知道,工具本身的産品力至關重要。

而一位在中美兩國有着十多年SaaS從業背景的創業者張傑曾在一次PLG話題交流中告訴雷峰網,美國SaaS行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市面上的産品大部分都是90分以上,而國内目前很多SaaS産品的産品力還隻有60分左右,差距較大。

要知道,國内大多數設計協同SaaS工具都是從2018年後才真正開始發力,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不過,大彬認為,隻要國内同類産品的使用者積累到了一定的規模,産品得到足夠打磨,再加上了解中國的場景和設計生态,就有可能出現一個可以和Figma媲美的國産工具。

在他看來,國内沖出自己的Figma隻是時間問題,而有潛力的選手僅有兩類,一類是解決了技術壁壘的垂類公司,另一類是在技術上領先且在設計上有深厚積累的網際網路大廠和内部的雲部門。

具體來說,前者對于細分領域使用者和場景的認知非常深,在專注度和行業深挖度上,具有網際網路大廠和雲部門一時間難以超越的優勢;但後者的規模化能力、生态優勢、跨領域關聯優勢、底層技術,以及使用者積累和品牌口碑積累等通常也是垂類廠商一時間難以匹敵的。

不過,一個較大的變量是,後者對前者已然展開了攻勢,最後誰能勝出,難以預測。

一些網際網路廠商,高舉生态牌,在與SaaS廠商合作、對接的過程中,對生态夥伴進行入股綁定、品牌遮蔽、尋找機會收購或孵化出自己的項目,都是比較常見的操作。

“歐美各國由于人口少,單個軟體或工具的使用者數不會太多,各家企業隻有互相合作,共謀生态才能有更大發展空間;但國内不一樣,由于人口基數大,擁有龐大使用者數的單個APP不必開放生态就能活得很滋潤,大公司出于慣性會選擇什麼都自己做,甯願内部賽馬也不願讓給外部公司,這時候大魚吃小魚就會成為大機率結果。”一位跨境營銷SaaS從業者告訴雷峰網。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