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郝省長夫婦為何不重點栽培女兒郝冬梅

郝冬梅是郝省長和金主任的唯一孩子,為何他倆不重點栽培她,而是将精力全部放在女婿周秉義身上了?

人世間:郝省長夫婦為何不重點栽培女兒郝冬梅

跟周秉義相比,郝冬梅也不差,吉春醫學院畢業,而且還學了八年。這個八年,極有可能是本碩博連讀,由此郝冬梅學曆可能是博士。周秉義畢業北大哲學系,最高學曆隻不過是碩士,郝冬梅比周秉義強。那個年代大學大學已經非常不錯了,碩士博士這種更是鳳毛麟角,兩口子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學曆在當時比較吃香,郝冬梅步入仕途,博士研究所學生能幫她加分。郝冬梅是女性,官場上男性占了大多數,女性不是太多。物以稀為貴,女性稀少導緻價值增大。如果郝冬梅從政,跟男性競争同樣崗位,獲勝的機率非常大。女性能頂半邊天,随着社會發展,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是以更多的女性步入仕途,而且成就斐然。從性别上看,郝冬梅具備周秉義沒有的優勢。此外,她可是郝省長唯一的女兒,他和金主任有好幾個孩子,但最終隻留下了郝冬梅,是以兩人對她也是特别寵愛。周秉義了?跟郝省長沒有血緣關系,沒有郝冬梅,壓根攀不上郝省長這棵大樹。是以,不管是學曆,還是性别和血緣,郝冬梅都強于周秉義。既然這樣,那郝省長和金主任怎麼不重點栽培她了?

人世間:郝省長夫婦為何不重點栽培女兒郝冬梅

郝冬梅和周秉義兩口子的安排,郝省長夫婦其實有好幾種選擇:其一,同時培養兩人;其二,隻培養一人;其三,都不培養。第三種可能都沒有考慮過,郝省長夫婦身邊最親的人隻有女兒和女婿,是以無論如何都會培養一個,不可能都不會培養。第一種也許考慮過,但最後選擇放棄了。兩個人同時培養,需要有很強的實力。郝省長當時也不過是江遼省省長,而且身體和年齡都不占優勢,進一步發展的前景渺茫,不突發意外,郝省長可能最終在江遼省委書記任上退下來。随着他去世,郝家的實力更是受到了削弱,要不是金主任還有點根基,借着郝省長的餘威,女婿周秉義能不能上去都是個問題。通過她的運作,周秉義得以成功從副廳級的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晉升為正廳級的軍工廠黨委書記,後來大部分時間一直都在正廳級崗位徘徊。由此可見,培養一個廳級幹部需要不少精力,更需要強悍的實力。郝家的實力不允許同時培養兩人,特别是郝省長去世後。不能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隻能将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以,二選一才成為最優選擇。二選一中又存在選誰的問題,到底是女兒郝冬梅,還是女婿周秉義?

人世間:郝省長夫婦為何不重點栽培女兒郝冬梅

兩人的興趣愛好不同,郝冬梅不喜歡從政,對當官可能沒什麼興趣。她在吉春醫學院學了八年醫,顯然立志做一名醫生。學醫的人沒有興趣,很難堅持下來,光學醫就有八年,後面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沒有耐心和愛心,當不了醫生,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有興趣,否則會半途而廢。除了興趣外,支撐她的可能還有個人問題。在插隊期間,去水井打水時不慎跌落井裡,救上來後落下病根,不能再生育,是以想通過學習解決這個問題,事實上她後來成了醫院婦産科醫生,後來成為了婦産科主任。郝冬梅無法生孩子,但能幫助他人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學醫的人思維非常精細,注重細節,專業性非常高,但是為官更需要宏觀思維,除了考慮細節外,更注重大局。郝冬梅學了八年醫,思維基本已經固化,做事注重細節,喜歡吹毛求疵,這些可能不太适合仕途。比如郝冬梅沒有跟周秉義商量就擅自做主,向機關提出辭職,而周秉義也沒有跟她商量申請調回吉春,陰差陽錯,郝冬梅失去了婦産科主任這個崗位,兩人為此大吵,随後郝冬梅居然提出離婚。郝冬梅的性格不太适合仕途,太自以為是,而且什麼隻顧自己,很少考慮他人。周秉義為了維持跟郝冬梅的感情,不惜在郝家住了幾十年,在那裡卑躬屈膝,謹慎小心,受了不少委屈,但無人可訴。盡管是郝家女婿,但還不如一個下人。郝冬梅并沒有體諒,反而一個勁地說自己委屈了。當年周母中風、需要24小時專人貼身料理的那幾年,周秉義周蓉在北大讀書,離家遠,但郝冬梅在吉春醫學院上大學,理應過去看看,但她一次都沒看過。郝冬梅從來沒有考慮過周秉義,情商實在太低了,這樣的人不适合官場。

人世間:郝省長夫婦為何不重點栽培女兒郝冬梅

郝冬梅的話正好襯托了周秉義的能力。他剛住進去,郝省長夫婦心有不甘,實在無法接受一個勞工家庭出身的孩子,不過在家裡,周秉義經受住了考驗。大過年的,一個穿着普通,家庭經濟拮據的蔡阿姨過來拜訪,要求解決生活問題,這種事屬于公事,然而金主任打算私人資助,郝省長十分為難,這時周秉義及時出現,以吃飯的名義中斷了兩人談話,化解了尴尬,也下了逐客令,郝省長對此評價非常高,“有眼色,有分寸”。後來郝省長了解到女兒郝冬梅不能生育,周秉義對她還是不離不棄,對他不再設防,而是真心實意地接納了他,并且悉心栽培。

人世間:郝省長夫婦為何不重點栽培女兒郝冬梅

郝冬梅不适合仕途,而女婿周秉義又非常優秀,是以夫婦兩人将精力都放在了他身上!

人世間:郝省長夫婦為何不重點栽培女兒郝冬梅

繼續閱讀